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王彩霞王禅>第三百四十八章中兴之策
  第三百四十八章中兴之策

  王禅府邸堂屋之中,楚王居中而坐,王禅坐在右侧,仅有的两个侍女也斟好茶,摆好了水果。

  “先生一来我楚都,楚都也凭添了几分热闹。”

  楚王微微一笑,此时外面的鞭炮之声才响起,挂牌是大日子,当然少不得鞭炮庆祝。

  “是王上英明之治,楚都百姓才有安闲之日,非微臣之功,君明则民安,楚地有王上是楚国百年之福。”

  王禅也是学着奉承楚王,楚王一听,自然高兴。

  今天他赐匾于王禅,也是王禅府上第一个客人,而且王禅的表现,不论是计谋还是谈吐都让楚王十分满意。

  “鬼谷先生出虎踞不入楚地,却先入吴地,实是出乎人之意料。

  吴越一年,先生谋算在先,处处占得先机,所谋所算让人大开眼界,纵然是李相国在世,怕也会为先生拍手称道。”

  “王上抬举了,微臣只是依时谋势,并没有过多权谋,吴与越之战,实非小子之功,而是两国必然,吴与楚交,也是应时之势。

  吴国强盛一时,不可能常受晋国之胁持,吴王阖闾与新王夫差都是胸有大志之人,所以与楚交好,也是吴国之需,更是吴王实现大志必须。

  若常处与楚国交战,吴国纵然再强,也就失去了逐鹿中原之机,只有与楚国交好,吴国才有北上称王的机会,微臣只是观人度势,因势利导而已。”

  王禅浅浅一语,把一年来吴越风云说得云淡风轻,似乎真的没有什么谋算,也体现了王禅胸无功名利䘵的淡泊之心。

  “先生少小年纪能够如此虚怀若谷,不计名利,不争功名富贵,实已是超脱于普通之人,本王与先生相比,实自愧不如也。”

  楚王听王禅自负中透着淡泊,心里也是十分钦佩,说是夸赞王禅,却也是说得心里话,而且语气之中,透着羡慕之情。

  “王上之所以有如此失意之情,是因为这几年楚国一直受吴国疲兵之策叨扰,现在如今吴楚交好,楚国也迎来难得的中兴变革之机,王上不该如此丧气。”

  王禅还是听着楚王胸中的郁结,所以说话也无需顾忌,直言楚王内心的忧心。

  “鬼谷先生直言让本王心中甚是宽慰,有先生回楚抱效楚国,当胜过百万雄狮,只是楚国世代权贵,历久不衰,若想变革实是阻力巨大,况且楚国历经战乱,民生艰苦,人丁零落,想中兴楚国实非易事。”

  王禅一听,面露微笑,看了看门外明媚的阳光,一点也不忧郁,反而十分轻松。

  “鬼谷先生向来谋算在先,想来入楚之前已为本王想好了如何重整朝堂之法,楚国中兴之策,不知先生此时可否告知一二,也让本王添些信心,好配合先生实施。”

  楚王此时的话已是十分低落,而且十分谦虚。

  作为堂堂楚王,还要配合一个小小年纪的王禅来实现楚国中兴,实也是十分罕见,可楚王知道自己的处境,楚国王族众多,除了现在当朝的子西三兄弟之外,尚有不少王族分支,都是显贵一时,深深影响着楚国的未来。

  “王上何出此言,楚国中兴也是李叔叔之志,微臣自小受李叔叔教诲,自当责无旁殆。

  王上贵为楚王,只是一时受挫而已,不可失了志向。

  微臣其实对治国之道并不专长,也无良策,可微臣有一点却优于常人,就是善于学习。

  此次先去吴越,谋楚吴交好是一个目的,学习列国治国之道也是其一。

  吴、越两国渊源之久,还在楚国之上,吴越两国半百年前却固步自封,也受世袭权贵把持,可自从慢慢与列国相交之后,从中原列国之中学习先进的治国之法,慢慢削弱权贵王族在朝堂之中的话语之权,直至吴王阖闾当上吴王,摒弃常规任用异性异国贤才,以民生为重,广开国门,新修水利,保障民生。

