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王彩霞王禅青虫月二>第五百四十九章舌辨群儒
  第五百四十九章舌辨群儒

  这一天,王禅起得很早,而且穿着也十分正统,因为今日他要参加秦国大朝之会。

  虽然秦王、太子以及秦王后对于秦使臣赢方被刺之事,王禅已经解释清楚,此事幕后之情还需详察,可对于一国之君来说,还需在朝会上让众臣认可,这样秦王以及太子将来与楚国的交往才会被群臣支持。

  无论是楚国还是秦国,仍至于其它列国,都会有一些世族高门大阀把持着,这些人对一外列国的影响可大可小,有时候甚至可以影响到一国之君的选择。

  当然在大周天下,一般情况还是依长子继承爵位为准,对于次子以及庶出之子,身份地位都会低落许多。

  (到了大汉之后同样有分封,可后来却推行了一个阳谋,那就是推恩令,所有封王的儿子都有继承之权,而且可以得到分封,就好像遗产继承一样。

  这看起来对所封王候是天子之恩,可事实上却暗中削弱了那些王候的权势,让分封诸王,在不及几代之后慢慢落寞下来,甚至有些因为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而分崩离析,从而减弱了对大汉王朝的威胁,虽然说得的推恩,可事实却是一种分化的策略。)

  馆驿外,一共两辆马车,其中一辆是秦国太子赢盘亲自来接王禅。

  “有劳太子殿下亲接,在下受宠若惊。”

  “先生今日入我秦国朝会,不需多劳,我与父王已知方弟之死还另有蹊跷,所以对先生所主张的秦楚交好并无异议。

  只是今日参加朝会的也是我秦国的柱基之石,他们也有疑惑,还需先生为他们解惑,将来我秦国与楚国相依相存就会顺利许多。”

  太子还是略做解释,也怕王禅对此不屑于顾,反而会适得其反。

  “太子放心,在下一定不会让秦王及太子为难,还请太子上车。”

  两人分别登车,一共朝秦都王宫大殿驾去。

  秦国王宫并不高大,却十分坚固,一进王宫之内,所有围墙台阶都是石筑而成。

  一个大殿居高而立,同样的四周粗大的圆柱怀抱支撑,整个大殿十分宽阔,殿门比之楚国大殿还要宽一些,而且一进大殿之内,十分凉爽,并不燥热,此时是清晨,反而会有一丝丝冷的感觉。

  殿内已经整齐的站满了秦国的朝臣,也是分成两列,文武两列,衣着朝服依然还是遵循着大周的礼仪。

  “楚国使臣左相鬼谷王禅进殿。”

  一声宣召响彻整个大殿,此时殿内群臣也都看着王禅,只见王禅面带微笑,十分从容的走进大殿,而太子则自行分列于一侧。

  “楚国左相拜见秦王尊上。”

  “左相大人不必拘礼,左相大人在楚国受楚王封享上卿之礼,来我秦国也当享此尊荣,来人那,为楚国使臣鬼谷先生赐座备桌。”

  秦王还是十分器重王禅,在秦国也享受着在楚国见君不跪,而可以在朝会之中享有一座的尊荣。

  “在下谢秦王厚爱。”

  王禅坐在椅上,也不客气,朝中此时也是议论纷纷,都有些不习惯王禅得此殊荣。

  “大家都静一静,我秦国朝会不是菜市之地。

  鬼谷先生天赐灵婴,一出虎踞就名闻天下,兼之鬼谷先生心怀天下,不为己为私。

  楚国端午盛会一人力战大江水怪,降伏水怪蛇灵,救万千百姓于危难,此情此景,甚为感人。

  我秦国虽为封地,却也是大周天子治下之臣,普天之下百姓与我秦地百姓,皆是天子百姓,于此善举,纵是大周天子接见鬼谷先生也会躬身礼遇,你们为何有异。

  若说我秦国能有此无私大贤之才,本王自然也会封其享上卿之礼,见本王不用下跪,上朝可享平坐之尊荣。”

