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张信>第233章 平定准噶尔(上)
  早在1573年,著名的阿克巴大帝挥军南下,鲸吞了位于阿拉伯海东侧的古吉拉特地区。原有的苏丹国体系,因各路地方诸侯的不满而分崩离析,进而发生了邀请莫卧儿人来攻的悲惨结局。

  自从印度军团控制了第乌岛,从而将整个坎贝湾的国际海运都迅速掌控起来。等到对岸的达曼也成了印度军团的控制领后,古吉拉特地区的领主们只能靠着华夏人做生意

  苏丹巴哈杜尔联合华夏人的本意是要为自己招揽盟友,防范对象则是曾侵入境内的莫卧儿帝国。但此举无疑伤害到许多治下领主的切身利益,让许多原本唾手可得的商业税都白白流失。于是在莫卧儿大军再临的关键时刻,许多王公选择坐壁上观,甚至是直接带私人武装倒戈相向。原本还想大举抵抗的穆扎发三世,也就无可奈何地成为亡国之君。谁知道华夏人的印度军团抄了莫卧儿人的后路,使得阿克巴的北印度统一之旅只能半路夭折,还损失了好几万大军

  阿克巴大帝对于印度军团的军事行为非常生气,于是设立了新的前线。设定在孟加拉、德干高原、信德(信德省)或坎大哈,唯独对貌似此次挑事的印度军团据点没有什么动作。

  相反,他本人甚至下令予以保护,要求地方派不得擅自挑起事端。随后将只对自己负责的总督派到苏拉特,等于是将有限的海关收入都据为己有。

  同时,堂堂印度帝国的皇帝还不断向印度军团抛出橄榄枝,希望获得火炮和舰船的相关技术。即便没有达到目的,也没有影响他继续保持类似政策。

  而此时第乌、果阿等印度军团控制的港口,穆斯林商人依然很多。无论他们来自埃及的红海沿岸,还是也门的亚丁湾,又或是南方的马拉巴尔海岸和亚齐,都不愿错过到当地赚钱的机会。

  然后将货物从水陆两头送往东面或北方,远至恒河流域及中亚的喀布尔等城市。不过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给印度军团缴税,其他地方来的船只还好,但莫卧儿帝国的船只根本不想给华夏人缴税于是。。。。。。

  1576年,负责在坎贝湾巡逻的印度军团战舰,拦截了企图逃税的穆斯林商船,并扣押了一艘莫卧儿帝国运载阿拉伯马的货船。此举很快引起莫卧儿高官的不满,并下令逮捕所有在莫卧儿的华夏商人。

  当第乌总督矶野员昌派手下前来交涉,也因鸡同鸭讲而遭对方关押。他马上下令组建部队,准备对莫卧儿帝国的苏拉特港进行一次惩戒攻击。因为根据早先的情报显示,当地正好有2艘准备开往红海的大型阿拉伯商船,是此类有限行动的绝佳目标。奇快妏敩

  年轻的印度海军将领森村春则被任命为指挥官,带着1艘加莱桨帆船和15艘关船开往坎贝湾深处。

  不过,抵达苏拉特的森村春很快发现,囤积在当地的船只数量要远多于自身预料。除了2艘莫卧儿帝国的直属大船,还有属于古吉拉特本地的1艘加莱桨帆船与13艘小型单杆快船。它们都是前任苏丹留下的遗产,是进口奥斯曼和威尼斯技术建造的战舰,并且也都有相等级别的火炮配置。另有9艘来自南方马拉巴海岸的双杆轻快帆船

  显然,莫卧儿当局不是没有为可能爆发的冲突有过准备。但更多的细节还是表明,远在德里的中央宫廷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作用。

  在稍后展开的近岸战斗中,七拼八凑而成的印度舰队还是遭到完败。当他们为保护自己和总督的船只而匆匆应战,却只能为惯于集团突击的印度军团逐个击破。

  然莫卧儿帝国明明在苏拉特港的冲突中吃亏,却没有想着找对方秋后算账。

  阿克巴大帝甚至在两个月后发出邀请,找印度军团的人去里谈判。因为属于他本人的船只,也在每次造访圣城麦加的航行中,都要向华夏人购买通行许可证。最后还引发了一场由毛拉和王室成员联手的叛乱,让阿克巴必须出兵出钱才平息事端。失望透顶的古吉拉特贵族,也在他生涯的晚期迎接旧主回归,惹得帝国大军要再次开往坎贝半岛。

