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大明枭相>第13章 私谈甚深
  这时,于可远又发话了,望向的是主簿:“大人,刚刚李大人所讲的这番话,您可如实记录在案了?”

  主簿当然不会,也不敢记这样的案文,开始装起聋子。

  于可远拜向俞咨皋:“大人,草民以为,李大人刚刚所讲皆与案情相关,应如实记录在案。”

  俞咨皋点点头,“无论是否与案情相关,书办都应该如实记录,怎么,你不愿记?”他直勾勾地望向主簿。

  主簿握着笔杆的手都发颤了,“这……这也要记吗?”

  县衙人虽多,但像通倭这样的大案,不宜让太多人知情,所以才有这位正九品的主簿兼任书办职务。干这么多年,什么样的话该讲,什么样的话不该讲,他比谁都明白,像李孝先刚才所讲的,就犯了好几个忌讳。

  言多必失,多言有漏,他这样急切地想将证人赶走,又拿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必定会落人口实,若在寻常,有上头庇护倒也无碍,但新任知府正在路上,俞咨皋又这般兴师动众,朝堂上,严党和清流恐怕早有一番大动作,这个时候被捏住把柄,就是在给敌人送攻讦自己的机会!

  树倒猢狲散,若知县跌了,自己也不能独善其身。

  这会,堂上的知县、县丞和主簿都沉默了。

  俞咨皋朝着周礼拱手,“周公公,这些话要不要记录在案,您老应该给个主意。”

  周礼靠在椅子上,久久不讲话,直到俞咨皋又喊了一声“公公”,他才睁开眼睛,“咱家只讲一句话,凡事按照朝廷的规矩办,准没有错处。”说完,又闭上了眼。

  俞咨皋笑了,望向主簿,“听清了?凡事按朝廷的规矩办。”

  主簿紧绷着脸,就是不动笔。

  李孝先不能不答话了,像是卧病在床的老人,缓缓抬起左手,虚弱无力地一摆,“记,都记下来吧。”声音也十分孱弱。

  详细记录后,由众人依次审阅,主簿已经汗流浃背。

  俞咨皋瞅了瞅堂上:“李大人似乎身体不适,既然如此,于可远,你对这件案情甚是熟悉,有什么疑惑之处,一并速问吧。”

  于可远上前两步,对着坐在椅子上的常育温道:“草民斗胆问一句,大人是否承认方才讲过的那番话?通倭一案背后,是否还有旁人指使?”

  常育温望向俞咨皋,沉默了一会,“我确有此言。”

  李孝先浑身止不住地发抖。

  于可远退了回来,朝着堂上一拜,“诸位大人,草民已问完,并无别的疑惑了。”

  这一刻,所有人都震惊了,本以为会继续询问背后指使之人,却不想于可远就停在这样的节骨眼上。

  但深思熟虑过后,他们不免感慨于可远的周到。他只是证人,不是审问官,若是询问背后主使之人,且不提这证词会不会作数,更有越俎代庖之嫌,于理于法皆不合。

  这时候,这件案情的走向就不由李孝先掌控了。因为通倭背后的主使正是县衙这一班子人,他们巴不得常育温闭嘴,但只能想一想,话是没法说的。

  周礼更不会说。

  所以,这番里应外合之后,局势就全然落在俞咨皋的手里。不仅是于可远的能言善辩,更有俞咨皋的推波助澜,以及最关键的一点——俞咨皋和于可远都拿捏住了常育温的心理。

  俞咨皋淡淡道:“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一点。依大明律,各级衙门上司因公罪犯案,涉案下属如官士卒书办差役,凡奉命执行者概不牵连,正所谓‘千差万差,奉命不差’。常育温,倘若你果真是受某位上司指使办事,虽然不能免掉死罪,却可避免抄家流放。但你若真是胡乱攀扯,你的家属更要罪上加罪!”奇快妏敩

  这是大明官场的惯例。也就是常言的“法不责众”,若非如此,像这样的大案若要详细追究起来,牵连者不知凡几,官兵衙役们更是一个都跑不掉。但这些人本就只能奉命办差,无法违抗,若要治罪,未免太没有人情。

  常育温等的就是这句话,一听此言,立刻扑跪在地上,“革员所言不敢有半分作假!革员这就可以指出所有幕后主使,恳请诸位大人为革员做主!”

  李孝先整个人都瘫在堂上了。

  却没想到,俞咨皋却冷静地摇摇头,“私通倭寇,没有任何人能够为你做主,一切但凭律法。至于你的幕后主使……”接着转向堂上的李孝先,“李大人,这件案情既然不止常育温和楚良二人,牵扯到更多,那由你我来审办,恐怕就不妥了。”

  李孝先强提着一口气,“俞将军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俞咨皋道:“既然是通倭,又可能牵扯到地方的高级官员,两位革员应即刻压往济南府,且六百里加急上报朝廷,由布政使司、通政使司、按察使司共同会审,李大人以为如何?”

