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科幻小说>元稹项橐>民族英雄戚继光斩子?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明朝嘉靖年间便开始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谣中的戚爷自然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戚继光出生将门,自幼便立志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曾挥笔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著名诗句。

  戚继光17岁时承袭了父祖历任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25岁时被提升为署都指挥佥事,担负起山东沿海防守海疆、抵抗倭寇的重任。

  倭寇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元朝。元朝末年,日本的北条时宗曾两次发布异国征伐令,企图趁战乱之机入侵朝鲜,进而觊觎中国。被这个征伐令动员起来的日本武士从此开始骚扰中国东北沿海,倭寇之患逐渐形成。由于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所以这些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和浪人被称为“倭寇”。明初时,国家强盛,海防较为完备,倭寇并未酿成大患。正统年间之后,由于朝政腐败,军备废弛,倭寇日渐猖獗。正统四年(1439年),倭寇袭入浙江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劫掠财物,甚至把婴儿拴在竿上,用开水烫死。嘉靖年间之后,倭寇之患发展到了极点。他们同明朝海盗汪直、徐海等人相勾结,有时外出劫掠,一次可纠集战船上百艘。倭寇在东南沿海一带,攻城掠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使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难以估计的损失。

  为了剿除倭寇之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素有威名的戚继光被调任到倭患最为严重的浙江任都司佥书,主持这一地区的抗倭斗争。戚继光初至浙江时,这一地区卫所空虚,士兵老弱;将官不习武艺,不懂兵法;水军战船十存一二,且年久失修……。有一次,八百多名倭寇侵入浙江沿海的龙山所,戚继光亲自率军迎击,但是由于明军老弱怯战,接战没几个回合,便已显现出溃败的迹象。在这危急关头,戚继光一马当先,冲至阵前,连发几箭,将倭寇的几个头目射倒,倭寇明军统帅如此英勇,便仓惶逃窜。

  为了改变这种兵士羸弱、防备松弛的现状,戚继光从当地的渔民、蛋户中招募新军,并加以严格的训练,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三千多人,但是打起仗来,却个个都能以一当十。这支军队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从不敢乱民扰民。当地的人都亲切的称呼这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为“戚家军”。戚继光还总结与倭寇作战的经验,结合南方地形多沼泽的特点,创造出新的阵法——鸳鸯阵,每十二名士兵为一个战斗小组,每人所持兵器各不相同,火器与冷兵器、长兵器与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戚继光依靠这支能征善战、纪律严明的军队,在抗倭的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戚继光统军打仗,十分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他要求士兵要绝对的服从指挥,指挥官下令向前,前面就是有刀山火海也要奋勇前进,不得后退,违令者定斩不赦。正是因为戚继光如此强调军纪的重要性,才有了戚继光斩子故事的发生。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在福建莆田,这一故事还被改编为闽剧《戚继光斩子》,以艺术的形式在民间盛传不衰。

  此外,在福建宁德、连江、闽侯,浙江义乌等地也有类似的传说。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到底是不是历史事实,到底发生在哪个地方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有一说认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发生在浙江台州地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抗击倭寇,几次大的战役都连战连捷,打得倭寇是闻风丧胆。有一次,戚继光率领军对在台州府围剿一股倭寇,倭寇与戚家军接战之后,很快大败,有一股残敌想绕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为了彻底消灭这股倭寇,戚继光立即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风岭一带伏击。

