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朱高煦>第二百五十章:设置军衔
  武英殿。

  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与五位大明国公关于改革京营的议题还在继续。

  “既然施行新建制及募兵之事,诸卿与朕达成了一致,那么接下来,朕还有一件大事与诸卿商议。”

  朱高煦朗声说完这句话,便向边上侍立的康平瞅了一眼。

  康平会意,当即躬着身,行至御桌边,双手接过了朱高煦递给他的一叠文稿。

  就在康平向五位国公分发文稿之时,朱高煦说了一番话。

  “大明立国以前,官阶与官职多是并行并举之制,虽说官阶与官职关系密切,但有官阶者未必就有官职,反之,有官职者也未必有官阶。即所谓‘爵用以定尊卑,官用以分职务,阶用以叙劳,勋用以叙功’,爵、官、阶、勋是不能混淆的。”

  官阶在史料文献中有很多种说法,如阶、官阶、散官、官衔等,不同朝代说法不一。

  一般情况下,有具体官职者称为“职官”或“职事官”,而无职务只有官阶者称为“散官”。m.xqikuaiwx.cOm

  后世的军迷都知道,现役军官皆有军衔和实际职务。

  换言之,朱高煦所说的官阶就等于军衔,具体的岗位则是官职。

  比如某位军官的军衔是上校,他可能担任着师长或副师长的职务,也可能只是一个团长。

  这是因为后世的军衔不与职务挂钩。

  “但是,我大明的散官制度与唐宋及以前皆不同,太祖高皇帝时,定下了按官授勋之制,官勋、散阶不再有叙劳、叙功之意,并以三年考课称职,来逐步提升散阶,即初授、升授、加授来区别。”

  明朝的散阶与官品相配,有文散官、武散官两种。

  文散阶分九品十八级四十二阶,武散阶分六品十二级三十阶,文勋分五品十阶,武勋分六品十二阶。

  散官的授予办法是,初授或升授某品官,司时赐予初授散官,初考称职时,赐升授散官,再考功绩显著者,赐加授散官,考核平常者,不赐升授或加授散官。

  除给散官外,文官一品至五品,武官一品至六品,经再考,可参照散阶同时授予勋级。

  “太祖皇帝以官品定散阶,清晰简单,一目了然,不会让人产生错乱。可天下臣僚皆知,散官终归是散官,虽然可以视为考核之制的补充,但与实职俸禄并无关系。”

  “过去,凡是考中进士者,在没有委任具体官职前,通常会先赐予散官,即俗话说的‘入流’。但其实就是挂名,无事可做,也就没有俸禄可领。”

  “自永乐十五年以来,朝廷文书之中,往往不再以散阶、勋级来称呼某官,而是注以实际官职。可见,散阶、勋阶已经成为一种荣誉头衔,成了可有可无的虚衔。”

  “然据朕所知,在官场之中,有很多官员为争夺这种虚衔的高低,竟然彼此结怨结仇,严重影响了官场风气。

  “因此,朕打算改革勋阶之制,分发给诸卿的文稿上,便写着朕改革散阶、勋阶的构思。”

  徐辉祖等人一边阅读文稿,一边听着朱高煦讲述改革散阶、勋阶的缘由。

  虽然文稿上的字并不多,只有两千多字。

  但是五位国公却不敢马虎大意,阅览时皆无比认真,尤其是徐辉祖,更是逐字逐句的看了三遍。

  依照朱高煦的构想,文武官员的勋阶将会统一更定为可以佩戴在胸前的勋章,以及仿照秦汉之制,准许有勋章官员在其住宅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合称阀阅,以彰显功勋。

  众人对此项改革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毕竟原来的勋阶就是体现功勋的一种荣誉,换成可佩戴的勋章与显眼的阀阅简直不要太好——更容易显摆啊!

  而文武官员的散阶改革,涉及面较大,五人一时间皆不敢乱说,都谨慎寻思着。

  文官散阶更名为官衔,定官衔为三阶十等,即省官、府官、县官三阶。

  省官官衔阶由高至低分为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资善大夫、资政大夫四等。

  府官官衔阶由高至低分为上嘉奉卿、中通奉卿、少正奉卿三等。

  县官官衔阶由高至低分为嘉议上尹、通议中尹、正议少尹三等。

  同时,为了鼓励基层书办、吏员勤勉任事,特设置独属于基层官吏的官衔,定为三阶九等,由高至低依次为赞议郎、奉政郎、承务郎三阶,每阶又分三等,最高为一等,最低为三等。

  官衔主要根据文官或吏员的综合政绩以及资历来授予,综合政绩越好、资历越高的文官或吏员,对应授予的官衔也就越高。

  由于徐辉祖等人是武将出身,对于文官散阶的改革,也不愿多做评价。

  更何况,眼下朱高煦只是找他们商议,并非颁布施行。

  武官散阶更名为军衔,定军衔为三阶十等,即将官、校官、尉官三阶。

  将官军衔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等。

  校官军衔由高至低依次为上军校尉、中坚校尉、少师校尉三等。

  尉官军衔由高至低依次为云麾上尉、致果中尉、陪戎少尉三等。

  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基层士兵刻苦训练与勇猛作战,特设置独属于基层军官的军衔,也叫士兵军衔,定为三阶九等,由高至低依次为锐士、猛士、勇士三阶,每阶又分三等,最高为一等,最低为三等。