  听到俞咨皋并没有立刻就想翻出幕后主使的意思,李孝先眼神一亮,又有了些精气神,“俞将军所言在理。”

  “两位革员关系重大,县衙人手不足,我会派亲兵协同护送。”俞咨皋斩钉截铁道。

  这是防止县衙的人中途灭口。

  李孝先点点头,只要将案情捅到省里,有那些大人庇护,局势到底会如何发展,就不是一个俞咨皋能够决定的了。山东官场官官相护,一个新来的知府,就算有裕王做靠山,也未必能掀起什么风浪。

  案子审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众人依次退场,刚离开县衙,一个亲兵就寻到于可远,“俞将军有请。”

  于可远点点头,“烦请引路。”

  依旧是县衙,这回却是西处的思补斋,是县衙专门用来招待官员的居所,都由俞咨皋的亲兵把守。

  俞咨皋坐在主座上,看到于可远进来,朝着左侧的客座一指,“坐下讲。”

  于可远先是行了一礼,也不客套,直接坐了下来。

  “找你来,是问你几件事。”俞咨皋笑着道。

  于可远:“大人请讲。”

  “你此番在县衙的言行,将李孝先彻底得罪,可以说,整个东阿县都难有你的立足之地。为何要这样做?”

  于可远沉默了一小会。

  俞咨皋笑着:“你是聪明人,不要同我讲什么道德义理。”

  “既然大人这样说了,草民就讲些不甚恰当的话,还望大人勿怪。”于可远答言了:“大人倘若今天不来,草民无论如何也不敢在朝堂上做这样的辩论,讲句昧良心的话,草民本意只是要楚彪等人伏法。因是大人来,对草民讲了几句赏识之话,草民就算不想言,也只能硬着头皮言了。”

  “这如何讲?”俞咨皋好奇地问道。

  “大人当着正字赞赏草民,话传到县衙,李大人会怀疑草民是受大人的指示,才指认巡检和典吏通倭。草民准备参与明年二月的科举考试,第一关就是东阿县的县试,主考官是李孝先李大人。

  一来,草民与李大人之子有些恩怨,二来,通倭情事是草民出面指证,那番辩论有或没有,与李大人结怨已不可避免,既然早就走到县衙的对立面,草民心想,不妨干脆些,彻底投身到俞大人这一边,或许可争一线生机。”

  “你倒是机敏。”俞咨皋望向于可远,“但本将军无党无派,通倭情事是有确凿证据的,并不针对李孝先。”

  于可远慢慢笑了:“一个李孝先,当然无需大人刻意针对,大人所图,乃是国朝千秋万代的大事。”

  俞咨皋立刻碰了一下目光,沉吟道:“此话何解?”

  “大人既然要草民诚意相告,有些话不妨明说。”

  “放肆!”俞咨皋身旁的副官呵斥一声,如平地一声雷,炸响在于可远的耳畔。

  “无妨,你继续讲。”俞咨皋立刻以目止住副官,声音平淡似水。

  于可远望向他,依然笑着,“大人若按章程办案,方才就该让两位革员将幕后主使吐出,整个县衙都牵扯到通倭情事之中,大人亦该向朝廷参奏,将这些贪赃枉法之辈一网打尽。

  但大人偏偏没有,而是将两位革员送进省里,若我猜的没错,这时若是翻出幕后指使,以山东官场目前这个情况,恐怕一丝风浪都掀不起来,还会误了朝廷某些人的布局。

  但若是等等,革员压进省里需要些时日,那位新知府也该到任了,由他主持案件,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再审出幕后主使,牵扯到谁就查谁,只这一个案子就能将整个山东的都搅浑了,挽掉烂疮才好长新肉,大人意在还朝堂一个清朗,草民这样解,不知对不对?”

  俞咨皋盯向于可远,但见于可远的眼神波澜不惊,丝毫没有情绪起伏。

  这样的胆量和智慧,饶是在官场多年,也甚少见过谁在这个年龄就能历练出来,他沉吟了好半晌,神态渐渐放松,对于可远愈发看重,“你早就猜到了我的想法,所以才在堂上直言辩论,不惜得罪整个东阿县衙,不止是为了向本将军求一条生路吧?”

  “大人明鉴。草民实在无路可走,不得已而为之。”于可远顿了一下,然后道:“得罪了知县,草民唯恐过不了县试一关。景王卧病在床,裕王为大明朝诞下第一位皇长孙,以严嵩为首的景王党,以及以徐阶为首的裕王党,这几年必将有大动作,山东已是风雨飘摇,草民虽不才,愿向朝廷效犬马之劳,为还朝野一片清朗敬献一点绵薄之力,只求大人为草民开辟一条公平的科举之路。”

  俞咨皋温言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看来你所图非小啊。若我不答应,你要如何做?”

