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祐共计十五载,这是华夏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是英才汇聚、豪杰并起的时代,他们投效在大汉帝国的旗帜下,遵从刘皇帝的指挥,结束乱世,成就大业,开辟新天地。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文武英杰,又岂是一个“乾祐二十四功臣”所能涵盖的,然而能力有优劣,功劳分大小,资望论高低,刘皇帝所选出的二十四功臣,只是其中具备代表性的二十四个人。
虽然传闻说是有魏仁溥、慕容延钊那五臣选定,但那指的是其他大小功臣,而这二十四臣则完全是刘皇帝自己挑选出来的。至少,魏仁溥就不会把他自己列在其中,还位居文臣之首。
这实则是场分蛋糕的盛会,一朝得封,则至少奠定三代之地位,五世之福泽。而二十四臣,则是其中最美味的二十四块,尤其还加有功臣图、配享太庙这些名留青史、与国休戚的点缀,怎能不让上下期待。
如今,这份名单终于公布出来了,而反应也是多样,有喜悦,有释然,也有失落,有感恩戴德的,当然也有不服气的,但不管怎么样,已经定下的,当众宣布的,却是不容置喙。
魏仁溥、慕容延钊二人入选,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且不提功劳、名望这些软硬资本,就人家如今还是大汉宰相,执掌大权,就不会有人敢随便去非议。
二者之后,就没有完全根据功绩来排序了,有个“死者为大”的考虑在里面,同时也减少在世之人因排序问题而产生一些不平衡。
代国公折从阮,镇守府、麟,抵御契丹,保土安民二十载,又有平定西北六州戎乱之功,在枢密院时,协理军政,加强朝廷对禁军掌控,也有建树。
兖国公王朴,距离其逝去还不足一个月,当时皇帝的重视,引起的轰动,如今还停留在众人的记忆中。再加其,进献平边策略,制定国策,治河,馈军,大治淮南,这系列的功劳,也足以使其安稳处其行列。
瀛国公冯道,作为几代元老,名声上惹人非议,对大汉的功劳似乎也算不上突出,但是作为皇帝,刘承祐可知道在乾祐初期那些年,冯道在朝廷中的作用,尤其在杨邠遭贬之后,在稳定人心,安治国家上,做出的贡献。并且,在其政治生涯的最后两三年,更是一改过往的作风,除了和协众臣之外,还积极进言献策,配合刘皇帝的大略。
陈留王符彦卿,此公有在唐晋时期积累的政治资本,大汉建立之后,历镇多地,安治之方,又给大汉培养了一个贤后,一个惠妃,再有北伐的大功,当在其列。只是从亲王该封郡王,这是降等了。
襄阳王安审琦,镇守襄阳多年,汉初之际,力却南平,为大汉守住中原门户,使朝廷免方面之忧,又北上统军,保河北安宁,北伐战争,力战破敌。同样,由荆王改封。
东平王赵匡赞,不用多说,保卫幽燕,进献国土,抵御契丹、支持北伐的功劳,就足够了。虽然最终的封赏,与刘皇帝当年的承诺相比,可谓“薄待”了,但又尝不令赵匡赞更安心,异姓王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更何况,还有符、安二郡王在前。
豫国公王章,此公已经去逝多年,到如今,被人遗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在大汉建立过程中,所立的功勋也是实在的,调运粮草,供应军需。并且,在乾祐初期那几年,朝廷中哪个官最难做,哪个职位压力最大,毫无疑问,三司使,计相。
在国家财政拮据,几乎难以为继的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是王章呕心沥血,不顾骂名,不顾非议,制定各种名目,保证收入,维持着国家财政而不使其崩溃。
有的事情,刘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哪怕后来因为杨邠之事,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但刘承祐不会忘记这种干臣,也愿意与其以足够的荣耀与身后名。只是,对于王章而言可惜的是,他没有儿子,其女婿张贻肃也死了,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只有一个外孙了,但是,外孙是没法继承爵位的,只能给后代留下一份不错的政治资本了。