  秦王此时一席开场白也是抛地有声,以王禅为例,让秦国群臣也有效仿的榜样,若尽忠于秦国,为秦国立成大功,自然也可享此尊荣。

  “回王上,臣等并无异议,只是鬼谷先生出使我秦国,臣下等并不知楚国此次出使秦国之意。

  我秦国使臣少庶长出使楚国,却命丧楚国,此事是否该由楚国使臣当众谢罪,以释众人之疑,以泄我秦国群臣众人之愤。”

  说话的是一位老者,头发须白,看样子也是跟随着哀公的老臣,而其面容红润,一看就是秦国世族大家之首。

  一番话也是开门见山,一点也不绕弯子。

  “马老相国,是我秦国老臣,又是太子太傅,有此疑惑也情有可原,只是万事都该有个礼仪,我秦国与楚国历代交好,却也不能因此而为难来秦使臣,马老相国当年你也是本王之师,现在又是太子之师,还望稍安勿燥。”

  王禅一听,知道此人在秦国也算是十分有威望之人,而且也是两代之师,算起来其身份地位,除了王族之人,怕是无人能及了。

  “回秦王尊上,既然殿中群臣有疑,不若就由在下站着来回复所有群臣之疑。

  首先一点需要明确之事就是秦与楚相交好,互利于两国,互利于两国百姓,也互利于两国朝臣。

  正所谓国之不存,何来朝臣之理。

  在下身为楚国左相,此次出使秦国,身负我楚王重托,以释秦国之疑,重建两国交好之心,不受奸人之惑,共生共存。

  当然,对于端午楚国盛会之时,秦国使臣少庶长被刺之事,楚王及在下都深感悲痛,楚国也举行国丧三日,以示对被刺亡灵的吊祭之情。

  此次楚国大江之会,我王本意是想与列国共享盛世之况,与列国相交于好,包括吴国、越国、齐国、鲁国、郑、卫以及秦国都派出使臣,就连大周天子都派人参与。

  此事于楚国也是影响巨大,只是也引得一些奸人、妖人欲借此盛会嫁祸于人,祸乱楚国,破坏楚国与列国交好之心。

  其用心之险恶,也是人神共诛。

  此次楚都调集三千铁卫,却还是未能保护秦国及郑国使臣周全,在此我王十分自责,特派在下来秦,亲自向秦王尊上及秦国众臣致以歉意,为表歉意,此次在下还带来了十车重礼,以表对逝者哀痛之情。”

  王禅先从此次楚国端午盛会的意图说起,说明楚国是一心与列国交好,并无其它不轨之心。

  而且此举也得其它列国支持,之所以发生刺杀事件,一是护卫不力,二是有奸人作乱,目的就是要嫁祸于楚,离间楚国与列国的交好之心,虽然没有明确,但却也有所指向。

  “鬼谷先生,此次你代表楚王出使我秦国,足见其对我秦国的重视。

  鬼谷先生年纪轻轻,一出虎踞就在吴国掀起风波,让吴国能止乱止战,听闻吴越大战也是得先生指点,这才让吴国占了优势。

  而先生一入楚国,就促成吴楚交好,让两国百姓受益,实在功德盛大。wWw.xqikuaiwx.Com

  此次楚都盛会,二十年前的水怪再次兴乱,实也是天理难容,幸得先生出手大战水怪,保得楚都百姓平安,也保得一众楚国朝臣以及列国商旅平安,此功老夫不敢有异。

  只是我秦国少庶长是秦国王子,在楚者遇刺不幸身亡,难道先生就以一腔歉意就想让我秦国满朝文武平息怒气吗?

  再者,你一直口口声声说秦楚之间互利而共生,意思就是说我秦国若失了楚国,那秦国就会不保,这一点老夫不敢苟同。

  楚国虽大,可这几十年来,楚国却有若危楼,若倾将覆,而我秦国却一直内无祸乱,外无强敌,相安无事。

  若说当年申老夫子在我大殿之内哭诉,先王体恤其爱国忠君之心,这才发兵入楚,连番大战,才驱逐了吴国铁骑,算起来是秦国保得楚国不灭,何来两国共生之理。

  鬼谷先生身为楚国左相,似乎把理说得歪了些,牵强附会。”

  “王太师,鬼谷先生之功,列国世人可见,听闻在吴国之时,连吴王阖闾都奉为上宾,不受君臣之礼,若说先生有私心,本王必不相信,这共生共存之理,鬼谷先生自然有高见,你也缓缓,不要过急。”

