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红薯还没有到,他就先种起了别的作物。去年种了南瓜,产量惊人,结出的果实非常大,有之前种的两个大了,简直要震惊一群人。
三杨听说之后,于百忙之中进宫,特意来看大南瓜。南瓜种子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也不是没种过,就是没见过这么大的。
起初他们觉得是乾清宫用了好土好水好肥料,但又听人说土质、肥料都和外面的差不多,也不知道乾清宫里怎么就种出这么大的南瓜。
关键还不是一个,个个都很大。
思来想去,也只有……
三杨当即朝胤礽跪下,口称万岁,说这是祥瑞,这定是上天看陛下诚心,特赐下的祥瑞之物,这正是陛下得上天庇护、得祖宗承认的证据,我大明有陛下这样得上天认证的君王,必会国祚永存。
其他人也纷纷跪下,说陛下洪福齐天,大明江山永固。
说得胤礽心里美滋滋的,小脸儿乐开了花,瞧瞧人家,不愧是大明的肱骨之臣,从科举里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说话这么好听。
鬼差捅捅胤礽,“别笑了,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胤礽连忙合上嘴,摸摸下巴,保住了形象,“这可是我的金手指在起作用,我种出来这么大的祥瑞南瓜,还不能乐一乐了!”
他家老四那个瘪犊子都能弄出一祥瑞来,他怎么就不行了?!
(雍正二年,浙江海潮,雍正讽刺灾民拜佛不诚心,导致灾难,与他无关。雍正不高兴,臣工开始寻找祥瑞。八月十六日,大学士马奇上报,说雍正亲自耕种的田亩里出现了多穗稻谷,禾苗高达四尺,与南方无异,说这是皇帝诚恪感动神灵,并申请将此事记入史册。雍正御批“知道了”。)【1】
由于乾清宫种的南瓜还不少,于是胤礽就吩咐下去,把南瓜往各处送一送,太皇太后和胡太后那里肯定要有,朱祁镇作为先帝的儿子,他现在的兄长,也得有一份,之后就是辅政大臣,于谦和徐滨也要有,金英和兴安也是出了力的,也要有。
其他人就没有了。
毕竟南瓜数量有限。
景泰元年,红薯还没到,胤礽接着种南瓜,南瓜也是量大、易成活、营养丰富,荒年可以代粮,又被称为“饭瓜”“米瓜”等。
不过,看周围人的眼神,他们都希望皇帝能再种出大南瓜。胤礽也在加深这种印象,有了南瓜做铺垫,以后的红薯玉米什么的,以及他想打下南边某个一年三熟或者四熟的地方,受到的阻碍就会小些。
胤礽在这里心心念念红薯玉米,直到景泰二年,那些被派去寻找红薯的厂卫才回来,而且只回来了一半。
胤礽听他们说,是因为水土不服,有不少人直接倒在了那边。还有一些人被发现了身份——宣德年间,安南就已经彻底独立。当时的安南国与明朝守军打了一架,明朝大败。安南国主黎利给朱瞻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明军是被大象吓到了。
朱瞻基知道黎利在说谎,黎利也知道朱瞻基知道他在说话,但当时明朝自永乐末年财政紧张,明朝已经没有财力再去和安南打一架。
最后的结果是,朱瞻基废交阯布政司,诏回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安南彻底独立。
安南独立的后果,对明朝来说是相当致命的,明朝朝贡体系开始崩溃。安南的独立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
失去了安南意味着失去了西洋,明朝对西洋诸国巨大战略威慑开始减弱,对中南半岛的影响力也开始变弱。【2】
这个后果,估计朱瞻基本人以及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杨士奇、杨荣等人也都没想到。
摆脱了压在头上长达千年的宗主国,可想黎利会有多么心花怒放。
胤礽把自己代入了安南国主,现在明朝换了皇帝,新皇帝乳臭未干,还没亲政,就派人来他这里——这是想把安南重新纳入大明版图?
胤礽:朕是有这个心思,但不是现在。
想想折损的人手,他就觉得心疼,这可是厂卫的精锐啊!
一旁的金英也听得心酸。
还有现在那个安南国主——你是不是也想和也先一样来大明跳舞?!
胤礽先安抚了众人一番,当场给这些人升官,锦衣卫的小旗升总旗,总旗升百户。把命丢在外面的,厚赏家人,每月都由朝廷发给抚恤金。有孩子的,待其子女成年后,接替父职。
锦衣卫这边好办,东厂番子这边……
胤礽看向金英,金英上前提议道:“皇爷,这些个没回来的都是为国尽忠的,奴婢斗胆,想为他们在东厂立个牌位,吃些香火。省得他们无人供奉,在异国界上连口饭都吃不上。”
胤礽想了想,同意了,又补充道:“可以给他们收些干儿子干女儿,以后也有香火传承。”
金英听后大惊,连忙跪地上叩头,“皇爷恩典,奴婢感激涕零!”
又斩钉截铁地说道:“奴婢定会好好办这件事!”
胤礽安慰道:“只要是为国效忠的,朕不会亏待的!”王振还收了不少干儿子呢!
金英他们的心里简直火辣辣的,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想法:如果他们将来也立了大功,皇爷会不会也允许他们收干亲呢吗?