  北方战乱,诸多流离百姓、奴隶知道吴王胸怀,都纷至归附,而吴王并不忌讳,也摒弃地域之别,反而提供良田房舍,接纳异国流民,充实吴国百姓。

  如此一来,吴国也成为列国之中安居稳定之所,一时之间,不论是世家贵族,贤才良将都纷纷投奔。

  而吴王用人以贤,以信为重,先后重用楚国伍子胥、齐国孙武、楚国伯否,并纳贤纳谏,用人不疑,放手而为,让这睦贤才之人,在吴国大发异彩,建功立业。

  吴国在阖闾当吴王这些年的带领之下,已是真正的民富国强,从落后北方列国到在列国之中称霸,也只是几十年的光景,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吴都也成为列国之中最为兴旺的国都,在其附近,村落密集,良田广播,人丁兴旺,南来北往的商旅川流不息,给吴都带来生机与商机。

  这是吴国兴盛最主要之因。

  而反观楚国,战乱一时,祸害灵敏十年,土地荒芜,人丁稀薄,村落更是难见兴盛。

  皆因世族权贵把持人源,非奴即仆,自由百姓少之又少。

  若遇战祸,抽丁征伍皆得世族权贵同意,一旦战败,楚国广博地域却大部分荒芜,人丁流离,再战之时,兵甲无源,受制于世族权贵,无力保家卫国,这是楚国首疾,必须痛改。”

  王禅首先从人员上说起,就是要让楚国拓荒增丁,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强国力。

  “先生所言甚是,当年李相国也提过,广开国门,引贤增民,可却难与实施。”

  “王上,楚地良田肥沃万里,只需以国之名,拓荒增地,再减免赋税,为流离百姓提供安居之所,想来不怕无人愿意来楚,甚至于一些远离楚地的楚人,也会回到楚国。

  其二,实施新户制度,强制世家权贵每年解除适合的农奴成为自由百姓,分田自立,这样可以间接为王上争得百姓支持,日后也减少对世族权贵的依靠。”

  王禅首先提出广开国门,以利诱民,以安居稳民,扩充楚国人丁,这是十分现实的策略。

  “先生之法本王十分赞同,可楚国权贵世袭历代久远,此策说来容易,却不易得到世族权贵支持,引流在外好办,可内部之忧却难解决。”

  楚王说得是实话,楚王此时实力单薄,若想正面对抗世族权贵,怕有如登天。

  “王上,楚国赋税以封地为主征,各地不一,只要王上颁布新税之法,区别对待,想来权贵世族也不得不认同。

  对于新增自由百姓,以田征税,鼓励新垦荒地以抵扣减税之法。

  对于世族权贵,不以封地征税,而是以人丁征税,世族大户,人丁家奴甚多,税赋自然会加重,可若是解除部分农奴之身,改为租种交租之法,那么这些自由之民,自然自己成为交赋主体,而且他们会积极垦荒,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还增加了兵源。

  相对于世族来说,并不减其收成,却间接减少了赋税。

  对于新增的自由农户来说,收成越多,拓荒越多,自己所得就越多,赋税反而越少。

  如此之法,若用十年之后,楚国国必强,而民必富也。”

  楚王一听,颜面现喜,他虽然还不完全明白王禅的大意,可知道这种办法该是十分有效的。

  世族权贵的利益并没有损失,而自由百姓增多,那么兵源也多了,国之赋税之源也多了。

  反之楚国受权贵之制也削弱了,而楚王的话语之权也增重了,这一样一来,正是一顺则百顺。

  “先生之策实在匪夷所思,让本王大开眼界。”

  “不过此策尚不急,待微臣与叶公还有申老大夫商议之后,就先由叶城实施,此仍两全之策,若是有利,再推广至全楚国域内,想来那时权贵世族也不会过多阻止了。”

  王禅其实早就打好主意,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来实施他的中兴之策。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鼓励世族权贵,在游历列国之时,若遇到被贩卖的楚国奴隶,可以有偿赎回,带回楚国,王上再出资回赎,分与田地,让他们成为新的楚国农户,如此一来,不仅为这些好名的世族权贵赢得名声,而且并不有损其利,而王上的子民也会逐渐增多。