  于可远立刻说道:“正字是县衙的人,不会为大人进言。几位秀才先生分量虽重,但他们皆有退路,也最易变节。相比之下,草民退无可退,进省审案,入堂作证的最佳人选便是草民,大人没有理由不答应。”

  “好。有理有据,有退有进,有勇有谋,志向高远,我并没看错人。”

  俞咨皋说着倏地望向于可远,“东阿能出你这样一个人才,是整个山东之福。你这些条件,我可以应允,但有一事,你需即刻办妥。”

  “请大人直言。”

  “你今年十四岁?”

  “再过两个月,草民便十五岁了。”

  “十四岁已到了入征的年龄,你既然决心苦考科举,我不妨透露于你,再过几日,朝廷将有明文颁布,两京一十三省各挑选五分之一的州县,凡是年满十四岁的男子,皆在入征之列。

  鞑靼部俺答率军侵犯大同,战事已然刻不容缓,东阿县就在入征名单之中。我此次过来,一为剿灭倭寇,二便是为征兵一事。

  你没有功名在身,我不能帮你免去兵役,只好提点你一番。你若躲过了这次兵役,将来科举有望,我会去信东流书院,由王正宪王老爷子出面,亲自审你的试卷,也就没谁敢从中作梗了。

  当然,你若能得到王老爷子的赏识,成为他的门生,莫说是科举入仕,只要在院试取得一个好名次,有老爷子举荐,以生员身份入国子监也未尝不可。”

  于可远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朝廷要征兵了?庚戌之变竟然会闹到这个程度……

  虽有穿越前的记忆,但历史书上并未记载,因庚戌之变,要在哪些省份的哪些州县征兵,所以于可远也从未操心过这档子事。

  太意外了!

  于可远最先想到的,就是逃离东阿县。但在大征期间,无故逃跑拒征是有罪的。所以,往哪里逃,因何而逃,这些都是极关键的问题。

  思忖许久,忽然脑海一震,想到自己房间里的一纸婚书,心头就浮现出“邹平县高家”五个大字。

  “大人,邹平县是否也在入征的名单?”

  俞咨皋想了想,“没有。”

  “那就好,那就好……”于可远长吁了一口气。

  “怎么,你要到邹平?以什么名义?”俞咨皋好奇问道。

  “只是有些想法。我哥哥与邹平县高家的三小姐有婚约,哥哥年前因病亡故,家母托人将消息递到邹平,但事情拖了很久,婚约到底怎样办,始终没有回信。

  家母遂起了让我代替大哥,继续这门婚事的打算,我起初不想答应,一则是一厢情愿,高家未必应允,二则入赘女婿毕竟有辱门风,且家里就我一个男丁。但事急从权,这是眼下草民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了。”

  “未尝不可。”俞咨皋点点头,“东阿县人多眼杂,你的动向必定有人盯着,若离开了东阿,恐怕有人会耐不住心思搞小动作。这样,我派一队亲兵,以保护证人的名义跟着你,等到婚事敲定,入赘女婿的身份坐实,户籍也一并迁到邹平,再回到东阿安心读书,届时公审,这队亲兵会接你进省。”

  “多谢大人!”于可远深深拜谢。

  俞咨皋:“你在邹平那边人生地不熟,户籍一旦办妥,立刻回东阿,以免节外生枝。”

  “草民牢记于心。”

  “可惜,你这样的人若是投身军中,也会有一番大作为的。”

  俞咨皋惋惜地端起茶。

  这便是要送客了。

  于可远拱手道:“举世无清浊,谁欤障倒澜。独能驱雁鹜,不使污鵷鸾。为文为武,其心皆是朝廷,其行皆是天下苍生。唯有忠心报国,方可回报大人恩情。今日已叨扰多时,草民这就告辞,望大人珍重!”

  “也罢,人各有志。”俞咨皋感慨了一声,然后摆摆手,对身旁的副官道:“点十个亲兵,跟着他,务必护他周全。”

  “是。”

  就这样,于可远跟着副官出了思补斋,到班房点兵。离开县衙时,身后跟着十名俞家亲兵,好不威风。

  来到城门口,林清修正在这里等着,见到于可远身后的十名亲兵,不由又是一番感慨。众人遂一路同行,往家中赶去。

  路途并不遥远,偏发生了一桩趣事。

  却说那高邦媛的婢女暖英,来县里请了六个高头大马的保镖,正耀武扬威般地往村落走,因速度极快,不一会的功夫就追上了前面的众人。

  于可远和林清修倒没觉得什么,但便服着装的亲兵们十分谨慎,望向身后一群保镖,双手稳稳握住腰间的佩刀。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枭相更新,第13章 私谈甚深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