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高句丽立国数百年,城高池深,国民的归属感极强。
大唐若想对高句丽用武,必定得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隋末旧事历历在目,李世民不敢不深思熟虑。
既然高句丽短期之内无可奈何。李世民便抓紧时间,把眼光瞄向了内政。
隋朝的灭亡,让李世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坚固的城堡,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隋炀帝若非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大隋朝也不至二世而亡。
李家本就是是以门阀氏族起家,从而取得天下,自然知道门阀氏族的可怕。
隋朝时,天下氏族共分为四个集团。
山东士族,江左士族,关中士族和代北士族。
这四大集团,几乎囊括了天下所有的统治阶层,是整个社会真正的精英。
百姓中流传: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
意思就是说,山东士族比较物质,看中真金白银家业大小,所以最重视姻亲关系,儿女婚嫁。
江左士族看重文才,所以最重视士人的个人修养和才情。
关中士族野心勃勃,所以最重视家族的功绩和荣誉。
代北士族多是武人,依附于皇权,所以最重视与帝王联姻,也就是喜欢攀龙附凤。
关中士族在隋朝时,由于皇权的打压,开始逐步解体。最终融入了隋朝的官僚系统。
以李渊为代表的陇西李氏,就是其中的代表。
后来唐国公取代大隋,陇西李氏坐了天下,关陇集团算是正式解体,成了以陇西李氏一家独大的局面。
江左和代北士族在隋唐之战中受到冲击,相继没落。
如今的大唐,就只剩下以崔、卢、郑、李、王,五姓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然受到了隋末战争的冲击,仍然根深蒂固。
就连当朝宰辅重臣房玄龄、魏徵,程咬金等人,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
其中以程咬金最为卑微,他为了与山东士族联姻,不惜娶了崔家二婚的寡妇。
不过,他老婆是清河崔氏,虽与博陵崔氏同出一门,却属旁支。若依魏晋谱系算来,比博陵崔氏又要低上一等。
士族势力对皇权威胁极大,自大唐立国以来,就深知其害。
但高祖李渊时,国家积贫积弱,还要靠世家大族支持,才能勉强自守。所以高祖根本无力改变这种局面。
但如今大唐国力日盛,李世民再也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皇权之上。
平定了吐蕃之乱后,李世民遂下定决心开始对氏族开刀。
这天,李世民召集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一干重臣,商讨修撰《氏族志》,以刊正姓氏,树立正统。奇快妏敩
数月之后,《氏族志》初稿修成,敬呈李世民御览。
这天一早,李世民来到甘露殿中,王德就兴冲冲的抱着一叠书册,呈上了李世民的案头。
“大家,许国公等人历时数月,已经修成了氏族志,今早命人送来,请大家批阅。”
李世民大喜,呷了一口孟凡送给他的铁观音,拿过第一册,展开来看。
才看到第一行,他就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胡乱翻看了数页之后,他的脸上更是阴云密布。
“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全靠联姻巩固自身,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也能称天下第一士族?简直岂有此理。”
李世民啪得一声,把书册摔在了御案前的地面上,面有愠怒的喝斥道:“召许国公觐见,朕有话要问他。”
“诺。”王德慌忙拾起书册,快步走到殿门口,命小黄门速去召许国公高士廉前来见驾。
陛下为何突然大发雷霆,这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王德忍不住翻开来描了一眼,只见上面第一行写道:天下士族第一等,山东博陵崔氏,家主崔民干……
这还了得?
王德忍不住扫了一眼偏殿,黄门侍郎崔民干就在偏殿待命,时刻准备着为皇帝起草文书。
恐怕刚才陛下的话,他也已经听见了。
可怜许国公,不懂陛下的心思。以为陛下要的《氏族志》,是和前代相同的谱籍,因此才按魏晋旧制,编撰了这本《氏族志》。
魏晋以来,朝廷选官一向是依谱籍划分门第,看各门第历代做官的情况来选拔官员。
所以士族之家,都是累世做官,真成了有种的王侯将相。
隋文帝时,为了打破这种门第取仕的传统,遂创造了科举制度。
但门阀世家盘踞朝堂,根深蒂固,科举取仕根本无力开展。
李世民正是想用新的《氏族志》确立皇权的地位,哪里是想要魏晋以来的传统谱籍?
高士廉不明就里,一头撞在了枪口上,才让李世民大失所望。
还在尚书省政事堂等着陛下批示的许国公高士廉,听说陛下浏览了氏族志后颇为不悦,吓了一跳。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跟着小黄门,一道进了宫。
来到甘露殿上,高士廉倒身欲拜,口中高呼:“老臣参见陛下。”
李世民迎上前来,扶住他道:“舅父年老体衰,就免了吧。这本氏族志你拿回去,叫韦挺,岑文本他们多用点心,重新呈来我看。”
“陛下的意思是……”高士廉陪着小心,盯着李世民,嗫嚅道。
“朕只有四个字,实事求是,国舅可明白?”
“老臣明白,这次老臣一定嘱咐他们,深刻体会陛下这四个字的含义。”高士廉战战兢兢,赶紧抱过了书册,出了殿门。
实事求是,这四字太笼统。陛下要的,显然不是一般的实事求是。
若说怀中的这部《氏族志》失实,那倒也不至于。
书吏们反复查证了大量氏族资料,又走访了各大氏族在长安有官身的子弟,才编成此书。
陛下要的实事求是,到底指的什么呢?
高士廉走到门口,悄悄的给中贵人王德使了个眼色。二人遂一同出了殿门。
高士廉把王德拉到墙根下,问道:“老朽有一事请教王公公,圣上看了氏族志后,说过些什么没?”
王德陪笑道:“国舅爷折煞奴才了,何谈请教。老奴告诉国舅爷就是了。这本册子,圣上根本就只看了一眼,就直接把它扔在了地上。然后说道,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全靠联姻巩固自身,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也敢枉称天下第一士族?简直岂有此理。”
“就这一句?”高士廉狐疑的问道。
“就这一句。然后陛下就让老奴派人去请国舅爷前来问话。”王德道。
高士廉拱手道:“如此,多谢公公了。”
“不敢,不敢,老奴送送您。”王德客气的搀扶着高士廉。后者身子微微晃动,显然对陛下的言辞大为震动。
“不必,公公侍候圣上,劳苦功高。岂敢劳公公大驾。”
高士廉撇开王德的手,缓缓向宫门走去。
看来,陛下是要以这本氏族志为契机,动士族门阀的蛋糕了。
结合到这几年,陛下一再提科举取仕的重要性,有意识的扶植关中新贵,就能看出端倪。
但氏族志的编撰,一直都是遵循魏晋时期的谱学传统,以门第间累代做官的情况,来评定等级。
所以博陵崔氏才被评为了第一等。
如果不按魏晋传统,又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令陛下满意呢?
高士廉觉得自己脑袋都大了一圈,不知该从何着手。
回味起刚才王德所言,他忽然眼前一亮。
“天下第一等,天下第一等。”他嘴里嘟囔着,翻开氏族志的第一卷,那上面写道:天下士族第一等,山东博陵崔氏,家主崔民干。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孟凡崔莺莺更新,第103章 一等名流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