奇快文学>都市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123>第五百六十八章 光华大学的特色接待
  防盗章节,先别看,早上8点后再点开吧。

  ……

  ……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选课一筹。按照设想,任何一个元培学生读大二、选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后,之前选修的其他院系的课程都可替代通选课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对学生来说,诸如此类的规定无异于“自由待遇”外的枷锁:根据兴趣选课,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选专业时就会丧失一定的自由。

  不少元培“过来人”,亲历了向“不自由”妥协的过程。北大03级元培法学方向学生张琬婷告诉记者,在元培实施的最初几年,绩点并不是一件被看重的事,“02、03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按自己的兴趣选课,选难度大的课在当时是一个趋势。”但此后,绩点导向就越来越重。

  “绩点”标准的存在仍令学生们选课放不开手脚。

  周文杰,2008年考入元培学院,现任北大13级元培学院班主任。他观察到的情况是,学院里凭兴趣广泛选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许多新生一入校计划性就很强。比如,大一第一学期,13级的新生选课集中于经济、管理、数学、政经哲等领域,没有学科跨度特别大的选课。

  许崇任解释,元培和各个院系的最大不同在于,传统的专业院系可以不假外力地自我发展,而元培则经常需要学校在背后推一把,不断制定适用于元培的各项特殊政策。“教授需要做研究,需要自己的研究生,那就必定要依托专业院系,光靠元培单方面没有能力办到。”

  周文杰坦言,元培学院为学生提供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学生们要在完全不明白这专业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去选课程,而且还得判断这些课程能否触及专业核心问题。”尤其对新生们而言,心理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不久前,北大BBS上的一个帖子“火”了。发帖者称,他提出了延长学制的申请,结果被学校教务处驳回,耽误了他的保研计划。

  这名学生是元培10级的吕伟聪,在修完数学专业课程后,他希望能进行数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学习,因此申请延期。按照元培的教学计划,学生享有弹性学制,可于3至6年间完成本科教育。可学校教务不予延期的理由是,这名学生的毕业学分已修满。

  经过协调,吕伟聪的申请最终被批准。但此事在元培内部仍引起后续讨论:元培没有摆脱“双轨制”的麻烦,学院的一些教学制度,在学校层面得不到有效的行政保障。

  虽然“双轨制”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完全消失,但许崇任表示,元培学院是建立在生源多样化基础上的一种有益于本科教育改良的模式。元培的改革,针对高等教育的两大突出问题:学生过早进入专业学习导致知识面偏窄;大多数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学习后出现落差。m.xqikuaiwx.cOm

  “北大就是要将相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许崇任称,元培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4、通识课程的边缘化

  无论“通识”还是“博雅”,字面上都强调知识广博。中国大学在开展通识教育时,一个常见做法是要求学生选修本专业之外的课程。

  北大开设了五大类通选课程,涵盖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必须在每类中至少完成一门课程方能毕业。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种做法部分参考了美国精英大学的课程表,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芝加哥大学为低年级学生的“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人文学科、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类科目,强调西方古典人文传统、经典阅读和批判性写作,负担重,标准高,绝不是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之外稍加努力即可过关的,因此芝大的学生实际在第三年才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主修课程上。

  相比之下,一个北大学生毕业需要完成140学分,而通选课程仅占16学分,其余的是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英语课、政治课。

  低年级时学生的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专业课程上,到了高年级则忙于实习、找工作、申请海外研究生院和毕业论文,大学的有效教学时间实际上只有三年。

  北大老师为通选课投入了相当的热忱和心力,执教通选课的老师不乏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学者,但缺乏核心课程这一制度保障,意味着通选课至多是专业课之余的调剂,元培的学生并没有特殊待遇。

  一般来说,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每学期需要完成三到四门课程,但每门课程会附带可观的作业和阅读,而中国大学生的普遍一学期要学习八到十门课程。

  中国大学生并不比美国同龄人更努力,课程数目加倍,只能牺牲完成质量,每学期的一两门通识课完全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neraleducationrequirement)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7.数理逻辑:偏理科方向,涉及数学、物理、编程、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8.社会与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人类研究、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

  9.自然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等大方向的内容。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交叉的,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知识相重合。

  哥伦比亚大学

  哥大在1917-1919年的实践就被公认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至此以后,诸多名校开始竞相效仿,甚至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教育体系。

  但是,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到现在都具有学术挑战性,因为它涵盖了所有本科学生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学术领域。不过,这种“打包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大社会了解面,对他们有受用终身的意义。

  哥大有九大方面的核心课程,学校要求每一个本科生在大一、大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大学当校长123更新,第五百六十八章 光华大学的特色接待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