  更大的好处是,让那些对楚国怀有爱国之心之人,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可以增强楚人对楚国的抱效之心提高将来楚国兵甲的战斗力。”

  王禅继续着自己中兴楚国的策略,多谋而广议,并非只限于一种办法。

  “先生所言甚是,可有本王也有难处,就是楚国国库空虚,如何有此资财来履行回赎之法,若是那些世族权贵先付资财赎回之后,而本王不能补偿,他们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而楚国多年战乱,国库虚空,就连保证基本的楚国军队都难与为继,并且楚国缺乏铜铁之石,现在许多兵甲连兵器铠甲都不能配全,实让列国笑话。”

  楚王一脸愁容,对自己的状况也是心知肚明,手中无钱,还要做如此多的事,说起来好听,却是知易行难之事。

  “王上,小子此次并非只有增减税之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举措,只是也十分难行,却可解王上燃眉之急。”

  王禅说完,从怀中掏出六个铜币,正是依着他自己生来所有的六个阴阳古币之样所铸,只是中间却是一个空洞,呈四方形,而外边则是圆的。

  楚王把弄了六个铜币,却并不明白王禅的意思。

  “先生铸此六个铜块,不知有何用意,与刚才国库空虚,楚军军备缺乏有何关系?”

  王禅一笑,再次从怀中掏出几个刀币来,递给楚王。

  楚王一看,刀币是列国此时流通的货币,是铜铸成,份量十足。

  楚王对比两样铜铸之物,却还是不得要领只得看着王禅。

  “王上,远古之时,人与人交易是以物易物,后来用一些贝类,再后来又有了铜铸的名式货币,可这些货币只是交易所用代替物,无论用何而为,并不能代替所交换的物资,只限于在世面流通而已。

  所以小子认为,若用我所铸铜币代替刀币,可以节省九成生铜,若是把这些铜拿来铸造楚军军备,应该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并且一个刀币可铸十个铜币,只要回收刀币,再铸铜币,那么王上不是就有更多钱财来完成刚才的赎回。

  而且如此一来,也可以避免一些机心不良的世族权贵有意囤积刀币,而把这些刀币重铸作为军备之用。

  其次加强对铜铁等金属的控制,包括开采与冶炼,对楚国范围之内,无论封地属谁,所有金属山石全部收归国有,不准私自开采。

  楚国纵横南北,山峦连绵,铜铁之石远比其它列国要多,只是限于封地之故,有的世族并不愿意开采以供国需,只要强制收回,楚国国库自然充实,对于那些不从者除取消世袭之位外,还得有更严厉的手段。

  其三,楚国应鼓励生产,增强其它物资供应,而且可以通过与列国交易物资,赚取其它列国刀币,再收回楚国重铸,如此一来,也可为楚国增加生铜。

  此法可谓一举多得,但此计并不会长久,若楚国实施此法此币,其它列国定然在不久之后也会效仿,只能解王上一时之忧。

  所以王上还需再觅善于冶练之人,设立专门官职,在楚国全国探寻生铜铁之石,引进它国冶炼技术,提高军队军备水平,正是有备无患之举。”

  楚王听王禅的中兴之策,也是云里雾里,虽然一时之间还不理解明白,可从心里却是十分高兴的,而且王禅的见解听起来看似荒唐却处处有可行之处。

  楚王也是善长取人之长之人,而且自小也饱读古书,通晓这些道理。

  可也是一时欢喜一时愁。

  “先生之法,实是旷古绝今,只是现如今楚国朝堂实难统一,特别是王族世袭,已享受了楚国几百年之利,就算小有变革,他们也会拼死反对。

  特别是我三个叔父,若他们不同意,那么整个楚国朝堂就不会有人支持本王,就算此时本王已封你与叶公、还有申老大夫为上卿,看似与三位叔父平起平坐,可却并无实权实地,若这些世族联合起来,所有封地拒绝执行,那么再好的计谋也难与实施。”