  秦王还是先替王禅有了一番说辞,也向王禅间接介绍了刚才问询的人,正是秦国太师,也是一副年暮的样子,身份自然也是极高。

  “王老太师之名,在下也有耳闻,在楚国之时,申老大夫也常说秦国有二老,马相国是王师,现在又是太子之师,而王太师当年与秦国先王哀公东征西伐,曾是秦国左庶长,掌管秦国大军。

  刚才王老太师所提当年楚都之败,在下不敢否认,秦越出兵,这才解了楚国灭国之危,秦国于楚此功在下不敢相忘。

  而且这几十年来,楚国一直与吴国交恶,兵戎不断,民生艰苦,而秦国却一直相安无事,百姓安居,这是秦国之治,也是秦国百姓之福,是秦王及诸位秦国朝臣之功。

  而吴国一直受晋国扶持,以图牵制于楚国,这是因为当年楚国强大,与晋国南北对峙之故,而晋国与楚也算是旗相当,若楚国被灭,想来晋国就少了一个南方劲敌。

  王老太师该明白一个道理,若楚国有恙,晋国可会与秦国交好而不互攻。

  同理,当年楚国平王之时,就曾有太子建与晋国相谋,欲图南北联合,可当时平王却并不同意,反而驱逐了太子建,而选择与秦国联姻,平王娶了秦国孟赢公主。

  若楚国不顾秦国之利,而与晋国交好,试问此时秦国又当何存?

  王老太师当年兵法韬略样样精通,不会不知此理,更不会不体贴当年哀公及平王的良苦用心。

  楚国这些年赢弱,抵抗吴国之侵,实则也是牵制于晋国,对于秦国百利而无一害。

  试想若无楚国牵制北方诸候列国,而楚国又不与秦国交好,其它北方诸侯列国又是否会惧怕秦国。

  秦国与楚,边境不足百里,可却有汉江相连,若秦国有难,楚国只需三日就可调集大军来援,这是其它列国不敢攻伐秦国之故。

  此正是列国相互牵制而秦国得以安然无恙的原因。

  王太师身为当年哀公左庶长,一国之师,当明白其中之理。

  而秦国西北有戎狄、义渠之忧,内有晋国之危,若任一势力攻破关卡,攻陷城池,秦国之危甚于楚国。

  楚国地处大江流域,封地广阔,纵是举国之兵,在楚国也不能集中优势,强占一城两城,却不能危及楚国整体,就算是秦国大军攻入楚地,王太师可否想过,秦军可能长久。

  楚国牵制吴晋,这才是近几十年楚国衰败的主因,也是秦国得以保全的后盾。

  楚国不忘当年秦国出兵之恩,可秦国也不该忘了楚国这些年付出的牺牲。

  刚才在下说过,秦与楚是唇齿关系,唇亡而齿寒,当年哀公之智已十分清楚此理,故才与楚联姻交好。

  不知为何此时,王太师却会否认此理,反而认为秦国可以独善其身呢?”

  王禅从列国之交,到秦楚的地理位置说起,不仅反驳王太师的置疑,更拿前哀公的谋算来说,这都是秦国能以无恙的基础,是楚国在牵制着吴国与晋国,而保得秦国有利,而这些利却是建立在楚国牺牲之上。

  王太师一听,自觉自己无理,看了看站在桌边的王禅,欲言又止。

  “王太师,有何话就直说,鬼谷先生虽然年少,可却知书达礼,不会见怪的。”

