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修真小说>观音婢李世民复冰>第一三一章 意料之外
  李渊献出两千匹战马后,杨广问他有何要救。

  李渊面露悲戚之色,叩首言道,

  “微臣这次回河东,见到夫人灵柩,甚是悲痛。没想到几十年结发的夫妻,她走时我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实是此生憾事。”

  “也突然感到自己老之将至,说不定哪一日也要随夫人而去。前几日病卧在床,微臣就想自己能不能过了这道坎。”

  杨广见李渊说得悲切,被他的话深深打动,看到与自己一起长大的从兄如此悲观,心中不忍他继续颓废下去,于是缓声劝慰,

  “从兄不必如此灰心,如今你不是病体已完全康复了吗?嫂夫人既已去世,就不要再耿耿于怀,时时记挂在心上。”

  “你如今需振作精神,将几个孩子扶养成人,这样才能对得起逝去的嫂夫人。”

  ------

  说起几个孩子,李渊更加悲切,李玄霸的死如今是他心中最大的痛。

  “陛下有所不知,微臣最担心的就是这几个儿子。夫人走后不到两年,玄霸竟然夭亡,想来令人痛惜。”

  “剩下的三个儿子,元吉年龄尚幼,建成、世民虽然成家,却未立业。”

  “建成作为世子,将来蒙陛下恩典定能世袭国公之位,但如今二十有五,尚未为朝廷效力。世民、元吉如今皆是白身。

  “微臣怕的是,一旦天有不测,撒手而去,三个儿子恐将一事无成,唐国公府从此败落。微臣一是对不起先祖,二是对不起先我而去的夫人。”

  ------

  杨广目注李渊,静静听他说四个儿子的情况,觉得他说的全是实情。想想这些年,李渊确实没向自己提出过过分要求。再想想时间过得真快,原来那可爱的小从侄李建成,竟然已经二十五岁了。

  杨广再想一下自己,十三岁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二十岁统率三军灭掉陈国。李建成到了这个年龄,是该敕封个一官半职,让他为国效力了。

  ------

  说完四个儿子的情况,李渊眼中含泪向杨广叩首,

  “还忘陛下不要怪罪微臣,看在姨母面上,和血脉至亲之情,能答应微臣一个请求。”

  杨广见他说得恳切,点头应允,“朕不会怪你,从兄有话请说。”

  李渊再次扶案叩首,“元吉年幼暂且不说,微臣抖胆请求,能让建成、世民为朝廷效力。”

  杨广想了想,对李渊道,

  “建成和世民到了这个年纪,是该为朝廷效力了。朕就敕封建成为千牛备身,世民为武卫。从兄你看如何?”

  ------

  按照隋朝惯例,国公可有一嫡子恩荫六品官职,其他儿子可以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李渊入仕做官之时,开始就是从六品的千牛备身做起。

  既然是惯例,当然也可以破例,只要皇上开口恩准,破例也并非不可能。

  这就等于说,杨广破例敕封了李世民一个正七品的武卫之职,李建成依的还是朝廷惯例,敕封正六品千牛备身。

  ------

  李渊听杨广要敕封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他连忙从矮榻上站起,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走到中厅跪在地上叩头谢恩。

  谢恩之后,又重新坐回到矮榻之上。

  待李渊回到矮榻上坐好,杨广又问李渊,

  “从兄是否还有其他请求?”

  李渊扶案叩首道,

  “陛下开恩授了建成、世民二人官职,微臣已心满意足,再无他求。”

  ------

  李渊的回答,又一次让杨广感到意外。

  他心中有些想不明白,难道李渊献上两千匹马,就是为了替李世民求一个七品的武卫之职?

  况且,对国公府的嫡子来说,想取得一个七品的武卫,并不是一件难事。在军中只要稍有军功,就可以请求朝廷敕封,何须用两千匹马来换?这样的投入与回报也太不成比例。

  难道李渊真的是出于忠心,是为了报答独孤皇后的爱护之恩?

  杨广决定先不下结论,要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看李渊以后会不会再提出来其它的要求。

  如果他以后不因此事再提其它要求,那才真正说明李渊献马是真的别无所图,真的是出于一片忠心。

  ------

  李渊和李世民、观音婢已提前研究过,此时的杨广心中会怎么想。

  观音婢认为李渊绝不能为自已讨官,更不能提起获取后权之事。否则,不但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会引起杨广的疑心,生出警惕之心,这样会弄巧成拙。

  只所以为李建成和李世民讨封,是为了引起杨广的错觉,要让杨广误以为,李渊真的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在安排自己的后事。

  杨广会认为李渊已没了雄心壮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这样杨广对李渊就没了防备之心。

  这事过去之后,杨广便会观察李渊献马的真正目的,看他是不是别有所图。李渊越是没有其它要求,杨广会越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时间越久,他越是觉得李渊忠心可嘉。将来会越重用李渊。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内揵”之法。