  “王上,正所谓知易行难,可要楚国中兴就得有特别之法,甚至于手段卑鄙之法也可以用之,但一切都要循序渐进,不可冒险而为,在而王上也需制订刚柔相济的处置办法。

  对于一些异见之人,该处之雷霆一击的绝不能手软,对于忠于楚国者,也要赏罚分明,至于该如何执行,王上当然也得作出一些牺牲。

  黄金白银仍稀有之物,历来是世族权贵财物的象征,可对于王上而言,楚国中兴才最为重要,只要王上肯用一些真金白银作为引子之用,想为很快就可以施行币制革兴之策。

  至于子西令尹,想来白公胜城主会支持小子如此见解,巢邑三城民苦而贫,想要快速稳固,钱币改革却可助其一臂之力,他当然会支持。

  其次,子西令尹年岁已大,将来谁可成为楚国令尹,这也是王上手中的一把利刃,用好了可以让子西令尹反过来支持王上巩固王权,就算再差点也可以分化子西三兄弟。”

  王禅再次为楚王解惑,此时的楚王也是雄心满满,斗志昂扬。

  “先生与李相国实是不同之人,李相国自负君子,并不屑于一些手段,可先生却并不忌讳,与先生相聊甚欢,也甚得本王之心意。”

  “王上,吴国孙武兵法奇绝,其中就有言‘兵者诡道也’之说,就是讲在与敌对阵之时,务必先计后谋,知己知彼,对敌之策,不限手段,可以分化、诱惑、虚实相生,以战胜对手为目的。

  任何列国之争,还是朝堂争斗若是失败者,有何资本可谈,历朝历代皆是胜者为王,只要王上以楚国百姓为念,兵法亦可用于朝堂之争,这又有何不可。”

  王禅说完也是嘿嘿一笑,他也是学与致用,并不拘于形式,比这孙武还要强得多。

  孙武善兵而谋,可他离了战场,在权谋争斗之中却拘泥于人情世故,反而不如他使兵神奇。

  而王禅呢,正好把孙武的兵法用于朝堂之争,也是用得得心应手。

  “与先生一席话,真是让本王茅塞顿开,胜读十年书,有先生辅助本王,何愁楚国不中兴。”wWw.xqikuaiwx.Com

  楚王再次称赞王禅,也算是对王禅天马行空的策各表示赞同,同时也是对王禅的肯定。

  “先生,本王听说退朝之后,先生就去了子闾王叔的司败府衙,不知对楚都近日的离奇命有何见解,还望先生不咎赐教。”

  楚王听完王禅的中兴之策,此时还是关心着让楚都恐慌的杀人命案。

  “回王上,此事本该微臣向王上汇报,只是自回到府里,小子还未有喘息之机。

  不过小子依三日九地杀人之案分析知道,此人杀人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警告,二是提醒,三是故意制造恐慌,以嫁祸于人。

  而此人在九个行凶之地布了一个九宫八卦之局,想来已经估算到我会来破此案,也算是给微臣出了一个难题,也可以说是对王上的挑衅,对楚国的挑衅。

  所以小子只要破了此人所设九宫八卦之局所隐藏的信息,想来此奇案抓捕凶犯,惩凶罚恶也就是顺水推舟之事了,王上勿忧。

  还有就是,此人该不会再行凶,也不会再危及楚都百姓性命,王上大可发召安抚楚都百姓,以解百姓恐慌。”

  “原来如此,看来此人该也是一个人才,只是误入邪道,手段过于残忍,实让本王为楚都百姓痛心。

  先生才任左相之职,就已为楚国奔劳,本王十分感激,此时已尽暮时,本王就不再叨扰了。”

  楚王看着王禅脸上也是现出疲惫,站起身来告辞。

  “微臣送王上出府。”

  王禅送楚王出了府邸,也是心情大好,但美中不足之处却不敢弥补。

  刚才脸现疲惫,其实是因为王禅接受赵伯的处罚,一天不吃饭。

  此时已到了晚饭时分,少年人的饥饿还真是让人无力。

  好在楚王一走,王禅至少可以多喝些茶水,权且充饥了。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王彩霞王禅更新,第三百四十八章中兴之策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