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三国之骠骑国君>第153章 郭嘉通论
  这天刘寿跟杜畿回城,忽然听见有人高声讲道:“霸王之业在于八事,其曰道、义、治、度、仁、德、明、谋是也。”

  回头看时,却见荀攸和一个年轻人策马而来,因有荀攸在,典韦等亲卫都没拦着。

  “吁。”

  荀攸在离他们几步远的位置勒马,跟刘寿相视一笑,介绍道:“将军,此乃颍川郭奉孝,自弱冠便隐匿名迹,交结英才,不与俗接。钟元常识达而奇之,特为将军相请。”

  刘寿方才听见那句话便大约猜到了,荀攸说话时,他就打量着郭嘉。

  郭嘉今年二十二岁,看起来清清爽爽,头戴单梁进贤冠,外穿皂袍,内穿灰褐缘领袖深衣,左佩剑,右佩削刀,一身标准的文士打扮。

  荀攸话音刚落,郭嘉利落地翻身下马,拱手下拜道:“阳翟郭嘉,拜见骠骑将军赵王。”

  刘寿跟杜畿对视一眼,齐齐下马。

  “郭君。”

  刘寿心中颇为期待,动作不由得大了些,腰间的铜制剑鞘碰上了镫边鸟翅环,发出清脆的声响。荀攸挑眉看着他笑,刘寿当即瞪回去。

  二人眉来眼去间,杜畿默默自我介绍:“仆京兆杜畿。”

  郭嘉闻言,拱手道:“嘉拜见明府君。”

  杜畿抚须一笑:“方才郭君之言颇有意趣,可惜仆尚有公务在身,无暇聆听哪!大王且详谈,仆先行回府了。”

  刘寿答应着:“伯侯是明日回中山么?几时起行?千万莫要赶得太急,待我去送卿一程。”

  杜畿笑道:“辰时起行,臣恭候大王。”

  说罢,对荀攸再一拱手,转过身的时候用口径跟刘寿比着“寡人”二字,随后就打马入城去了。

  典韦一挥手,分了十几个兵士随行侍卫。

  刘寿这才反应过来,他刚才的自称好像不太正经。

  杜畿这一走,城门口就剩下刘寿,荀攸、郭嘉三人,夹在高头大马之间。刘寿不知怎得突然脑子一抽,冒出一句:“数年前也曾有一人议论八事,郭君可知是谁?”

  郭嘉一愣。

  荀攸倒是天生聪敏,记性好得很,立即就想起了当年刘陶上奏诛杀官宦等“八事”的那场风波来。

  好好的你提人家进监狱的典故干啥?荀攸嘴角抽了抽,在郭嘉看不见的角度不着痕迹地瞪了眼刘寿,帮他圆过话来:“大王可是有意出兵河东么?”

  刘寿也知道刚才说错话了,感觉他不管再找补点啥也只会越描越黑,干脆转移了话题:“一时想起往事罢了,郭君勿怪。请上马,上马。”

  三人于是一同进了城。

  荀攸看刘寿今天状态不怎么靠谱,十分贴心地多说了两句,言语间提及韩馥的从事郭图,说此人也跟郭嘉有过联系。

  刘寿一听便心里有数了,明白郭嘉大概是颍川郭氏的旁支,属于跟郭图一脉血缘已远,却又共居一地相互认识的那种。

  说话间,卫士左右开道通过了城郭的市集,又穿过居民区的街道,一路往城中央走。

  刘寿适时地发出邀请:“郭君,公达,请同往府中一叙如何?”

  郭嘉立即答应下来:“固所愿也,蒙明公相请,不胜欣幸。”

  荀攸刚才故意晚答片刻,待郭嘉说完,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攸尚有公事在身,恐不能赴明公之邀,愿勿怪罪。”

  他故意跟着郭嘉一起叫“明公”,同时目视刘寿,提醒他举止端庄点。

  “公达......”刘寿不太想让他走,心说万一人家郭嘉看不上我,有你在还能帮忙劝两句。

  荀攸再次使用眼神交流:盯——

  刘寿立即改口:“公达辛苦,改日寡人再来相请。”

  荀攸一拱手,笑道:“多谢明公,奉孝且与明公商议,攸先走一步。”说完,拨转马头便走。

  刘寿眼睁睁看着他就这么径直往官舍的方向去了,心里吐槽荀攸这个借口找的一点也不真诚,面上却不动声色,招呼郭嘉道:“郭君,请。”

  “明公请。”

  又走过了两条街,就到了赵王府。

  这会儿郎中们都已经下值,刘寿带着郭嘉往里走,二人很快就穿过院子,直接去了书房。

  刘寿这里没有侍从,典韦带人搬了酒炉进来,随后就都退出去,虚掩了房门。

  仲春的寒意都被挡在了门外,刘寿随手解下腰间多余的配饰扔在案上,自己拿起酒勺舀了一盏,手上动作不停,口中笑道:”郭君先前所言八事,寡人愿闻之。”

  郭嘉见状,起身离席过来帮忙递酒盏,他不忙着空说那些理论,先讲了他对于天下诸侯的看法:“今日杜府君所言董、二袁、韩、公孙等辈,明公胜之多矣,皆不足为患。董卓部下并、凉诸将本自不和,今二州皆有贤守,卓部各失其所,虽以贪、惧苟合,久必自乱。袁术擅自专命,志欲无厌,今刘荆州遏之南阳,其必东进;进则二袁相争,诸侯各图名利而附之,盖乌合之众,虽啸聚一时,不能得其始终也。”

  这便是认真在琢磨“人”的谋士了。郭嘉不去谈各路诸侯现在的兵力如何、名分如何、地理位置如何,而是从各势力的组成结构和首领的性情入手,作出对其未来结局的预判。

  刘寿听得连连点头,递过一个酒盏,问道:“韩馥、公孙瓒又如何?”