  -----

  对杨广进行了歌功颂德,重叙了亲情。

  献了军马,为两个儿子讨了官职。

  李渊和杨广之间的感情又加深了一步,相互之间说话也更加交心。

  李渊显出关心的样子,试探着将话题引到朝政之上。

  “微臣刚来见陛下之时,见陛下面现忧虑之色,微臣怕引起陛下心中不快,也没敢多问。如果陛下相信微臣,能否说来让微臣听听?微臣或许能为陛下分忧。”

  皇帝也是人,有了烦心之事,也想找个人倾诉。杨广正为突厥之事闷闷不乐,见李渊问起,他就有了机会宣泄一下胸中闷气。

  “我所忧虑之事,从兄应该知道。皆因裴矩处置不当,惹恼始毕可汗,造成今日被动局面。”

  “近段时间突厥在北塞屡屡生事,近日义成公主又传来消息,今年正旦节始毕可汗将不再来长安朝觐。”

  ------

  这事李渊早就知道,其实他今日来见杨广,就是冲着这事来的。在他心中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李渊假装低头思索了一段时间,然后抬头,看着杨广言词恳切地说道,

  “关中和山西是我大隋根基所在,只要这两地太平无事,就可保我大隋江山稳固。”

  “如今关中无事,山西方面却屡有警讯传来,南有魏刀儿作乱,北有突厥生变。确保山西绥靖,乃朝廷当务之急。”

  “微臣以为,对付突厥,应打拉结合。对付盗贼,应派亲信干臣领兵剿灭。”

  ------

  李渊之言正好说到了杨广的心里,对于山西和突厥之事他正苦无良策。

  李渊来时,他正为此事发愁,因此杨广也想听听李渊有何高见。

  但杨广自视甚高,他不想在李渊面前露出无计可施的样子,对李渊说道,

  “如今辽东事了,我已想好明年巡视塞北,全力处置山西之事。到时定将带从兄随行,为朕出谋划策。”

  李渊趁机恭维杨广,

  “陛下英明神武,哪需微臣拙见?长孙将军曾留下《北塞札记》五卷,对于突厥之事已有所预见。”

  ------

  杨广听李渊提起长孙晟,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长孙晟是平定突厥的功臣,他以夷制夷,攻强扶弱的策略,对收附突厥产生过奇效。

  杨广对长孙晟非常欣赏,现在听说他曾留下《北塞札记》,并对当今突厥之事有预见,引起他的极大兴趣。

  他感到奇怪地问李渊,

  “你在何处见到长孙将军留下的《北塞札记》?他在札记中对突厥之事有何高见?”

  李渊笑着向杨广告罪,

  “请陛下免去微臣不告之罪,长孙将军的幼女,乃是微臣的儿妇,嫁与了犬子世民。”

  杨广似真不知两家结亲之事,微笑着感叹,

  “朕实在没想到,从兄竟是长孙将军的姻亲。”

  ------

  李渊看到杨广对《北塞札记》感兴趣,就向他介绍其中的来龙去脉,

  “当年,微臣倾慕长孙将军文武双全,箭术天下无双,深谙兵法谋略,曾送世民向其学习箭术和兵法。”

  “长孙将军不吝赐教,倾囊相授,并将幼女许配世民,亦将亲书的五卷《北塞札记》相赠。”

  杨广赞道,“还真是天赐良缘。”

  ------

  接着杨广又问,“长孙将军如何预见突厥之事?”

  李渊向杨广转述,长孙晟在《北塞札记》所说,

  “长孙将军在《北塞札记》中预言,启明可汗带领突厥部众,在碛口城安定下来之后,人口会逐年增多。”

  “因再往北就是苦寒之地,冬季不利于生存,属下部众便不愿迁往它处,突厥势力便会在碛口聚集。”

  “但地少人多,属下各部便会相互争利,发生内斗。突厥可汗难以约束之时,就会有部落不听号令,袭扰大隋边境。突厥可汗,为防内部分裂,就会对不听号令者姑息纵容。”

  ------

  杨广听后不禁惊叹,

  “长孙将军真是神人,他去世数年之后,如今突厥的情势竟然和他所说一般无二。”m.xqikuaiwx.cOm

  “那么,他在《北塞札记》之中可曾提到应对之策?”

  李渊点头,继续奏禀,“长孙将军确有应对之策。”

  杨广忘了保持帝王的威严,急忙催促,“说来听听。”

  ------

  见杨广心中急切,李渊心中暗喜。

  此时的杨广,正按着他和李世民、观音婢商定的思路去走,马上就要涉及到兵权,谈到李渊此次觐见杨广的关键话题,。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观音婢李世民复冰更新,第一三一章 意料之外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