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
早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高发的老年和女性人群中,经高分辨率超声检查,19%-67%的随机选择人群有甲状腺结节,而在检出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大约为5%-10%。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测技术的普及和检测率的提升,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出现了激增的趋势。
作为内分泌医生,良性甲状腺结节和恶性甲状腺癌的鉴别是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也是相关代谢疾病诊疗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良性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1:临床表现
部分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有一些高危的临床表现,如:分化型甲状腺癌家族史;青少年时期的放射线暴露史;男性;病灶高摄取18F-氟脱氧葡萄糖;甲癌个人史;个人或家族中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或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血清降钙素>50~100pg/ml;核泄漏事件暴露病史。
鉴别要点2:彩超表现
对于甲状腺的病变,彩超检查是当之无愧的最简单经济的办法。恶性甲状腺结节可能的超声下征象包括:低回声、边界不清、垂直生长、微钙化。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甲状腺结节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我们就需要警惕了。
超声检查疑似恶性结节,那么恶性程度大约是多少?是否需要活检?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曾经制订了甲状腺结节超声征象分类表:
表1.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特点、恶性程度以及是否考虑活检
除上表之外,目前普遍采用的还有TI-RADS分级方法。TI-RADS将甲状腺结节分为6类,1类阴性,2类良性,3类可能良性,4类可疑恶性,5类高度怀疑恶性,6类为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病变。
鉴别要点3:细胞学表现
B超发现怀疑恶性的结节,推荐进行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临床上常通过Bethesda分级对细针穿刺的细胞形态进行划分,判断其良恶性程度。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TBSRTC)所提示的恶性风险度和临床处理意见,2017年进行了更新。
注:a最终临床处理策略需结合其他因素(如临床表现、超声特点):b有研究推荐使用分子标记物检测决策甲状腺手术类型(腺叶切除、全切);c如果细胞学诊断为“可以转移癌”和“恶性(转移癌)”,则甲状腺手术不适用(刘倩,关海霞.中华内分泌杂志,2018第5期)。
鉴别要点4:血清标记物
2017年,中国抗癌协会发布了《甲状腺癌血清标记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共识对常见的血清标志物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中重点包括:
Tg不推荐用于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的诊断鉴别。(推荐等级:E)
Tg与TgAb可作为甲状腺癌术前常规检测,且建议两者同时检测作为初始临床状态及血清学指标基线的评估。(推荐等级:A)
怀疑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应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Ctn),以对甲状腺髓样癌(MTC)进行鉴别筛查。Ctn升高或考虑MTC的患者,应同时检测CEA。(推荐等级:B)
升高的血清Ctn值可以反映患者体内MTC瘤负荷水平,作为指导MTC临床评估的有力证据。(推荐等级:A)
对于HMTC家系突变基因携带者,从婴儿期即可定期进行血清Ctn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行手术治疗。(推荐等级:B)
鉴别要点5:基因学检测
目前,>90%的甲状腺癌已经能够找到与之相关的基因异常。我们先来认识几个与甲状腺癌相关的“明星分子”:
BRAF
据不同文献报道,甲状腺**状癌中,BRAFV600E突变的发生率为15%~80%。瑞金医院的数据显示,该基因突变率为68.7%。BRAF突变与**状甲状腺癌(PTC)复发、死亡相关:BRAFV600E突变阳性的患者,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阴性患者。
TERT(端粒逆转录酶)
TERT在甲状腺癌中较为常见的突变位点是C228T。发生率在**状甲状腺癌(PTC)中为11.3%,滤泡状甲状腺癌(FTC)17.1%,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43.2%,未分化甲状腺癌(ATC)40.1%。它的突变情况也与甲癌的恶性程度、复发、死亡有关:发生突变的患者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
RAS
有文献对HRAS/NRAS/KRAS突变阳性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分析发现,76%结节为恶性,其中滤泡型甲状腺**状癌(FVPTC)最为常见。HRAS突变阳性恶性风险最高(92%),其次是NRAS(74%),KRAS(64%)。
胚系RET突变
RET基因型与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表型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瑞金医院研究发现,50.8%的髓样癌患者存在胚系RET基因突变,其中80.8%位于C643F/G/R/S/W/Y位点。
腺瘤样结节相关突变基因
由于甲状腺肿瘤的基因异常靶点众多,人群中存在一定异质性,因此多分子联合检测应运而生,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1、ThyroseqV2检测:该检测方法包括14个基因-点突变、42种融合基因、8个基因的表达,以评估FNA样本的突变情况与细胞组成。
2、ThyroseqV3:为V2版本的升级版,共112个基因,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融合基因、拷贝数变异、表达异常;可以用于区分PTC、FTC、Hurthlecell病灶、MTC、甲状旁腺结节的鉴别。
3、Afirma基因表达分类(GEC):该检测方法包括167个差异表达基因。
总体来说,基于甲状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或许可将结节分为以下3类:
1、良性结节:腺瘤样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炎症性结节、腺瘤。
