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夫罗也在帐中,只把腿上的伤大致包了一下,似乎有些坐立不安。
刘寿也不叫剩下的人散会,自顾自地在这聊起了“大事”:“诸公,回程要途经魏郡,孤已去信韩冀州说了借道之事,韩公回信言‘愿迎’,不知这“迎”之一说,当作和解呀?”
此言一出,众人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连荀攸也是嘴角一抽,默默往后退了半步,以示敬谢不敏。
刘寿收到这封回信是五天前,当时他们就猜过一轮韩馥在魏郡会怎么“迎”他们。至于现在......刘寿绝对是带着大家在这里尬演,而表演对象就只能是新来的于夫罗和常林。
这么简单的道理没有人会想不明白,常林一介耕读之士也没什么特殊之处。顿时一道道隐晦的目光都瞟向了于夫罗。
周瑜很快就领悟了刘寿之意,自信地配合表演:“冀州既然要迎,我等已然拖延了半日,今日还当速行,勿使冀州人马久等呀。”
韩馥怎么迎其实不重要,重点是催促速行。刘寿赞许地看了一眼周瑜,道:“正是,待整军完毕,今日速行,到了冀州再行休息。”
这时,于夫罗终于坐不住了,跌跌撞撞地站起来,道:“还望将军稍待片刻!”
一时间,所有人都面色不善地看向他。
“将军,小人的阏氏......”
于夫罗有些瑟缩,但还是用他那口在异族当中罕见的流利汉语把话说了清楚:“小人部落中的老弱都在左近的山中等待,求将军派人去把他们接出来。”
这于夫罗被汉廷困在上党有两年了,倒是学得精乖,此时都不敢说让他的旧部去找家眷,只说求请另派人去。
刘寿突然就笑了:“既有此事,怎么不早说?子经,你去找韩元嗣调五百骑,再带两个向导去取这一部家眷来,速去速回。”
牵招知道他们赶时间,闻言出列简短地应一声“是”,看都不看于夫罗,就快步出了帐去。
于夫罗用标准的作揖手势连连下拜:“谢将军,谢将军!”
“坐吧。”
刘寿云淡风轻地叫人坐下,状似关心道:“你伤势如何?德容,带他找军医瞧瞧去。”
于夫罗很应景地作出一副感激涕零之状:“小人一定不忘将军的大恩大德!”
刘寿微笑着摆摆手让人出去,心里猜测着这人能有几分真心,再一想南匈奴跟本朝那点渊源,估计于夫罗的意思是“一定不忘今日奇耻大辱”吧。
两三年前于夫罗之父前任单于羌渠被叛乱的部下杀了,就在丁原上任并州刺史之前那会儿,起因则是汉朝要调匈奴骑兵去平定幽州的叛乱。
当时于夫罗带了少数一小支忠心部下来到洛阳求助,结果朝廷直接把他扣下,就再也不许他返回匈奴的领地。可惜后来朝廷没能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异族,反而自己先乱了套,让这一伙匈奴人滞留在中原为非作歹。
刘寿想起这些连成串的倒霉往事,心中一声冷笑,这么多年了,遍地的叛乱早就教会了他什么叫不留隐患。
既收下了于夫罗,自然不会容他的部落家眷待在别处,哪怕是做人质也有点用处不是?
接走南匈奴的老弱妇孺这事,就算于夫罗不提,周瑜也会提出来的。只不过刘寿就是莫名地不喜欢挟威逼迫别人,较真似的也要把事情表演出一种“水到渠成、两全其美”的效果,而周瑜就...很嫌弃他爱惜羽毛到这个份上。
刘寿一念及此,转头看了眼刚刚陪他演戏的周瑜,意料之中地收到了白眼一枚。m.xqikuaiwx.cOm
临近中午,大军终于启程,这次的队伍里又多了南匈奴的老弱妇孺七八百人。
......
这天一路都是急行军,直到天黑之后才渡过清漳水,到了对岸一个属于冀州魏郡的边境小县,涉国。
刘寿本以为途径这里就是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大不了再杀几个不守军纪抢劫百姓的匈奴人立立威。
谁想当初韩馥那句“相迎”竟不是客套,居然真的派了人在此迎接。
大晚上的,刘寿的兵马刚到了城下,涉国的城门突然打开,城中街道被一连串的火把照得通明,冀州牧韩馥的治中从事刘子惠在城中设宴款待。
毕竟是借道路过了人家的地盘,这宴会也不好不去。
刘寿无奈地看了看身边明显有些困倦的众人,随口点了张既和牵招两个年轻人陪他赴宴。
刘子惠是中山人,在冀州名望深重,是位颇有见识的人物。见了面略作寒暄,便直奔正题:“大王与冀州共兴兵为国,本应共安黎民,今朝廷诏分中山、常山二郡,韩公使仆恭问大王,何日交接印绶?”
刘寿本来就困,见对方来者不善,对着这么区区一个从事他也懒得表演,喝了两杯酒下肚,说话带着几分匪气:“为国好啊,为国好。”
刘子惠一脸无语:“大王,冀州与大王互为表里,今诏令已达,何复争此虚爵?”
刘寿兴致缺缺,并不答话。
牵招“嘿”地冷笑了一声,言语相迫道:“张燕伏击将军,今已逃回山中,焉能以为太守?公孙骄矜,为图守相之位,暂听冀州之命耳,刘幽州尚不能制之,韩公可否?况邯郸至邺城不足百里,韩公宁助董卓图谋我主,岂是长久之策乎?”
