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宫内,此时晋王独自躺在椅中,而孔夫子则端坐在一侧,看着晋王脸上也是透着疑惑。
“夫子,是不是有什么事要与本王说呀?”
晋王此时也是主动问起,毕竟孔夫子如此情形到也少见。
“回王上,孔丘有一事不明,不知当不当问询于王上,心里也是矛盾万分。”
孔夫子并不直言,也是十分婉转,如此一来到让晋王有些好奇了。
“夫子本是为天下而谋,这些年来一直倡导礼义节制,以民为本,以仁制国,想来夫子之惑当也是本王之惑,不如说出来与本王也听听,到也可以解解闷了。”
晋王微微一笑,此时到也坐直身子,非是歪三斜四的样子,以示对孔夫子的尊重。
“孔某不才,不敢受王上如此推崇,只是近日来听闻当年名传列国的晋国公子赵欢来了晋都。
当年他虽然远游列国,可一直为晋国而谋,深得先王器重,当年晋国欲扶持吴国以对抗强楚,而赵欢介绍了楚国大贤之才伍子胥给先王,先王本对伍子胥十分器重,后来再推荐其到了吴国,受到当年吴王阖闾的重用。
再其后因伍子胥之故,齐国孙武,楚国伯否以及一些贤人志士都到了吴国,而也正是因为这些贤人志士之故,吴国在这几十年来风头正劲,实力不可小瞧,也同时牵制了楚国北上之心。
而当年楚国子建之祸,听闻也是赵欢所谋,目的是要搅乱楚国朝堂,而有赵欢的支持,子西子建确实让楚国内祸不断,也给晋国以喘息之机。
再回上当年吴王阖闾攻入楚国,让楚国元气大伤,数十年来一直难与恢复当年强楚之姿。
这些说起来都有劳于赵欢之功。
虽然这些年来赵欢已是耄耋之年,可对晋国是尽心尽力,辅佐赵氏族主赵鞅大行革兴之策,减赋增收,公无税焉,在列国之中都被纷纷效仿,实是利民而利晋之策。
只是听闻赵欢来晋都公开投了拜帖求见王上,孔某不知王上为何却避而见,此事当是孔丘之惑。
可孔丘也知王上不见赵欢必有不可之情由,所以孔丘深感不安,不能解王上之忧,却还要添王上之虑,所以此事一直困惑于孔丘,不知该不该问。
若是让王上为难,那还请王上不必在意孔丘之问,孔丘不敢徒扰王上净心。”
孔夫子的话也是说得十分得体,从晋国公子赵欢对晋国大功说起,最后又左右而言它,像是没说一样,不敢得罪于晋王。
晋王听得出孔夫子的话外之音,其实是在说晋王对于有功之人避而不见,是为不仁善之举,是忘却功义之举,会让天下贤才寒心之举。
所以晋王的脸色也是变幻着,阴晴不定,对于这个迂腐的孔夫子却是有怒不好发,若是发了,那么就应了孔夫子最后的话。
所以孔夫子的中庸之道,话也是如此,让晋王也是左右为难。
“夫子让本王好生为难,若不解释与夫子听,夫子定然会对本王十分失望,也会让天下贤才寒心,让兴晋会的奇人异士寒心。
可此事夫子已说本王也有不可之情由,非是本王忘恩负义,只是此事关乎晋国范氏与中行氏,还有赵氏。
夫子所言赵欢对晋国之功,本王不敢相忘,这些年来,他辅佐赵鞅治理晋阳,让一方百姓安康幸福,也是对晋国之功,本王自然也是十分认同。
可夫子不知的是,前几日晋阳赵鞅私自设堂,审问了其偏族之主,邯郸城主赵午。
而邯郸城主赵午是范氏外甥,又是中行氏女婿,而且他的城主之位是本王亲封。
赵鞅未请示本王而行私刑,当场斩杀赵午,只为区区五百户卫国贡奉,说起来实在有些罚重了,也有不尊本王之意。
而赵欢此行当与此事有关,若本王公然接见于他,会让其它晋国卿家认为本王有意偏袒赵氏,处事不公。
所以纵然赵欢对晋国有大功,可此时本王却不能见他,这才会让夫子误解本王。
本王亦是十分为难,还请夫子见谅。”
晋王还是把自己为难之处说得清楚,而且话语之中对于赵氏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觉得赵鞅私为五百户处死赵午实是无视他这个晋王的不敬之举。
而孔夫子也听得出,其实晋王这些都是借口,晋王要收回权力,那么处置此时的六卿就势在必行。
而此时范氏与中行氏定然会为了此事与赵氏为敌,这正是晋王所期盼看到了,三氏相争,必然会减弱三氏的实力。
而赵氏犹为重要,此时鬼谷王禅入晋阳的消息已传到晋都,晋王对于鬼谷王禅此举更是心里有怨,毕竟他才是晋国之主,可鬼谷王禅不入晋都,却绕道晋阳,如此行径于别人而言,就是目中无人,不把他这个晋国之主放在眼里。
所以他更希望范氏与中行氏对赵氏攻击,甚至于灭了赵氏,这样晋国就会少了一个世族,而他身为晋王当然可以收回赵氏封地,以增强自己王族的实力了。
所以他不见赵欢就是不想帮助赵氏,反而给范氏与中行氏一个明确的信息,让他们可以肆意妄为。
而且也告诉其它智氏与韩氏、魏氏,晋王对于六卿之争不会出面,那么智氏与韩氏、还有魏氏自然不会放弃如此良机,定然会落井下石,一同对付赵氏。
赵氏虽然有鬼谷王禅相帮,可若是五氏共同对付赵氏,赵氏不亡也不行了。
这正好是晋王想看到的结局,让六卿自伐,而晋国王族可以得利。
只是如此阴险,以祸乱晋国为代价来满足晋王野心的想法,也是让孔丘更加失望,比之不见赵欢还要失落得多。
孔丘看着此时一脸得意之笑的晋王也是叹了一口气道:“其实王上所想孔丘明白,赵午虽然是邯郸城主,可却是赵氏族人,虽然是五百户之争,其实这个赵午是咎由自取,不该受范氏与中行氏之挑拔,不该公然顶撞赵鞅。
若说六卿之中有谁无视王上的颜面难道王上也人容忍吗?