  军衔主要根据武将或士兵的综合军事能力以及资历来授予,综合军事能力与资历越高的武将或士兵被授予的军衔也就越高。

  朱高煦在文稿中指出,军衔的作用有很多,最主要是用来区别上下级关系,即在相互不知道对方官职的情况下,军衔高的是上级,军衔低的为下级。

  若在战时,统领一支军队的军事长官战死或失踪了,该支队伍剩下的众将士之中,军衔最高的将士应当充任该支军队的临时指挥官,统领其他将士继续战斗或突围。

  朱高煦认为,军衔高代表资历老,大多数士兵会对军衔高的将士表示顺服,而在主将战死或失踪的紧急情况下,按军衔高低来确定对该支队伍的统率权,是合情合理且更能凝聚军心的。

  还有,武将所能担任官职的高低与军衔有关,但并非按衔定职。

  比如拥有少师校尉军衔的武官,可以担任哨长、副哨长或队长。

  但是,在京营新的编制之下,各级军事主官的官职皆有一个基准军衔。

  即担任某一官职的武官,其所拥有的军衔不能超出某个军衔的范围,例如不能让一个拥有卫将军军衔的武将,去担任屯长或哨长。

  至于京营武官的基准军衔具体如下。

  什长的基准军衔为陪戎少尉,队长的基准军衔为云麾上尉。

  哨长的基准军衔为少师校尉,屯长的基准军衔为上军校尉。

  曲长的基准军衔为卫将军,营长的基准军衔为车骑将军。

  至于提督一军的戎政大臣的基准军衔为骠骑将军。

  同时,朱高煦指出,将来施行募兵制之后,军衔越高的将士,其退役年限也越高。

  此外,拥有官衔的文官与拥有军衔的武官,皆按衔级高低,发放衔银。

  朱高煦准备对天下官员的私田下手,所以他在文稿中以大明官员俸禄较低为由,特地设立衔银之制。

  换言之,衔银是作为俸禄之外,发放给文武官员的岗位津贴。

  而具体各级军衔、官衔对应的衔银究竟有多少,他却没有在文稿之中细说,只是用“大体上武官衔银为文官衔银一至两倍”来简单概括。

  “陛下深谋远虑,臣实在是佩服至极!”

  丘福将两份文稿叠放在一起收好,欠身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若依此方案改革,设置军衔,我大明将士,必将无往不胜!”

  他旗帜鲜明的表达了支持朱高煦的改革思路。

  而徐辉祖等其余四人听了丘福之言后,并没有开口反对。

  他们对于武官散阶改革为军衔制,大体上也是持赞成态度。

  众人都是经久军旅之人,在理解了军衔的作用之后,一致认为设置军衔,对大明全体官兵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五位国公之中,开国公常继祖与历城公盛延一在永乐中期继承到的爵位并不是国公,而是郡公。

  当年朱棣与朱高煦商议后,颁布施行了降级袭爵与爵考制,故而常继祖、盛延一在通过骑射等考核后,顺利继承的爵位皆是郡公。

  两人之所以能从郡公升为国公,一是朱棣有意栽培他们,特地带他们参加了北征大漠的军事行动,给他们创造了立功的机会,二是他们本身的军事能力也不差,经过多次历练之后,确实体现出了将帅之才。

  当然,朱棣为示皇恩浩荡以及制衡镇守云南的沐家,有意让三十多岁的常继祖当上了国公。

  至于今年已经接见五十岁的盛延一,却是继承了他父亲盛庸的统兵作战之才,深得朱棣及朱高煦的赏识。

  就连徐辉祖也认为盛延一在军事方面颇有建树。

  “陛下,臣对于改革散阶、勋阶一事,并无异议。”

  徐辉祖收好手中的文稿,也表示了他的赞成态度。

  “臣等无异议。”

  其余几人附和道。

  “既如此,传朕旨意,待京营改制完成之后,于京营三军之中试行军衔制。”

  朱高煦沉声道。

  “臣等遵旨。”

  徐辉祖等人齐声道。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朱高煦更新,第二百五十章:设置军衔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