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燮接到的消息是:袁绍派人传令,说何进让州郡逮捕宦官家眷。
这要是放在别的州郡,估计就直接执行了,然而赵国这里情况比较特殊。
赵王刘寿就是辅政的三府之一,却没传出任何消息。李燮为保险起见,派了快马传书来问刘寿。
刘寿见了那书信,瞬间就想明白了袁氏种种布置,吓出一身冷汗。赶忙叫来荀攸商议。
“公达,你来瞧瞧。”
刘寿起身绕过帅案,把李燮的书信递给他,后怕不止:“此次真是奇险呐!若非火烧孟津那晚你让我先出洛阳,我都不知将要葬身何处了!”
荀攸也没想到袁绍能作出如此毒计,直接就要害死何进。那晚原是他觉得刘寿在洛阳为了诛宦的事越陷越深,才想着让他先出来,再看看情况。
此时荀攸实话实说:“将军往返于何氏两府,沟通于袁氏、宦官之庭,疲惫渐甚,而收效反复,盖受制过矣!故劝将军出。”
总归是误打误撞逃过了一劫。刘寿接过荀攸递回来的书卷往案上一扔,感叹了一句:“此时我观洛阳,便如一瓮。何氏二府,皆瓮中之鳖耳。”
荀攸便道:“岂止何氏也?袁氏惹下大祸,焉能独避乱而得势?”
......
这日,刘寿正跟刘洪和荀攸议事,忽然帐外亲兵通报:“将军,大将军掾逄纪在营外求见。”
“请他进来。”
刘寿说完一叹:“定又是袁绍的谋划。”
荀攸轻笑:“且听之。”
袁绍之前通过何进下诏让刘寿进京,没有明言要动他兵权。当时刘寿已拒绝了一回,此时袁绍又派了逄纪来做说客。
而这逄纪嘛......本是何进征辟的名士,如今却全心全意为袁绍奔走。
刘寿面无表情地看着坐在下首滔滔不绝,自称“奉大将军之命”的逄纪,心里暗想何进有一群这样的下属也是倒霉。
看着逄纪语带机锋,半是劝诱、半是胁迫,刘寿只觉得好像对面坐着的正是那獠牙尽显的袁绍似的。
刘寿果断拒绝进京,当场写了一封信,最后劝了何进一回。
信中刘寿建议何进趁着宦官被太后放出宫外,赶紧把宦官杀了,然后让打着清君侧旗号的外兵都回去,如此方能安宁,亦不损其威名。
逄纪见刘寿态度坚决,只得回转。
袁绍眼见夺刘寿兵权无望,只好退而求其次,设法使其外调。便劝哄着何进下诏让刘寿去并州征讨作乱的匈奴。
刘寿仍不受诏。继续上书陈情,说自己这一营兵马是灵帝布置在此防范董卓的,如今董卓离京师更近了,自己不能远走。
两番来回,便拖到了八月中旬。
袁绍见刘寿不肯动,也在暗自着急。
此时已经有州郡奉袁绍假传的命令逮捕了宦官家眷,而各路“袁氏故吏”的兵将也渐渐点齐了人马,开始往洛阳进发。
袁氏谋算了许久的权柄和乱局,接近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刘寿跟在赵国的李燮、骆俊、黄盖三人保持着每五日就通一封书信,处处警惕。
袁氏若是掀翻大将军何进,在洛阳的车骑将军何苗估计也跑不掉。
而他骠骑将军刘寿乃是何太后诏令“录尚书事”的辅政大将,比袁绍更有掌握兵权的名分,自然是其眼中钉。
刘寿对于反击袁绍也毫无兴趣。他深知董卓这位“袁氏故吏”是个什么东西...
——等来日董卓入京,若是刘寿不插手,估计董卓能把袁氏一族、何太后等人全部打包送走。m.xqikuaiwx.cOm
所以现在根本犯不上跟洛阳当权的这几波人马较劲。
骠骑营安安静静地屯驻在五社津观望局势,等待着四方外兵蜂拥而至、杀进洛阳的那一天。
--------
何进年初征辟的名士当中,有位侍御史郑泰,数次劝谏何进不要召董卓入京,又为其出谋划策,何进皆不用。郑泰便弃官而去,直接到五社津投奔了刘寿。
刘寿此时万分小心,担心又是袁绍整出来的什么刺探或诈降一类的诡计,有点想拒绝他。
荀攸便说:“泰计不用,怒而来,将军何疑?”
于是刘寿聘郑泰为从事,却让刘洪暗中盯紧他。
而郑泰的的确确是诚心相投,并无二心,又颇有才略,渐渐跟荀攸等人都相熟起来。
郑泰有次对荀攸吐槽起在洛阳的何进,叹道:“何公不易辅佐呀!”
荀攸闻言摇摇头,只答道:“且观之。”
荀攸心说,我们这位骠骑将军不过二十岁,已经三起三落。胸怀大志,而心性或许还未定……没准将来能再把你郑泰气跑一回呢?
(第二卷完)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之骠骑国君更新,第96章 静观时变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