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网游小说>赵海平孟原>第324章 哪来的突厥骑兵!
  再战刘武周,李鸿运信心满满。

  有了金色天赋的加持,他既可以冲锋陷阵,也可以运筹帷幄。

  然而剧本却并未完全按照他想象中的发展。

  刘武周派出手下尉迟敬德前来挑战,李鸿运还是按照秦王的路线,坚壁清野相持,同时派出手下游骑兵去袭扰刘武周的粮道。

  然而,尉迟敬德带着刘武周的骑兵,把李鸿运派出去的骑兵一顿暴揍,宗罗睺仅以身免。

  李鸿运很无语,什么情况!

  这尉迟敬德未免也太虎了!

  对于到底如何逮住尉迟敬德,李鸿运毫无头绪。

  他只好又去看了一遍秦王收服这张ssr门神的关键战役:美良川之战。

  在原本的历史中,秦王本来驻扎在柏壁与刘武周大军对战,同时夏县的吕崇茂反叛,于是梁高祖又派出永安王前去讨伐吕崇茂。

  结果没想到吕崇茂向刘武周求援,尉迟敬德率军南下,而永安王因为疏于防范,在夏县被打得大败,包括永安王和工部尚书在内的重臣全部被俘。

  整个夏县的梁军重兵集团灰飞烟灭,这其中还有许多是从其他战场抽调的梁军。

  此时梁军处于全面劣势,驻扎柏壁的秦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消极防守,抽出一部分兵力南下蒲州、重建防线,要么是主动进攻。

  主动进攻的风险自然是很大的,因为此时他手中的兵力也就是三万人左右,如果再分兵南下,万一宋金刚突然调集重兵全力打过来,柏壁也被突破,梁军的局势就全面崩盘了。

  但消极防守的话,显然前景也不会太好。短期内不会出问题,但却做不到扭转颓势。

  于是,秦王选择主动进攻。

  他并没有贸然地莽上去,而是算准了尉迟敬德要返回与宋金刚会师,一定会走美良川。

  于是,秦王在美良川设下伏兵,由殷开山、秦叔宝两名擅长骑兵的将领压制尉迟敬德,并在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两千余级,梁军重新夺回了之前夏县惨败被夺走的大量战俘、辎重。

  自此之后,尉迟敬德可以说是见一次就被秦王吊打一次,直到刘武周大势已去,他也只好投降秦王,并受到重用。

  分析一番之后,李鸿运陷入了沉默。

  从秦王给出的标准答桉来看,要干掉刘武周,就要先干掉宋金刚;要干掉宋金刚,就要先干掉尉迟敬德。

  怎么干掉尉迟敬德呢?

  不仅要准确地埋伏他,而且还要有两名擅长骑兵的将领对他进行压制。

  因为尉迟敬德自己就是最顶尖的骑兵将领,只让一个人去埋伏他并不稳妥。

  秦王派出的是两名顶级骑兵将领,殷开山和秦叔宝。

  但是问题来了,这两个人现在都不在李鸿运的手下……

  而且李鸿运也不可能再在美良川埋伏尉迟敬德,因为在这个世界线中,他没有弃守晋阳,所以双方的战线已经跟历史上完全不同了。

  “看来想要收服这个门神,还是得我亲自出马……”

  刘武周是必须要拿下的,否则李鸿运根本无法从秦王手中抢到讨伐王世充的机会;尉迟敬德也是必须拿下的,这个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将会发挥关键作用,不能将他拱手让给秦王。

  李鸿运看向地图,此时他的大军同时占据着晋阳和榆次,这两个地点分别在黄蛇岭的西方和南方,隐隐呈现出包围之势。

  而且晋阳和榆次都是经营许久的据点,城防比较靠谱。

  但黄蛇岭地势较高,所以居高临下,也比较有优势,贸然仰攻绝非良策。

  所以,谁主动进攻都讨不到好处,双方长期对峙已成定局。

  可是对峙过程中,双方也会不断派出骑兵互相袭扰,此时李鸿运手下并没有能必胜尉迟敬德的骑兵将领。

  即便是李鸿运亲自出马,也未必就能有必胜尉迟敬德的把握。

  最好还是像秦王那样,在尉迟敬德的必经之路上设伏,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和手下最能打的骑兵将领,一战给他彻底打服。

  此时尉迟敬德的必经之路是哪里呢?

  李鸿运继续沿着地图,向西北方向看。

  从此时的版图上看,梁朝显然占据着最大的地盘,而刘武周的根据地马邑则是在晋阳的正北方。

  两军相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袭扰粮道,也可以……绕后突袭!

