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卿主持了革命区工业、商业管理和利益分配的一系列问题研讨会。
经过一周五天时间的讨论和协商,革命区工业部分接下来后成立轴承公司、轮轴公司、刀具刃具公司、铸件公司、量具公司、机床公司等等暂时必须具备的三十六家公司。
这三十六家公司,各自生产制造工业机器领域的其中一个或者一部分配件、构件。
随着以后的需求和发展,跟工业制造也有关的公司,会细化增加到最少一百多家。
工业品程序化了、细化了,就必须出台一个统一的工业配件标准来。从材质、强度、尺寸方面,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规格、等级要求,姬国卿将之称为“华标”。
华标制定的问题,姬国卿是不会亲自参与的,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交给最具权威的华夏科研中心就行了。
姬国卿只是给华夏科研中心提供一个大的方向、建议,比如说用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某个术语、短语、名称等等,在汉语拼音首个字母的后面,是阿拉伯数字的尺寸规格、型号等等。
一下子将制造业有关的公司细化到三十六家,等于重新建造了二十一家公司,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
贺珍、杨展等人的钱都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纷纷让家中的某个子女注册其中的一家公司,开始在汉中、四川等地创办属于自己家的公司。
将这些制造业公司大部分都交给了昔日的权贵,跟随姬国卿最早闹革命的这些人不就又都成为穷人了吗?
革命区早期的几家公司,也只有姬家的、谢家的、朱家的、曹家的等等十几家。
像苏横、曹忠、李家兄弟、萧凌等等这些人,早期的革命者,他们名下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公司,这些人岂不是都要“靠工资吃饭”?
在最早的时候,姬国卿便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注入到华夏科研中心,那时候,苏横、曹忠、李家兄弟等人在姬国卿劝说和逼迫下,为了表示对华夏科研中心的支持,他们都拿出了部分资金投入到了华夏科研中心。
革命区当前的所有工业产品,都是通过华夏科研中心研究员之手研制摸索出来的,没有这些“知识分子”,革命区根本不可能创造出这么多的工业产品来。
因此,每家公司从科研中心这里拿到了生产技术,投资建厂之后,都要给科研中心一成的“干股”(经过节后讨论商议决定)。
比如说,某个公司赚到了十两银子,除去三两的税金外,还剩七两,再拿出一两给科研中心,还剩六两。
这六两当中,基本上有一半甚至七成的银子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资,剩下大约二到三两是投资建厂者的净得利润。
如果投资建厂时,投资者不止一个人,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投资多少来再次分配。
这样算来,科研中心拿到的一成绝对说得上是一个比较重的一份了,因为这是“税前”的一成(当然,科研中心拿到的干股也需要缴“个人所得”税)。
科研中心从某个公司拿到一成的干股,那么三十六家制造业公司,就是三十六两的干股(每家公司的盈利都按十两计算),这样的收入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数倍或者十数倍,科研中心是不是成了革命区盈利最多的“公司”!
这三十六家公司,还只是现有的。
科研中心的三千多研究员不断地在姬国卿指引下研究创新,不断研制出新的技术和产品出来,日后这些技术是在原有的公司掌握的技术上面革新的,科研中心无条件将这些技术回馈给相应的公司。
如果这些技术是全新的领域,那么就需要重新建造工厂和公司,比如说最新的研制成果——玻璃。
因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革命区会有更多的不同领域的公司(在姬国卿指导下,缝纫机的研制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还有煤焦油的提炼,以后会派生出更多的产业和公司),科研中心的干股就会越来越多。
华夏科研中心,自从成立之日起,一直都是革命军的重点保护机构。
当初,在这里搞研究的人,最低工资标准都是按照班长待遇级别发放的。
有了各公司的干股后,科研中心研究员的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到了团长同等待遇级别。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问世,这个工资级别还会进一步提升。
当今,在革命区,“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就是华夏科研中心。
进入华夏科研中心后,即便是学徒级别的新人,每个月都有八两多的工资。
如果研究出了某个成果,华夏科研中心“主任”姬国卿还会一次性给予相应的研究员额外奖励。
华夏科研中心得到的公司“干股”,不会被当做工资全部发放掉。
因为科研工作是需要不断资金注入的,这些干股除了用于研究员们的工资发放外,还要分红给苏横、李家兄弟、曹忠等人当初的这些“投资者”。
另外,最重要的一个份额就是分给姬国卿。
不过科研中心研究出什么样的新技术,全部给姬国卿有关,不管姬国卿在某个技术领域提出多少建议,出过多少点子,姬国卿都会从中抽取一成(分红之前的总额度)的份额。
以当前的三十六家公司的三十六两银子来说,单单姬国卿一个人就可以拿到三两六。
姬国卿抽取了三两六之后,剩下的部分才会按照当初投资者投资的多少进行分红。
分红剩下的,就是工资、奖励和未来研究时需要投入的储备资金。
单以革命区的三十六家制造业公司最终流入姬国卿手中的分成来说,单从华夏科研中心得到的抽成,就相当于姬国卿又开创了一个半的公司。
随着革命区公司的越建越多,最终成为“寡头”的其实就只有姬国卿一人。
同样,像苏横、曹忠、李家兄弟这样的早期革命者,他们名下没有任何公司,但是华夏科研中心、姬家的华夏制品公司、曹家的农具公司、谢家的蒸汽机公司等,他们都是投资者。wWw.xqikuaiwx.Com
革命区的许多家公司,都有他们的一部分份额。
随着他们手头的份额增多,在未来即将创办的二十一家跟制造业有关的公司和玻璃公司,他们手中的钱多了,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投资的机会。
他们这些人名下虽然没有公司,但很多的公司都有他们的份额,这些早期革命者此时都是革命区的“寡头”。
以李家兄弟为例,除去即将开办的二十一家制造业公司和玻璃公司不说,他们两人从华夏科研中心、姬家的公司、曹家的公司、谢家的公司等,每个月得到的分红就是两千五百多两银子。
投资玻璃公司,两兄弟准备注入十万两银子,手头凑不够时,他们会选择借贷(这是姬国卿教给他们的办法)。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姬慧卿姬国卿樱井木木子更新,第 542 章 细化产业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