  郭嘉接过来,道了声谢,“韩馥无德而少谋,犹豫怯懦,复推责于下,必亡于小人之手。公孙兵犟,不知恤养民夫,其军既无后援可恃,若不攻杀刘幽州,则公孙之兵不足道也;若攻而杀之,则人心不附,倘若战败,摧折而死,毋需言也。”

  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刘寿听得入神,只稍稍抿了一口,连忙又问:“此辈久则不足为患,然今日尤乱天下也。寡人守四战之地,当作何应对?”

  郭嘉答道:“明公具强兵,诸侯莫能敌也,故不敢与明公相争;明公若出师征伐,则诸侯必忧惧而共扼之,非良策也。时局若无变数,明公只消善养士卒,待董卓众自崩解,二袁互制于中原,公孙与刘虞俱败,明公则以雷霆之势攻取幽、冀,然后东临辽东、青州,诚如此,则北方定矣。”

  刘寿按照他说的在心里盘算了一遍。这些预判正契合了没有他的情况下故事的走向:董卓部下不和,二袁在兖豫扬三州来回争夺,公孙瓒击杀刘虞......然而现在这个时空多了一个雄踞中原的赵国,位于东南西北的战火之间,谁知道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此言不差。”刘寿手上又盛过去一勺美酒,说道:“然而《易》云‘乾道变化’,变数常有呀。董卓乃百战之将,岂能不知其患?刘幽州之于士民、乌桓异族皆得人心,公孙瓒忌恨赵国,又岂肯冒然击之?”

  郭嘉端着酒盏坐回了席上,说道:“所谓此消彼长,彼消此长,这便是嘉所言之八事了。明公若得八胜,足以制霸于天下,诸侯之变,各如癣疥,皆不足虑也。”

  刘寿立时应声:“愿闻其详。”

  郭嘉把酒盏放下,正坐起来,说道:“袁绍、董卓自矜贵重,繁礼多仪,明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诸侯汹汹,势利相争,明公独讨国贼,而简征伐于内,此义胜二也。

  “自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而诸侯不察清廉,故不摄;明公具贤吏,明刑律以纠之,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诸侯各起乡党,所任唯亲戚子弟,明公任四海之士,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袁绍之属,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推诚而行,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五也。

  “夫诸侯所任之臣,乡党、郡望各为己谋,争权惑乱,而明公御下以道,嘉之以贤,浸润不行,此明胜六也。明公有此六胜,诸侯皆不为虑。”

  “如此策论,如此策论!”

  刘寿此时顾不上谦辞或是招揽,连连感叹。

  这是郭嘉通过明察、思辨、总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一套理论,从势力之主的角度尽述治理之道,而郭嘉之通达渊博自然尽在其中。

  刘寿细细品味了许久,郭嘉也不急,慢慢地喝着他那杯酒。

  过了有半盏茶的时间,刘寿才再次拿起了酒盏。他心中想着此时应该招揽郭嘉,谁知一开口就不自觉地推心置腹起来,说道:“我为先帝之庶子,但愿守土安民而已,未尝有千里之志。后逢大乱,虽拜贤臣、良将,实则战战兢兢,窃常以故大将军何进之事自勉,而事多愈难决断,复行忧虑。今日听君一言,真如拨云见日也!”

  刘寿说到这里一顿,深吸一口气,长身而起,作揖道:“郭君,寡人少谋无断,惟有善治天下之志耳,但愿闻君教诲。”

  郭嘉正色回了一礼:“嘉愿为明公驱驰。”说完就笑起来,“荀公达、钟元常各致书信,皆盛誉明公,明公无须自谦呀。”

  刘寿顿生欢喜,称赞道:“郭君之论绝妙非常,诚良言也。”

  他这时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郭嘉刚才的那个长篇大论哪里是随便就能说的?想必郭嘉开口时就已经打算帮他了。

  郭嘉坦然道谢,含笑问道:“明公有成霸业之志否?“

  刘寿毫不犹豫地点头:“自然。”

  郭嘉便道:“如此,则还有仁、谋二事,敢请明公听之。”

  “洗耳恭听。”

  “夫仁者,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其目前小事,本无可虑,至于大事,与四海接,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方谓之仁也。谋者,多谋少决,为将之大忌,当使策得辄行,愿明公思之。”

  “善。”

  次日,刘寿早早起来送杜畿回任上。m.xqikuaiwx.cOm

  五里亭中,二人举杯相敬,杜畿问起昨天他跟郭嘉聊得如何,刘寿笑道:“渊淑通达,发言盈庭,真奇士也。”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之骠骑国君更新,第153章 郭嘉通论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