  秦王在柏壁之战时,就是这么打的。

  在美良川大败尉迟敬德之后,梁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涨。手下人纷纷劝说,希望他立刻与宋金刚决战。

  但秦王却拒绝了,并说宋金刚连战连捷、兵锋正盛,此时还不到决战的时候。

  他派出将领向西跨过吕梁山,直插介休、孟门关,隔绝了宋金刚的粮道。

  一直僵持到宋金刚粮草不继、军心溃散,这才果断出击,狂追数百里,一战而定乾坤。

  所以,李鸿运自然也想到了这个办法。

  此时他的战线虽然整体北移,双方对峙于晋阳、榆次,但李鸿运同样可以越过吕梁北上,迂回到刘武周、宋金刚的大军后方,尝试着隔绝他们与马邑的后勤粮道。

  从地图上来看,秦王对峙于柏壁的时候,宋金刚的补给线更长,粮食消耗更快,所以这种方法更容易奏效。

  而李鸿运此时对峙于晋阳、榆次,刘武周、宋金刚的补给线就短了许多。

  但李鸿运的优势在于,没有经历过晋阳大败,他手上的兵远多于秦王,人数上占据优势。

  而且,马邑是刘武周的老巢,在进攻时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到时候宋金刚极有可能派遣尉迟敬德回去救援,而在路上伏击尉迟敬德,就有可能一战而胜之!

  确定了计划之后,李鸿运立刻开始谋划。

  此时他已经有了金色天赋的加持,所以对着行军地图排兵布阵,一切都顺畅无比。

  所谓兵法,其实最关键的地方就在细节。

  把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也没用,因为一般人掌握再多的军事理论也根本用不到实战中,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但现在李鸿运有了天赋加持,谋划中的种种细节全都烂熟于心,各种应急状况也都提前做好了准备。

  于是,他留下主力大军镇守晋阳、榆次,坚决不出战,而自己则是亲率一支偏师,越过吕梁山脉,长途奔袭刘武周的大本营马邑。

  第一次进展不顺利,但没关系,李鸿运还可以再来。

  第二次他成功避开了刘武周军队的眼线,奇袭马邑,让刘武周大惊失色,赶忙留派尉迟敬德带领骑兵火速回援。

  结果路上正好闯入李鸿运设下的埋伏圈,一番激战之后,尉迟敬德大败。

  眼见大军后勤有被彻底截断的风险,刘武周只好留宋金刚断后,自己则先一步返回。

  李鸿运率军与刘武周激战,而此时晋阳、榆次的诸将看到对峙的敌人后撤也果断出击。

  只是这些将领跟秦王比显然还是差远了。

  秦王能够抓住宋金刚后撤的时机一日八战、两日不进食、三日不解甲,狂追数百里,将宋金刚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但这些将领明显没有秦王的决断力,只能勉强咬在宋金刚的大军后面。

  当然李鸿运也不强求他们的进兵速度,反而还告戒过他们不要冒进。

  因为这些将领可没有秦王的本事,万一被宋金刚埋伏就遭了。

  所以双方一路纠缠,而李鸿运则是突然南下,在楼烦阻截住了刘武周和宋金刚的大军。

  此战,李鸿运骑着战马在前线指挥战斗,箭无虚发,梁军士气大振,在集合了优势兵力之后,将刘武周、宋金刚彻底击溃。

  两人带着残兵向北逃亡,自认为也守不住马邑,于是又向突厥人的方向逃亡。

  突厥派出一支骑兵接应,李鸿运果断率军莽了上去将之击溃,并收降了这支突厥骑兵,将他们收编入自己的大军中。

  尉迟敬德眼见大势已去,在李鸿运的劝说下,也终于前来投靠。

  梁朝的北方彻底平定,晋阳这个大本营也被牢牢地掌握在梁朝的手中。

  在历史上,晋阳的梁军本就在人数和后勤上占据优势,又是梁朝的起兵之地,根本没道理这么轻易地丢失。

  但齐王的瞎搞和后续支援的将领作战不力,差点将梁朝逼入绝境,最后还是要靠秦王力挽狂澜。

  而在这个时间线中,李鸿运扮演的齐王用优势兵力打赢了本就该打赢的顺风仗。

  此战之后,李鸿运派人创作了《齐王破阵乐》,用以宣扬自己运筹帷幄、大破敌军的英姿。

  虽然有点强行吧,但他毕竟也打赢了薛举,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接连为梁朝平定两个方向的大敌。

