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字典的重视,甚至远远超过钱庄。

  钱庄兴盛,可能使大明兴旺昌盛,但字典却能名传千古,成为后世真正的楷模。

  字典成书后要求朱高炽立刻送进宫中,他的喜悦之前无人分享,只能拿给徐皇后,与徐皇后一起翻看。

  不过,朱棣却不明白这字典的使用规则是什么,夜里把朱高炽叫过去,问他字典怎么用。

  朱高炽采用的规则很简单,其一是笔画规则,这种规则古已有之,只是与现代划分笔画不同。

  另外一种则是拼音规则,拼音规则因为南京官话跟普通话差距有点大,所以只能按照南京官话规则重新排列。

  朱棣对拼音规则很不耐烦,但笔画规则却很喜欢,试着查找几个,每个都能找到。

  每个字除字形字义外,还标注有拼音,有示例,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古代最正宗的字典,实用价值远远超过许慎的说文解字。

  许慎说文解字原本就不是为平民准备,这个家伙是阴阳家,还是个经学家。

  朱棣翻看完毕,皱眉道:“这书一本成本多少?”

  朱高炽道:“大概六百文。如果有十万册印刷量的话。”

  “这么高?”朱棣惊叹。

  徐皇后却说:“此书物有所值,若能流传,别说六百文,就算六十两银子一本都是值的。”

  朱棣皱眉,“可这书太贵,贫民子弟买不起,你准备怎么办?”

  朱高炽道:“这个……儿臣确实没有好办法,不过县学中每处皆有这是肯定的。除县学外,朝廷还应该跟几个私塾合作,尽可能覆盖更多人群。”

  朱棣不置可否,跟私学合作,朱棣倒是不反对,可是如何合作却是个大问题,所有私学几乎都是大地主创办,指望他们合作,鬼知道会给你搞什么什么样。

  但这又是个可行提议,如果不这么做,单指望那几个县学,能覆盖的人群实在太少。

  朱高炽也考虑过这个问题,问题是无解。

  如果建立公学,像后世的新中华似的,普及义务教育,其花费的成本,是大明帝国根本无力承受,起码现阶段无力承受。

  他灵机一动,又道:“爹,我看不如这样,每个县学开辟一个专门图书馆,将一些名著经典、诸子百家全放进去。

  另外名家注释、经学解义,也放进去。

  字典就当作工具书,同样也放进去。可以让人自学。”

  朱棣思索后道:“可这……能行么?”

  “试试吧,总归也增加不了多少东西,但这玩意当真应当推广普及。”

  朱棣道:“嗯,你总算是做件好事。”

  朱高炽嘿嘿发笑。

  但字典却引起朝鲜君臣的高度重视。

  当初朝鲜将济州岛交给大明后,大明便派人进驻济州岛,同时朝鲜在大明金陵设立外交官,大明在平壤设立外交官,加强双方合作。

  字典出世的消息李詹很快就得到,利用朝鲜大使的特殊身份,他立刻找朱高炽搞来几本,反正这玩意主要就是给外国人看,没必要藏私。

  李詹拿到字典后,很快就学会字典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拼音,让他大喜过望,这些字都是经过简化的。

  简化字并不是现代的成果,只能说有一部分是,但其实自唐宋以降,民间就一直流行使用简化字,朝廷的正式公文却还使用正体字。

  李詹仔细对比,发现字典不但能快速学会汉字,而且还标注有标准读音,学会读音,岂不是连金陵官话都学会了?

  其实朝鲜人学汉字的最重要困难并非是字形,而是读音。

  汉字这玩意不是表音文字,而是音义同表,同样一个字,在不同地区的读音完全不同,这叫朝鲜人很懵,不过现在有了字典却格外方便。

  李詹立刻给李芳远写信,告知他字典的使用方式,并且言明,字典以后会大规模出版,朝鲜必须尽快推行字典的使用,使得每个人都懂得汉文。

  信写好,连同字典一起送出金陵城,为了安全起见,他安排了数十人一起护送,经过半个多月跋涉,终于抵达朝鲜。

  特使不敢耽搁,立刻进宫,将字典呈上。

  李芳远的汉学修养也很高,只是看着李詹的书信,对着字典就学会使用方式,顺带连拼音都学了,李芳远大喜,有了拼音,推广汉学岂不是容易得多?

  为何要推广汉学?

  真不是李芳远自卑,而是朝鲜受到大明的影响太深,绝大多数贸易都是跟汉人发生的,就如同现在学英文似的,为什么要学?

  因为近现代大量文明成果是使用英文写就,不学你怎么学习最新成果?

  汉学当时的地位远远超过后世的英文。

  他立刻召集群臣,把字典发下,说道:“大明推出字典,我们也可使用。

  这字典众卿都可以看看,朕欲推广汉学,以字典为基础工具书,众卿看如何?”

  武班不用说,地位低,而且话语权不重,但文班大臣个个神情肃穆,只看几页,便有人当庭跪拜。

  “大明天子威德,考虑到我等学习不易,竟编纂字典,臣请陛下立刻推行。”m.xqikuaiwx.cOm

  李芳远心头大喜,汉化是他执政方针的一部分。

  这个时候别说什么民族自豪感,民族国家此时不存在,自从济州岛开展贸易以来,李芳远获得的好处不知有多少,别的不说,光是国内大明精品的物价都低了好几个等级。

  再搞几年,朝鲜境内大明的物品,顶多也就比大明境内稍微高些。

  由此带来的税收、金银数不胜数。

  李芳远大手一挥,道:“立刻推广全国。”

  有人却道:“陛下,推广全国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没有老师。

  大明不是援建十座图书馆吗?我们不妨先让他们派遣人来,以充当老师。”

  李芳远点头:“善。具奏表,上呈天朝。”

  李芳远的奏表半个多月后抵达金陵城,呈给通政司,送到朱棣案头,朱棣看完,直接批准,派遣两百名儒生前往朝鲜各地传学。

  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文字传儒”。

  朱高炽得知后,立刻又安排三十余名紫荆关孤儿前往朝鲜,他们的目的,是忽悠人来留学。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家父反王朱棣,我造千古王朝更新,第256章 字典面世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