  知道华夏人的强大,阿克巴大帝也没想和华夏人撕破脸,于是派人去了果阿和蜂须贺正胜进行了友好协商承诺给印度军团缴税同时保护华夏人在莫卧儿帝国的安全。但希望华夏人不要干预莫卧儿帝国对克什米尔还有阿富汗的军事行为。

  但蜂须贺正胜不能立刻给阿克巴答复,因为青甘宁军队已经和叶尔羌人一起占领了喀布尔准备跟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一起联合对付瓦剌蒙古人。

  而这时候瓦剌联盟的盟主是布拉台吉,而瓦剌有四大部:绰罗斯、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绰罗斯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因为和绰罗斯部有矛盾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则是在青海附近。杜尔伯特部游牧于科布多阿尔泰山一带。

  张信统一天下后,瓦剌各部首领便派使臣赴京城朝贡,进献各种物品,表示愿与华夏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开展双方的物质交流。华夏对这些来使热情接待,赏赐各种物品,表示尊重保持他们原有的政治经济模式和生活状况。

  1570年,布拉台吉的儿子哈喇忽喇绰罗斯部并改部落名为准噶尔部,之后很多年。一直保持着朝贡关系,可随着1575年布拉台吉去世,瓦剌联盟要选新的盟主时候,哈喇忽喇直接带兵打败和硕特首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瓦剌首领。

  也是这时候开始华夏、叶尔羌等国与瓦剌准噶尔的矛盾已经明面化,华夏的青甘宁总督北条纲成已经明着派兵去了叶尔羌帮助其训练军队而新任陕西总兵户次鉴连则是联合鞑靼蒙古逐步开始往西并在唐努乌梁海等地建立了城池或城堡进一步压缩瓦剌人的生活空间。

  1576年哈喇忽喇突然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诺诺和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的祖先),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之后准噶尔大军攻入漠北,喀尔喀土谢图部车臣部等迎战失败,乃逃入内蒙古,向华夏帝国投降,哈喇忽喇继续向漠南喀尔喀蒙古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

  1576年,华夏晋军山县昌景部与准噶尔军在内蒙古的乌尔会河附近发生了

  5月,哈喇忽喇引兵3万,东征喀尔喀。喀尔喀首领土诺诺和汗迎战失利,率属南下投附华夏。这时,留在后方的布拉台吉的侄子剌王某趁哈喇忽喇东进之机,谋划政变。于是,哈喇忽喇停止追击土诺诺和汗,匆匆结束战争,返回科布多的营地,毒杀了剌王某并准备杀了一起密谋的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

  巴噶斯闻讯,率属西逃博尔塔拉之地,招集瓦剌零散民众,势力逐渐扩大,控制天山北路准噶尔部基本领地,并将哈喇忽喇排挤在科布多及其以东地区。从此,哈喇忽喇无法返回准噶尔故地,率部向漠北和漠南蒙古地区活动。

  8月,哈喇忽喇率领近2万人离开科布多营地,开始第二次东征喀尔喀。准噶尔军沿塔米尔河、额德尔河进入诺诺和汗部境内。

  10月上旬,华夏接到哨探从前线发来的报告:哈喇忽喇渡过乌尔扎河,掠夺昆都伦博硕克图部众,并抢掠济农阿难达赉人畜,迫使许多喀尔喀人南逃汛界。接着经巴颜乌兰,沿克鲁伦河北岸顺流东进。

  自从喀尔喀诺诺和汗率众南下附清后,用武力消灭哈喇忽喇已成为华夏下一步战略目标。因此,华夏朝廷在获悉哈喇忽喇开始新的进军后,急忙命令安全部去前往侦厄鲁特情形,如彼尾追喀尔喀而来,即调所备之兵以防之,一面疾速奏闻。

  并陆续调遣内蒙古各旗军队和陕、晋军到土剌河迎战。

  华夏朝廷还遣秘书郎内藤如安到车臣汗谟啰贝玛(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之祖)等处要求他们配合华夏军迎击哈喇忽喇。谟啰贝玛等表示:“我等藉圣上威灵,何畏于哈喇忽喇,彼兵果来,我等协力捍御,当分十二札萨克之兵一万备之”。

  然而,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华夏朝廷未能掌握哈喇忽喇的确切动向,因而调兵极其缓慢,到了五月末,才从内藤如安的报告中获知“哈喇忽喇于八月初三日率兵渡乌尔扎河,将袭昆都伦博硕克图、车臣汗及诺诺和汗,其兵四营,号四万,实不过三万耳。

