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执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以外,刘稚还命令冀州的豪强必须限时拆除坞堡。不拆者以意图谋反论处。
所谓坞堡,便是一种地方豪强私自建造的营寨堡垒一样的防卫建筑,用来防备盗匪和蛮夷入侵。
这种东西,在幽州冀州,那几乎遍地都是,在刘稚看来,这玩意就是随时造反使用的,豪强带着宗族乡党们躲进去,那坞堡就是一座坚固的小城!
要求拆除坞堡的同时,刘稚还严格限定了豪强所拥有的扈从数量、武器数量。
什么?坞堡和大批的扈从都没了,那盗匪来了怎么办?
冀州哪来的盗匪?即便有,那也有官军去处理。
刘稚将这些豪强的气焰压下去之后,还不算完。
刘稚还是觉得自己的队伍不够稳固,主要就是可用的人还不够多,尤其是中下层官吏,始终都是缺少的。
刘稚开始研究,如何系统性的收纳人才,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别人推荐。
在汉朝,选拔人才,主要用的就是察举制。
简单来说,便是各个郡国依照郡国人口数,每年推举一些人给国家,让这些人成为预备官员。
而推举人,一般是地方的官员,或者地方的乡贤。
这套制度,比后世的九品中正制略好,开始用的时候,也为大汉提供了不少的人才。可是时间久了,制度也就变味了。
地方上实际操作的时候,演变成了你推举我儿子,我也推举你儿子的政治交易,渐渐的形成了地方派阀。
也就有了什么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的说法。
哪怕蠢钝如猪,痴呆智障,也能继承父兄的职务,举秀才不知书的人比比皆是,而为了获得察举的机会,很多人都在沽名钓誉,并无实才。
相对而言,民间很多声名不显的有才之人,终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对刘稚来说,完全照搬察举制,他是不愿意的,而若要他现在就执行科举制,则时机尚不成熟。
刘稚还是很懂得变通的,即便察举制不能用,科举制又太早。那干脆就先折中一下过渡,先捞一些人才出来再说。
察举制其实也是有考试的,只是后来多数都已经流为形式。而且谁能来考试,才是最重要的,这需要地方官或乡贤的推荐。
刘稚索性就废除了推荐的这一条,要求只要民间的有才之人,都可以参与选拔人才的考试,不需要推荐。
考试的时间,就在卢奴的学宫之内,因为紧缺官员,所以暂定为每三个月一轮。
考试的内容,刘稚也不再拘泥于儒家经典的之乎者也,民贵君轻之类的东西。而是考具体的能力。
刘稚将各地发生的实际案例,比如说水灾、旱灾、凶杀、民变等等地方上实际会碰到的具体事务,汇编成题目,而后让参与考试的人,答出如果你是地方的官吏,面对这些情况,将采取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案。
虽然还略显简陋,但也能起到一定的筛选作用,而且所有题目都是刘稚亲自编纂。
每次应试的题目,也都不一样。
只要能连续通过三次的考核,刘稚便会将他们选拔出来,派遣到地方上试用三个月。如果试用期合格,则授以实职。若十分优秀,则进一步提拔。
刘稚的这条考试的规矩,立即吸引了大批的民间文士来应考。
除了民间本身就有很多苦于没有推荐,而不得志的贤才以外,刘稚也恰好是顺应了天时。
中原大乱,其实有很多士人逃到了冀州,他们是外来的,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冀州本地人的推举,所以正是走投无路,报国无门的时候。
恰好刘稚推出了这样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这些北上的士人,立即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这个渠道,加入到刘稚的麾下。
刘稚也借此,大批大批的吸纳人才,充实队伍。
重点是,通过这条路上来的人,都是忠于他的人。
刘稚这种设考吸纳人才的方式,在民间也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尤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士大夫,对此很有看法。奇快妏敩
汉朝察举制之中,不管是哪一门,德行都是第一重要的。
而刘稚的考试之中,根本就不考察这一点。
所以很多人批判刘稚选拔的人才,多数都是有才无德。
对于这种批评,刘稚根本不屑一顾。
原因很简单,人的品德是能考出来的么?
王莽当初也是通过察举制遴选出来的,没篡位之前,因品德好,差点被当时的人称为圣人。正所谓“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桓帝的时候,有一个书生,被乡里的人举荐,说他在墓穴里为父母守孝二十年,是至孝之人。结果后来发现,在禁女色的守孝期间,他的妻妾竟然为他生了五个儿子,成了当时的大笑话。
再说,所谓的品德考核,说到底,不还是地方上的人说他是好人,他就是好人。他们嘴上说的是品德的事,心里不满的其实是打破了他们垄断推荐人才的权力。
从摊丁入亩,再到遴选人才,在刘稚的一系列操作下,在无数地方豪强的巫蛊魇镇扎小人儿的怨恨里、在士大夫的怨念之下,刘稚的昏君系统,得以再一次升级。
这次的升级,主要就是势力地图的人物情报的升级。
所有在刘稚麾下,拥有实际官职的官员的具体数值,刘稚都能看到了。
至于在野的人,不认识的看不到人名,认识的看不到数值。
比一般的战略游戏要复杂的多,不仅仅是智力、武力、政治这种简单的数值分析。
而是十分十分详尽的个人数据,甚至包含从事某一方面事务的能力等级,比如是否善于管理农民,是否善于维持治安等等,是否善于交际之类的等等,每个人的数据都因为从事不同的工作,随时都在成长或退化着。
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便是一个主公该做的事。
在刘稚看来,合格的地方官员,起码相应的数值也应该超过六十,然而实际上,合格的地方官吏,普遍都是二十到三十。像荀彧这种文官素质接近一百的,才是绝对的异类。
有了这样的数据支持,刘稚提拔、调动人才,就更加的得心应手。
当然刘稚自己也清楚,数据只是辅助的工具,并不能完全的描述一个活生生的人。
刘稚的各种用人手段,在后来人看来,他便是慧眼识英才的贤主。
“为什么你知道我很厉害?”
“因为你脸上贴着智力九十九嘛!”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刘稚扶余野老更新,第91章 海纳百川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