  临行前戚继光一再交代戚印,与倭寇接战之后,不要急于求胜,要佯装失败,将敌人诱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击,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举歼灭。违反军令者要按军法处置。戚印率军到达常风岭之后,将军队埋伏在山道两旁的树丛中,此时,倭寇的队伍也沿着这条山道开了过来,前面还押着一些抢掠来的妇女和牛羊等,戚小将见后,气愤万分。再也沉不住气,马上下令军队展开总攻,一时间矢石齐飞,刀枪猛舞,喊声震天。戚印只顾了奋勇杀敌,竟然忘记了父亲临行前交代的只许败,不许胜的交待。霎时间就将敌人全歼在山道之上。后来戚印率军回营,将士们都言戚印作战勇敢,杀敌有功。但戚继光却在在听完儿子禀报之后,勃然大努。说他违反军纪,不服从指挥,应该以军法处置,便命将校将其绑出辕门外正法。诸将虽然苦苦求情,说戚印虽然是触犯了军令,但其大败倭寇,也是有功之臣,可将功抵罪。但戚继光却认为戚印明令故犯,贻误军机,不容不诛!若是不杀则军纪难以严明如初。最终,还是斩了儿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便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据说这座大殿的残迹至今犹存。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浙江常风岭,而是发生自福建麒麟山;斩的儿子不是戚印,而是戚狄平。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换了几任大将也拿他们没办法,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戚继光率八千义乌兵入闽抗倭,头一仗打的就是海上倭寇的巢穴——横屿。横屿是一个海上孤岛,与宁德樟湾村隔海相望,此处涨潮时是一片汪洋,退潮之后则是泥泞一片的沼泽,地形易守难攻。倭寇在岛上修建了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戚继光经过一段时间的详细观察之后,决定在中秋节的下半夜乘着倭寇防守松懈,潮水低落的时候,涉过浅滩处的沼泽,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戚继光先命张谏、张岳在横屿西、北陆上布阵,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张汉率水师在横屿东部海面游弋,防止倭寇从海上逃窜;自己则率领戚家军的主力从南面进攻。

  在攻击发起之前,戚继光晓谕全军:“潮水涨落,分秒必争,只许勇往直前,不准犹疑回顾。违令者斩!”戚继光任命自己的儿子戚狄平为先锋官,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打先锋。戚狄平率军行至麒麟山下的宫门嘴山口时,担心父亲年老力衰,跟随不上,便立马回头向樟湾方向望了望。这时跟在后面的将士以为先锋有令要传达,不觉也都脚下一顿,停了下来。戚继光率领中军跟在后面,突然发现前面的队伍停了下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立即派人询问。后将校回报说:“前面没什么事情,只是因戚先锋回头,兵士疑惑所致。”戚继光听后大怒,立刻令人将戚狄平绑至马前,训斥道:“你身为先锋官,不带头遵守秩序向前的军令,反而带头违令,致使三军疑惑。如若不按军法处置,又以何服众。”说完命令帐下军校将戚狄平绑出,斩于军前。戚继光身边的将士纷纷跪地说情,也无济于事。奇快妏敩

  后来,戚家军胜利的攻占了横屿,斩杀倭寇二千六百余人,彻底捣毁了横屿上倭寇盘踞的巢穴。戚继光带军回师时,路过麒麟山,想起被自己斩杀于此的儿子,不禁伤心落泪。后来,当地的人民感于戚将军父子的抗倭功劳,就在戚继光当年立足思子的地方建起一座六角凉亭,取名为“思儿亭”。在戚公子被斩的麒麟山角树立了一块石碑,名曰“恩泽坛”,以永远纪念戚继光和戚狄平抗倭保民的万世恩泽。此外,有人根据《仙游县志》中:“继光至莆田,将出师,烟雾四塞,其子印为前锋,勒马回,求驻师。继光怒其犯令,杀之”的记载,指出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应该就是发生在福建莆田,斩杀儿子为戚印。

  对于以上几种戚继光斩子的传说,史学界另有看法。戚继光斩子的故事,在《明史》、《罪惟录》、《明书》和汪道昆的《孟诸戚公墓志铭》、董承诏《戚大将军孟诸公小传》、《闽书》中的《戚继光传》等较为可信的史料中均无记载,戚继光后人所编著的《戚少保年谱耆编》中也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而且根据《戚继光墓志铭》的记载,戚继光的正房夫人王氏,一生只生有一个女儿,并无传说故事中的长子戚印这个人。戚继光在军中所纳的小妾陈氏、沈氏、杨氏等人虽然先后为他生了戚祚国、戚安国、戚报国、戚昌国、戚兴国等几个儿子。但这些儿子在戚继光抗倭时期都还是襁褓中的小儿,根本不可能成为统军打仗的将领。因此,许多历史研究者认为,戚继光斩子之事,纯粹是子虚乌有。民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流传,也许是人们根据戚继光将军治军严明,军纪如山的特点演绎出来。戚继光斩子的传说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讲并无明证,至于传说中的戚印、戚狄平等人是否是戚继光的义子,此为诸多史学家的一种推测,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史学界的进一步证明。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元稹项橐更新,民族英雄戚继光斩子?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