2、惰性甲癌:非浸润性滤泡型甲状腺肿瘤(NIFTP)、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3、进展性甲癌:未分化癌、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甲状腺髓样癌(MTC)、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奇快妏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儿科呼吸领域专家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进行了再次修订,用以指导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家庭正确选择和使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从而规范和完善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以下为2018年修订版共识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相关内容。
1.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治疗
(1)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原则
哮喘急性发作可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哮喘急性发作时,必须尽快缓解气流受限,首选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β2RA),同时可使用ICS缓解气道炎症。早期应用大剂量ICS不仅有助于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同时有助于防止进行性加重。
在非危及生命的哮喘急性发作时,速效支气管舒张剂与高剂量ICS雾化吸入联用可作为急性发作起始治疗选择,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以减少不良反应。如起始治疗后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或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应尽早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气道炎症加剧的同时肺功能明显恶化,需至少10天左右才能初步恢复;少数患儿经急诊治疗7天后症状仍有反复,建议急性期治疗的总疗程需至少维持7~10天。
急性发作期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并连续评估治疗反应,及时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必要时及时加用全身激素和其他缓解类治疗用药(包括硫酸镁以及茶碱类药物)或辅助通气。
(2)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有明显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
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时,在吸入速效β2RA的基础上联用雾化吸入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1mg/次)作为起始治疗,2次/d,或必要时可4~6h重复给药1次,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酌情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维持7~10天。
对于部分中度急性发作患儿起始治疗后反应不佳者和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在第1~2小时起始治疗中,在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同时联用高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次,每30分钟雾化吸入1次,连用3次)能显著减少住院治疗率和口服激素的使用,并有效改善肺功能。
对于危及生命的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在使用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始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次,2次/d),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若患儿喘息状态持续,可适当缩短雾化给药的间隔时间并增加频次(表2)。
2.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控制治疗
(1)长期控制治疗的原则
哮喘管理是一个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过程。哮喘长期管理不仅包括哮喘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能力,同时需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未来风险的发生,包括预防哮喘急性发作、不可逆肺功能损害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指出:哮喘控制治疗应尽早开始,这对于取得最佳疗效至关重要。国外研究显示,哮喘急性发作缓解出院时常规处方ICS长期控制治疗较传统方案(门诊复诊时再开始长期ICS治疗)可降低出院30天内急诊及再入院率,降低治疗花费。
(2)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
哮喘长期控制治疗应根据患儿目前哮喘控制水平评估情况选择相应级别的控制治疗方案。ICS是目前首选的哮喘长期控制药物。雾化吸入要求患儿主动配合程度最低,尤其适合年幼儿及无法良好掌握其他吸入装置的患儿。
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长期控制治疗,可用0.5~1.0mg/次,2次/d作为起始治疗。1~3个月后进行评估,如控制不良应考虑升级治疗,如起始剂量为0.5mg/次,2次/d的患儿可将剂量上调至1mg/次,2次/d;而起始剂量为1mg/次,2次/d的患儿建议加用其他控制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增长以及吸入装置的配合度的改善选用其他适宜的吸入装置和剂型。
调整剂量后每4~6周应再次评估以指导方案的调整直至达到哮喘控制,并维持每3个月1次评估。
哮喘达到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可考虑降级治疗,每次下调ICS剂量25%~50%至最低维持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最低维持剂量为0.25mg/d)。
有相当比例的
(3)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divid=&"p5&">
()
哮喘行动计划以交通信号灯“红黄绿区”形象、清晰地描述症状严重程度,绿区表示哮喘控制良好,黄区表示患儿出现哮喘加重的先兆,红区表示患儿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
“红黄绿区”均列出了缓解用药的剂型和剂量(包括雾化给药方式),具体剂量需要医生结合患儿病情,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便于患儿及其家长早期识别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并及时给药处理,提高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预先干预治疗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急性喘息发作前常先有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和明显咳嗽等先兆征象,尽早给予吸入高剂量ICS进行预先干预,可有效预防后续可能发生的哮喘急性发作。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祁镜陆子姗号西风更新,494.回溯后的结果:脑炎?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