起码先存了一个念想,以后给皇爷尽忠,说不定皇爷也能同意呢!奇快妏敩
除了红薯,这群专职搞情报的厂卫还搜罗了不少情报,也不知道是职业病,还是他们中有人看出胤礽对安南那片地的觊觎。
红薯有条不紊地种下去了,鉴于胤礽这两年种什么都能活,种什么都比别人产量高,众人从一开始的“别人说我也说”的跟风,到现在发自内心地认同皇帝得上天庇护。
胤礽丝毫没有脸红,臣工的夸奖照盘全收,看得于谦不得不谏了一回,让他戒骄戒躁,保持敬畏。
胤礽对于谦向来滤镜满满,看见他的奏疏,满心都是:还得是于少保啊!
&&&&&
景泰三年末,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叛乱,满朝震惊,三杨、张辅在与胤礽商量后,命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师讨思任发,另派京城的锦衣卫带着新研发的大炮、手榴弹等物驰援沐晟。【3】
三杨和张辅彻夜忙碌,不仅在等前线战报,还想看看陛下命人研制的新式武器到底效果如何。
至于胤礽,他在地图上找出思氏父子的出兵路线,再画出沐晟的行军路线,思索该怎么一次就平定叛乱。
毕竟历史上,思氏父子叛乱了四次,分别在正统四年、正统六年、正统七年、正统十三年。明朝持续调动数十万人平叛,但最终的结果却不是令人满意:以盟约的形式结束战争,明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也衰落下去。而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所以瓦剌的也先就瞅准机会南下了。
这是继安南独立之后,对明朝的又一打击。
胤礽早就提醒过麓川宣慰司,要小心思氏父子,但思氏父子还是生乱了。
胤礽的目光往下,从麓川移到了安南,难道是安南独立让思任发觉得,明朝实力大不如前,他想赌一把,结果发现:明朝真的不如以前!所以就继续打下去了?
胤礽忍不住用手挡住了脸,如果是这样,那这还真是朱瞻基的锅。
安南独立那次,明朝就妥协了一次。如果这次再妥协,或者有个谁都看得出来表面胜利实际妥协的盟约出来,那四边看了,就觉得:他行,我也行!
胤礽都能想象得到,原本和明朝处于名义上宗藩关系的附属国、宣慰司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叛乱,要求独立的局面。
所以,这仗必须要赢!
胤礽对麓川之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三杨和张辅看皇帝都这么关心了,他们也得卷起来,带动满朝文武不得不跟着卷起来,而且还玩上了心理战,前线开始宣传明朝皇帝年纪虽小,却是深受上天庇护之人,他种出来的红薯、南瓜、玉米等物,大幅增产,以后咱大明百姓就再无饥馑了!
京里还特意给前线送去了大大的红薯、南瓜,引来一群人围观之后,打头的宦官才说:“这是陛下亲自种的,也是陛下亲自挖出来的,陛下说将士们辛苦,特命咱家来前线,与诸位将士同乐。”顺便给军中将士做了红薯宴和南瓜宴,还带了御赐的酒。整个军营热闹非凡。
宣传得很到位。
还有不用宣传,亲眼看到的——明军使用的火器真的很厉害,比以前厉害多了。大炮一轰,自己这边都懵了,离得远了也不行,他们还有一种火器,扔过来就会爆炸——跑也跑不掉,捡起来扔回去也来不及,伤亡无数。
士兵们畏惧明朝火器,又听说明朝那边治愈了天花,皇帝已经派医官往各省免费为百姓种牛痘——听说那治疗天花的东西就是牛身上发现的,思任发嫉妒得直咬牙:红薯那东西他也知道,怎么也没想到能高产到那地步,还有那什么红薯宴,不愧是地大物博的大明,一个红薯都能弄出花来!
这治天花,还是免费的!
大明的钱真多啊!思任发嫉妒得眼镜都红了。
眼看大明这回硬气起来,别说他手下的将士,就连他自己也产生了几丝退意。
他特意派人和已经认识的明朝官员联络,想着像北边那个马哈木一样上贡点什么谢罪,明朝皇帝是不是就会像以前那样,接着让他做宣慰使,天高皇帝远的,他不就还是这里的土皇帝吗?
收到消息的明朝官员:这厮要害我!
他忙不迭通知厂卫,说思任发有退意,接到消息的厂卫:什么,他想顽抗到底?!
该官员:“……”
被明军加大炮火攻击力度的思任发:“我@/—$&\%#!”
景泰七年的第一份奏报,思任发、思机发父子受戮,首级已函封献给京师,其余亲眷押送至京。麓川重新回到明朝版图,明军在当地扶植了与思任发有仇的贵族为宣慰使,结束了这场战役。
明军也是在新任宣慰使的指引下,才找到思任发父子的。想来他上位后,面对各种各样的目光,他只能一边打压思氏余孽,一边抱紧明朝大腿。
明军在麓川也安排了驻军,各支轮流驻扎,名其名曰“帮助这里的百姓抓盗贼”,同时震慑有贼心、一直观望的缅甸。
与历史上那场虎头蛇尾的战役相比,胤礽还是很满意现在这个结果的,这不,才刚过年,朝鲜使节就来表忠心了。接着,各处的贡品都比往年真诚了许多。
胤礽忽然间就明白那句,“大唐从来都不是让人喜欢的,它是用来让人害怕的。”【4】
果然还是天//朝上国来得舒服。
也许是有得必有失,景泰七年,辅政大臣之一的杨荣病逝。胤礽赠其为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赐谥号“文敏”。【5】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综]废太子穿越记更新,第 383 章 大明风华(九)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