再言之,若换一个说法,不论是王上还是其它诸侯君王其实都是大周天子臣民,任何诸侯君王亦无对臣民的生杀之权,可纵观列国之中,又有谁会把大周天子周律放在眼中呢?
王上所谋是让王权回归,可不该以祸乱晋国为手段,孔丘对此并不认同。
王上不见赵欢,其实也是在给范氏与中行氏以及其它卿世族传递一个错误信息,若六卿世族混乱,于晋国何益,于王上又有何益呢?
此事还望王上三思而后行。”
此时的孔丘已不再中庸,他所想是晋国百姓,而非只是晋王之利,所以此时的也是说得让晋王十分难堪,一点也不给晋王面子,直言晋王内心所想的阴谋诡计。
“孔丘,你可知刚才你所言,本王可以马上就把你斩了,可念在你一片仁善之心,也是为了我晋国百姓,所以本王忍之又忍。
你如此责问本王,是觉得本王有心祸乱于晋国,只想收回王权,而无视晋国百姓死活吗?
本王告诉你,列国之间,诸侯内部之争,从来也没有仁义两字,勾心斗角,无所不用极其,阴谋诡计只要能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此时六卿把持着晋国朝政,对本王孰视无睹,本王就如同当今大周天子,所有诸侯列国都对天子之令不闻不问。
可本王非是天子如此懦弱之人,本王要收回王权,就必须用非常手段,若是只靠夫子如此假仁假意之心,六大世族权贵有谁会把权力回归给本王呢?
你懂仁善,懂中庸之道,可你却不知权力之争是残酷的,非是你与本王这般可以平起平坐,有言说言,而是你死我活之争。
若本王对这六卿世族仁义,他们就会对本王不仁。
世间之人非是如夫子所想,以德报德,本王对六卿,八卿如此善待,可他们对本王如何,还不是以怨报德,慢慢吞噬本王的权力,直到现在本王如同不存在一般。
所以本王是不会改变的,若不借六卿之力相互残杀,本王如何能收回王权,难道靠你孔丘之仁善吗?”
晋王此时对孔夫子也是十分失望,而且也不再掩饰其目的,话却说得让孔夫子无言以对。
孔夫子一直传教仁善,可仁善对于教化普通民众十分有利,而且尊卑身份礼义也可以束缚于底层百姓,让百姓不敢造反,不敢逾越身份,让像晋王这样的诸侯王族利益得以维持。
可仁善对于权力之争,列国之争却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束手束脚,裹足不前。
权力之争非君子可为,而是小人之举,这一点晋王看得十分清楚。
现在晋王面临的是权势之争,所以孔夫子能带给晋王的已无足轻重。
当初他重用孔夫子其实也只是想博取贤名而已,让天下贤才觉得晋王有容人之量,可现在却并不一样了,所以刚才晋王的话已说得清楚,这像是对孔夫子下了逐客令。
孔夫子当然听得出晋王所言,而且他对此时的晋王也是十分失望,不愿再辅佐一个背信弃义之人。
“王上,既然如此,老夫再留在晋国也无益于王上,无益于晋国百姓之治,而且王上此时所谋在下也无法再帮王上,也只能退出兴晋会,还望王上见谅。
孔丘年岁也大,既然不能劝服王上,只能告辞了。
同时孔丘也感谢这几年来王上的信任,与照顾,在此谢过王上。”
孔夫子此时起身在堂中对着晋王行了一个大礼,也算是对晋王的尊敬。
“如此正好,本王就不送夫子了,不过这几年来本王也从夫子身上学到不少治国理念,本王非是不念旧情之人,本王对夫子自有赏赐,等会儿会让人送与夫子,夫子也不必气馁,还是可以在我晋国设堂传教,本王也是十分支持。”
晋王此时说完,也是再次躺了下去,闭上眼睛,不再理孔夫子。
而孔夫子此时也不想多言,起身之后就朝外走了出去。
对于孔夫子而言,他与此时的晋王已是志不同道不和,再留在晋国只会有违自己所传之仁善之义,却也改变不了任何事实,而对于晋王来说,他已是无用之人,既然无用,何必多留呢?
此次会面也是不欢而散,是真的不欢而散了。
孔夫子心里当然也有准备,对于晋国他知道已非他能主宰,能主宰晋国的是权力,是对权力的贪欲,而非对于世间百姓的仁善。
wWw.xqikuaiwx.Com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王彩霞王禅更新,第一千三十二章不欢而散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