刘子惠见对方这么一连串的逼问,便知道此番肯定要不到两郡。他是个明事理的人,本来也对张燕和公孙瓒没什么好感,反正韩馥让他问的公事既毕,赶紧进行到了下一桩:“大王在河东两胜董卓,天下振奋,今日冀州官吏在此设宴,恭迎大王回师。”
此话一出,席间其他的冀州吏员们齐齐举杯敬酒。
席间这酒的口味大约是那种甜米酒,又甜又不醉人,刘寿也不管他们说的什么,兀自喝了好些,等喝够了,便要离席。
“哎,赵王请稍......”
“恭送大王。”
这边刘寿一起身,典韦紧紧跟上,手里提着一把刃有尺长的斧子。
州吏当中似有想拦的,赶紧都识趣地改了口。
刘寿出得府堂,刚坐上车驾准备回营,刘子惠忽然快步追了出来,凑到车边一拜,低声道:“州中有一客将麴义,乃凉人也,听说大王兵强,有些微辞,万望大王恩宥。”
刘寿半醉半困,浑不在意,一边挥手让起驾,一边应着:“褒赞讥贬,不在寡人,皆在说者耳!无妨,无妨。”
刘子惠却不肯走,焦急地拦着车驾,纠结了片刻才说道:“麴义待引兵来,一见大王,这、这...唉!”
刘寿微微抬眉,直接把话挑明了:“是奉韩冀州之命吧?”
火把的映射下,刘子惠立身拱手,身形如松,坚定答曰:“此外人离间之计也。仆以国民之躯,特为谨告大王,愿大王勿中其计,而生怒怼于韩公。”
“你倒是忠心。”刘寿嗤笑一声,悠悠问道:“廷尉耿君尝称公贤士也,然公既为中山人,怎不来仕赵国?”
刘子惠恭敬答道:“赵虽自治,亦为汉属。仆先听韩公之辟,不能辞也。”
这位夹在现任主公和名义上的国君之间,倒是有点左右两难的意思。刘寿大概也能猜得到,估计这位不是主动求官的类型,而当初赵国还按照郡的规制只有几个功曹小吏的位置,便没去特意征辟名士。结果却是被韩馥先一步征辟了,阴差阳错地错过了这么一位爱国人士。
刘寿倒没有什么哄着人家弃韩馥来投的意思,至少现在韩馥还没犯下什么大错,真这么随便挖来了他也不敢用不是?于是随口说道:“今关东皆乱,韩冀州若不能善自决断,必失民望。公既事冀州,愿勤忠国事。”
刘子惠回道:“韩公政宽,民必不反。”
牵招见他这么跟刘寿顶着说,便与之争辩了一句:“荀子曰‘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韩馥本为董卓所立,今资讨董,又犹豫反复,何以治民?”
刘子惠道:“韩公兴兵为国,与关东诸侯共盟。今冀州之于他州,不为弱也,他人之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河北之民皆好善,孰不以为喜?”
牵招讽刺地回道:“韩馥自到任以来,广征兵粮,又畏缩不前,有何恩于冀州?民知饥而欲食,知劳而欲息,独公与韩馥不知乎?”
刘子惠当即反驳:“大义为国,此大善也,而民心固善,公独不知乎?”
刘子惠跟牵招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寸步不让。然而他们正谈论的韩馥......这人是真的狗,本来不想讨董,为图名利出了兵,参加了会盟,又饥一顿饱一顿地卡着袁绍的粮草,丝毫不管董卓怎么样。
一介反复小人,值得这俩贤能之士在此争论个什么?
刘寿听得烦躁,突然毫不客气地出声打断道:“老子曰‘民心如水’,孔子曰‘民心如水’,多少贤人都留下话来说民心如水,水无常形,你等怎么就非要钻研这是善还是恶呢?”
牵招顿时就不说了,刘子惠却还要接话:“大王不以为民心向善否?”
刘寿挥挥手,说道:“民心若有善恶之坚,则周何灭商?秦何暴乱?及高祖选贤任能,岂还有七王之乱,王莽篡汉?民当如水,民之恬如水之平,然后天下安宁矣!莫再争辩了,起驾。”
刘子惠有点无语地看着刘寿的车驾走远,摇头不止。
......
次日再次进兵,还是在魏郡的地界上,果然就见到了刘子惠提起的那位“韩馥的客将”麴义。
麴义领着千来人的步兵,也不靠近,就远远地一路尾随他们。
而最可气的是,每当埋锅造饭之后,麴义总是先一步收拾好东西往前走,还要特意路过一下他们的营地,仿佛催促着他们赶紧走似的,惹得人心烦不已。
刘寿看得心中暗怒,对众人吐槽道:“这麴义还真敢跟来,这么点人手,能防着我们假途灭虢么,骗谁呢?若我真想攻破邺城,此时转道,今晚便可入城。区区一介步将,如何能拦!”
“此当为旁人敲山震虎之计也。”荀攸似笑非笑地说道,“将军若受其所激,出兵攻邺,则韩冀州不得不交结于袁本初耳。”
“哦,公达之言在理!”
“又是袁绍!”
众人顿时醒悟。
刘寿冷笑:“里谚曰‘投鼠忌器’,器尚惮之,况于天下乎!我能录尚书事,只不肯为了对付小人便广封贰心之牧守,败坏汉室之纲纪,却教此人趁机大启伪命,招揽四方起来。今鼠辈聚势猖獗,岂能容之!”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之骠骑国君更新,第142章 敲山震虎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