  又将请兵于俄罗斯,会攻喀尔喀”。据

  华夏朝廷在积极备战的同时,还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外交攻势,试图打乱哈喇忽喇的行动计划,削弱其势力。

  华夏朝廷接到哈喇忽喇向俄国借兵的消息后,立即命令远在克里米亚的约翰长老骑士团联合高加索军团、奥斯曼人开始进攻俄国人的领地,同时也告知瑞典人、波兰人可以一起趁火打劫。

  十月二十八日哈喇忽喇南渡克鲁伦河

  十一月六日东渡乌尔顺河(今乌尔逊河),深入呼伦贝尔地区。

  此时,原驻牧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阿鲁科尔沁等蒙古各部相继南迁,该地区正处于空虚状态,清朝对其防务也十分薄弱,致使哈喇忽喇无所阻力、长驱直入。随后,准噶尔军沿喀尔喀河东南推进,到大兴安岭西麓后转向西南至索岳尔济河,一路追逐南下喀尔喀人。十四日,哈喇忽喇的先遣部队已来到乌尔会河东岸的乌兰之地,劫掠乌珠穆沁人马,并追寻车臣汗、诺诺和汗。

  尽管几个月来华夏朝廷一直在遣将调兵,但除内藤如安率领的兵丁接近乌尔会河以外,其余诸军均未到达布防地点。

  已经回到华夏的张信获知哈喇忽喇兵进入乌尔会河一带后,决定御驾亲征急调禁军2个师,辽东锡伯人2个师,鞑靼蒙古人诸部于1577年正月出发

  华夏朝廷十分担心哈喇忽喇获知张信北进而撤退。为了牵制哈喇忽喇,张信派出了安全局的人等前往哈喇忽喇行营活动,以迷惑和迟滞其进军速度。

  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作出判断,并交代相应对策,华夏朝廷假谈真打之意和一举消灭哈喇忽喇之心切可见一斑。

  内藤如安获悉准噶尔军到达乌尔会河的消息后,即动身前往。

  正月月二十一日黎明,到达乌尔会河,望见准噶尔军营地,随即发起进攻。

  当内藤如安派兵700人,第一次攻击准噶尔军时,哈喇忽喇没有下令还击和追击,其目的显然是要避免暴露自己的阵地尤其是兵力,并使对方作出己方势单力薄的错误判断。

  内藤如安果然组织第二次进攻,并在获知“厄鲁特分两翼,阵而立”,即已形成弓形阵的情况下发起进攻的。内藤如安明知华夏军地势不利,而且没有火力,却执意进攻,理由只有二个:一是他认为准噶尔军势单力薄,华夏军用兵力优势能够强取。可知,哈喇忽喇确实是用较少的兵力摆弓形阵,把更多的兵力隐蔽起来了;

  二是华夏军全部是轻装,能急进急退,即便受挫也能迅速撤退,保住主力。在华夏军第二次进攻中,准噶尔军虽然兵力单薄,但依托弓形阵和火力优势,打退了华夏军。

  二是华夏军全部是轻装,能急进急退,即便受挫也能迅速撤退,保住主力。在华夏军第二次进攻中,准噶尔军虽然兵力单薄,但依托弓形阵和火力优势,打退了华夏军。

  此次交锋中,华夏军显然是发挥轻装的作用,并未受到重大损失,前队兵依然保持着足够的战斗力。

  所以,内藤如安发起了第三次进攻,但准噶尔军仍利用弓形阵从三面用鸟枪等火力猛烈还击,使华夏军严重伤亡,纷纷溃退,“喀尔喀畏其鸟枪,先却,诸部落兵力薄,亦退”。哈喇忽喇遂令埋伏的军队从阵地绕出,在败逃之华夏军左右迅速形成夹攻,使华夏军遭到致命打击,彻底失败。

  哈喇忽喇多层、周密的战术是内藤如安始料未及的。内藤如安用“军退”、“先却”、“亦退”、“遂敛兵归”等字样淡化华夏军的惨败。“从黎明打到午后”,华夏军几乎一直被准噶尔军围击或夹击,其人员伤亡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华夏军两个统帅一个毙命,另一个狼狈而逃以及全部辎重被缴获也证明华夏军的完全失败。

  内藤如安将华夏军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厄鲁特多火器,而我火器兵未至”。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地形因素、指挥艺术、作战方式、战略战术等诸多方面准噶尔军均高于华夏军一筹。

  不过此战也挑明了华夏与准噶尔部的全名战争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张信更新,第233章 平定准噶尔(上)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