邢国公郭威,老郭的功劳,主要体现在开国之后,协理军政,构造经纶,为朝廷举荐了不少将才,又有南镇襄阳,辅定荆湖的功绩。后来的急流勇退,则更证明了那段时期他的功绩与在朝中的影响力。有点亏的是,他当年主动请辞之时,刘皇帝一度动了封王之心,只是后来打算给他追封,没想到他活了这么久,到如今,封王的心思也就淡了。
陕国公赵晖,陕州首义、推戴刘氏的举动,永远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与闪光点,至今仍被刘承祐铭记,入汉之后,镇守一方,平李守贞,大破孟蜀,主动入朝,配合削藩,奠定了其地位。再加上有个出色的儿子赵延进继承家业,赵家富贵绵延,已经走在了很多功臣的前面。
商国公王峻,这或许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事,哪怕王峻后面骄横跋扈,失尽名望,自取其咎,但是论及对国家的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出使汴梁,查看虚实,力劝高祖进取中原,乾祐初年,内忧外患,只领一部禁军西进,统率关中豪杰,击败后蜀大军,力挽狂澜,解救大汉西南危机。后又作为征讨淮南的主帅,全权负责前期的战事,连破唐军,奠定胜利基础。
在国家最艰难的那段时间,王峻算是挺身而出的一个人,解忧济难,功难抵过,但战绩功劳却又是实在的,人既已死去多年,刘承祐也愿意给他一个公平的评价,因其最终客死于商州,所以封爵商国公。不过,他的爵位同样传不下去,当年其子因为在汾州任上贪渎不法,戕害人命,被范质给正法了。
荥国公史弘肇,入汴之功,主管禁军,整治洛阳,久镇灵州,如今还在兰州巩固朝廷西拓的胜利果实,为了国家积劳成疾,一度作为刘皇帝放出去的刀子,二十四臣,当有他一席。
英国公柴荣,他的功绩,简单地提一下,南下潞泽,东出太行,栾城大战,平杜重威,镇守澶州,攻取淮南......一一列举下来,是足以铺满一整张纸的,也不容质疑,从晋阳被征召到刘皇帝身边开始,大汉的军政间,华夏的历史上,就深刻地烙印着他的痕迹。而从爵位的封号就可以看出地位所在,唐初之时,有卫公、英公,而今的大汉,同样。
汝国公李谷,追随刘皇帝的时间虽然稍晚一些,但从栾城之战后开始,从恒、深、冀、赵四州到整个河北,将之从崩乱之中拯治,在军民财政的事务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早期,河北的局面一直是个大问题,而李谷在那里,刘皇帝就能放下一般的心。再其后,治开封,拜相,坐镇扬州,直到去岁,帅师平南,一举功成,登上人生巅峰。
温国公向训,河东起兵前夕追随刘皇帝,从晋阳到泽潞,再到东出太行,及至栾城的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后面的大小战争,也都活跃着他的声影,奠定北方水军的基础,西赴关中,大破蜀军,经营西南,灭蜀大功。或许只有灭蜀之战向训才是主角,但是,他的履历同样惊人,让人不敢忽视。
安国公高怀德,不算柴荣,作为刘皇帝大小舅子中,最出色的将帅,从随军西平李守贞开始,大大小小的战争,除了平荆湖以及最终的平南战争外,高怀德都参与其中,战功显著。奇快妏敩
莒国公李涛,作为从开国之初,就活跃在大汉朝堂的宰辅之臣,做过两年首相,辅治内政。去职之后,巡抚荆湖,如今有南下治理两广。
荣国公赵匡胤,赵大的功绩,参考高怀德,各有千秋。
兴国公范质,参赞决议,制定国策,编写刑律,维护国法,严肃吏治,再加上由中央到地方的执政经历,都让刘皇帝不会忘了这个虽然屡次顶撞自己,但堪为直臣的功勋。
褒国公王景,历镇地方,宽政安民,又有西破后蜀,收取秦凤的功绩,再加上西拓千里,收复故土,使得其地位高涨。
汲国公薛居正,担任计相,主理国家财政近十年,使刘皇帝前进有力,其间苦功,可想而知,又编史之功,文治之臣,有其一席。
耿国公武行德,参考赵晖,累镇多方,居有善政,从无劣迹,而最重要的在于,在那段最为艰苦的日子,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刘皇帝始终记得是此公恭敬朝廷,全力支持,这份感情,持续到如今。
寿国公李少游,他与刘皇帝的关系,是不用赘言的,治真定,主政关中,再留守洛阳。当然,他最重要的一些功劳,是不好堂堂正正拿到台面上来讲,但是,刘承祐就是认为,他当列一席。
PS:李少游是唯一一个原创角色。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汉世祖起点更新,第15章 名单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