  秦王听着王禅的话其实心里也有打动,秦国这些年之所以能平安无恙,楚国也是为秦国牵制了晋国强大。

  若要依当年楚国太子建之谋,那么就会牺牲秦国的利益。

  先不说晋国会如何对付秦国,怕就连大周洛邑周边的郑卫宋等小国都会不把秦国放在眼中。

  若西北的戎狄与义渠此时再进犯秦境,那么秦国就会孤立无援,最后有可以就此被灭。

  这是这二百多年来,大周一些列国消亡的原因,就是失道而寡助,自以为是,最后却处处不讨好,最后被其它列国排挤,慢慢国力衰退而被灭国。

  这一点作为跟随哀公多年领兵之人,对于列国形势还是看得清楚的。

  若楚国与吴国交好,而内祸清除,楚国昌盛中兴,那么秦国自然也可向东进击,压制晋国,只要秦国能打通进击中原的通道,那么秦国才能真正走向强大,若不然只能偏居西北。

  若是楚国衰弱而晋国坐大,那么秦国连一分机会都不会有,等到晋国一统之时,秦国也只能归附于晋国,更不要提什么有志于逐鹿中原了。

  “老身无话可说,鬼谷先生所言不差,当年先王统领秦国三十六年,本就是以楚国交好,牵制中原霸主晋国。

  我秦国与晋有几百里边境,若晋国也如吴国侵秦一样,时刻侵扰秦之边境,那我秦国也会如楚国一般,疲于应对而民生艰苦,国力衰退。

  先王当年就是知道此中道理才会把孟赢公主嫁与平王,老身对秦楚交好并无异议,也赞同先谷先生互利共存之说,更觉得唇齿之比十分恰当,老身受教了。

  只是觉得少庶长无辜丧命,实在痛惜,如此看来此中奸人定然是不愿见秦楚交好,而想挑起秦楚交恶而从中受益,此事还望王上明察。”

  王太师也是叹了一口气,他一辈子跟随哀公,领军沙场,也是知理服输之人,并不会无理狡辩。

  此时听王禅一席话,也是不得不服,最后反而提醒秦王此事不能中了奸人之计,要明察,这也算是对王禅一支持。

  “鬼谷先生,你一番说辞确实让人佩服,只是刚才王太师已说得清楚,我秦国与楚不会因为此事而交恶,也体恤楚王之用心。

  那么老身想问的是,楚国既然处诀了司空子基大人,而司空子基大人又是当今楚王叔父,是否可以说明,此事是因楚国内乱而引发,那么我秦国少庶长被刺是因楚国内祸之故。

  那么鬼谷先生为何从来也不说主使之人,或是刺杀之人呢?

  只有擒获真正不轨之人,并绳之一法,我秦国少庶长之死才会得以沉冤得雪,也才算是我秦楚交好的交待。”

  此时马老相国也看出秦王对王禅的态度,而至于其它世族,在秦国却不比在其它列国。

  秦国一直以来世族权势都要比其它列国要弱,所以秦国大权一直掌控于秦国王族手中,对于有功之臣的封地赏赐也各有不同,重财而不重势,这也是后来秦国得以称霸的原因之人。

  而马相国所言,已基本绕过了秦楚交好,而着重于少庶长之死,并且他也提到楚国处斩了司空子基,却并没有真正的破解此案,让作奸之人得以罚处。

  “马老相国,在下虽然在少庶长遇刺之时并不在楚都,可也听楚国司败府说过,当时遇刺之时少庶长与其它列国主使都坐在一桌之上。

  而刺客却选取了秦国主使与郑国主使,郑国一直处于楚晋之交中,向来以强为依,想来马相国该清楚,若刺杀郑国使臣,会让郑国偏向晋国而与楚国交晋,影响我楚国北方边境安定,此为奸人目的之一。

  可秦国使臣少庶长赢公子,是秦国王子,而且身通武技,也是沙场强将,可为何刺客会选了少庶长,相国大人难道没有深思吗?

  那时除了主桌有各国主使及楚国司空、司败大人在场外,抚江楼四周还布有数百楚国护卫。

  刺客由大江一边进入抚江楼,却只刺杀了郑国与秦国使臣。

  而楚国司空子基大人也只是通报了此信,并没有参与此案,至于幕后之人,想来必然也与秦国有关。

  我王知道此事涉及甚广,也顾及秦楚两国之谊,严处了相关失职之人,并且此次派在下出使秦国,以示对此事的重视。

  至于幕后及此次刺客,一击得手,现已远遁列国,在下也一直在追察此事,在下也不敢肯定他现在身在何处。

  想来天理昭彰,作恶之人必受一遣,它日在下一定会察明此事,给秦国及少庶长一个交待。

  不知马相大人是否满意在下之说?”

  王禅的话说得虽然隐诲,可一般人还是能听得清楚的。

  首先此次秦国少庶长被刺,非是楚国之因,还有其它原因,只是刺杀的地点选在楚国而已,至于刺客与幕后之人,或许是秦国人,亦或许是其它列国之人,这都有可能。

  楚国只承担护卫不力之责,却不能承担少庶长被刺的主责,这一点就算放在列国任要一国都说得通。

  “依鬼谷先生所说,此次少庶长被刺,楚国非是主谋,只有护卫不力之责,而其被刺主因,却是其它,那么鬼谷先生来秦出使,到是显得楚王仁义,而刚才老朽之说显得无理了。”

  “马老相国,在下可并没有这么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楚国对少庶长只有尊重之情,却无谋害之心,我王此次宴请列国使臣,就是展示与列国交好之心,何来谋害之意。

  再者,我王也并非不智之人,为何要在楚都行此愚蠢之事。

  况且少庶长与我王并无仇怨,而秦楚之间一向交好,亦无冲突,刺杀少庶长实无意义。

  可此无意义之事,对于不轨之人又会不一样子。

  就如同此次我出使秦国,若我被刺身亡,难道会是秦国对我有仇吗?

  自然不会,我鬼谷王禅自出道以来,仇怨结得也多,那么想刺杀我的人,当然会选在我出使期间,在下随时都有可能被那些仇怨之人报复,这样才会让人疑惑,而掩盖其真实的意图,也会让幕后真凶逃之夭夭。

  那么若在下被刺,难道要怪在下遇刺的地方王候吗?

  所以想置少庶长于死地之人,自然会选一个让人误解的地方了,而谁又会欲置少庶长于死地呢?

  这确实需深思而谋,抽丝拔茧,才能正相大白,而不是受之迷惑,觅错了方向。”

  王禅此次以己度人,拿自己作例,再把赢方被刺的主因引向其它地方,让马相国也是一时无语,只得沉思。

  毕竟王禅说得有理,若论仇怨,那么秦国少庶长既非大权之人,亦非对其它列国有威胁之人,那么他之所以被谋害,其主因还在秦国,这一点王禅没有明说,却让秦国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大家都明白王禅所说言外之意。

  而若是赢方是因秦国内部仇怨而被人刺杀于楚国,这与楚国当然没有多大关系了。

  这也就是王禅一直在提当时还有其它列国使臣,而且身份同样尊贵,可刺客却不刺其它使臣,却针对于秦国少庶长,这里边自然有其不可知的原因在里边了。

  “马相国,鬼谷先生此番说辞当也情有可原。

  若先生在我秦国遇刺,却是因昔日仇怨,我秦国又当如何?

  方儿遇刺,此中原由还待详察,昨夜鬼谷先生也与本王承诺,二年之内察清此案,并手刃刺客,本王相信鬼谷先生。

  此事斩且告停,不可影响两国之谊。

  虽然本王失子之痛,可本王也不能中了奸人之计。

  今日朝会,就是要告诉我秦国众臣精诚团结,加强与楚国交好,同舟共济,让奸人之计不能得逞,也算是告慰我方儿在天之灵。

  此次事发,得楚王大义,严罚了涉及之人,举国为此吊丧三日,足见其自责之心,我秦国当也需理解楚王之难。

  此次鬼谷先生出使,一进秦国就解了两国边境之忧,而且祭拜了先父之墓,本王十分感激。

  不知众臣对此还有无异议。”

  秦王说完,大殿里再无人说话,大家都已基本明白,秦王不想因此而把此事扩大影响,而是要大事化小,借鬼谷王禅此次出使,在秦国朝会之上释疑,淡化此事。

  至于鬼谷王禅呢,其实他也不确实赢方之死会是秦国内部争斗之因,可他这样说辞,却也是似是而非,让人捉摸不透,反而增加的猜疑,有些猜疑,也就可以顺利解决因赢方之死而带给两国之间的不和。

  也算是达成了此次出使秦国的目的,不负楚王之托了。

  【作者题外话】:是不是读者们也觉得累了,若是如此,在下也写快一些,把楚国风云写完就收笔吧,没有读者写着实在太累!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王彩霞王禅青虫月二更新,第五百四十九章舌辨群儒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