  而秦王东出洛阳与王世充的几次摩擦,由于兵力并不占据优势,所以没有占到太多的便宜。

  等到李鸿运扮演的齐王返回长安之后,军力大盛、自我感觉良好的梁高祖,也终于下定决心要集合重兵去东出洛阳讨伐王世充,去迎战平定天下的最后两个大敌。

  只不过在主将的人选上,还是发生了一些悬念。

  此时秦王与齐王的功劳都十分过硬,都具备指挥这场大战的能力,如何抉择,确实让梁高祖有些头疼。

  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齐王。

  这显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晋阳起兵开始,齐王就如同神算一样,基本上算出了梁军的每一步动向。与梁高祖对话时的战略规划,更是如同隆中对一样,展现出超越了时代的战略规划能力。

  当然了,这种战略规划能力其实是假的,是在照搬史料,但梁高祖并不知道。

  所以在梁高祖眼中,齐王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将形象。

  反观秦王,虽然也是百战百胜,但却在形象上来看却更像是勐将,没有齐王那种运筹帷幄、澹然处之的气度。

  其次,齐王的军功已经超过秦王。

  自浅水原之战平薛举之后,李鸿运又打赢了刘武周、宋金刚,将原本属于秦王的功劳全都攫取过来。

  所以,在梁军的视野中,齐王已经是超过了秦王的常胜将军,威望一时无两。

  最后,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梁高祖的私心。

  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梁高祖之所以坐看晋阳乃至于整个河东的局势逐渐糜烂、不可收拾,却宁可由着齐王胡搞、由着裴寂去领兵救援,都是因为他存了要敲打秦王的想法。

  秦王打赢了薛举,在军中威望太高,所以梁高祖也开始觉得不能全靠他。

  只不过后来被刘武周、宋金刚教做人,发现除了秦王之外谁都搞不定,才只能又把秦王搬出来。

  而在这条世界线中,秦王虽然并未直接打赢浅水原之战,也没有平刘武周、宋金刚,但他的军事能力还是实打实的,在军中的威望仍旧极高。

  而且,太子显然跟齐王走得更近。

  在梁高祖和太子眼中,秦王仍旧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是有可能直接对太子之位构成挑战的。

  而齐王呢?年纪太小,而且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并没有秦王那么强的攻击性。

  所以权衡再三,梁高祖还是决定将这次统兵之权交给齐王。

  而秦王,则是担任齐王的重要助手和前锋勐将的角色。

  终于又来到了虎牢关之战。

  李鸿运已经体验过很多次了,反而比打刘武周、宋金刚还要更加熟悉。

  他开始排兵布阵,不断蚕食王世充的军力,并逐渐包围洛阳。

  而秦王则是惊讶地发现,似乎这个四弟总是能跟自己想到一起去。

  但这件事情已经并不会再让他欣喜,而是让他感到沮丧。

  因为他总感觉前方似乎有一道无形的避障,每次自己想做什么,却总会发现齐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这种感觉,颇像是诗词的原作者被穿越者文抄公抄尽了诗词之后的无力感。

  不过秦王也没多想,只是继续尽心尽力地领兵打仗。

  这次,李鸿运信心满满,因为没有了之前潜水原惨败和晋阳惨败这两次的重大损失,梁朝能够调动的士兵更多。

  再加上他和秦王配合无间,他在后方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如同开挂一般预知未来,秦王在前方与众武将冲杀,这场战斗打得比之前更加没有悬念。

  然而让李鸿运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即将与王世充决战、将他赶入洛阳城不敢出来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李鸿运扮演的齐王正在率军冲阵,手中弓箭例无虚发。

  然而,一支突厥人的骑兵却突然从后方杀出,冲散了李鸿运本阵的阵脚。

  王世充趁势前后夹击,与这支突厥人的骑兵合兵一处。

  李鸿运在懵逼之中被斩于马下,脑子里还飘过无数个问号。

  我屁股后边哪里来的突厥骑兵?

  突厥人远在北方,难不成是直接长了翅膀越过河东之地,飞到洛阳来的吗?

  再仔细一看,不对,这怎么好像是我麾下的突厥骑兵……

  带着困惑和不甘,李鸿运莫名其妙地结束了这场顺风仗,也结束了自己这次的扮演。

  复盘了整场战役,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些突厥人是他在击败刘武周时顺便收服的一支军队。

  李鸿运还是按照之前对待战俘的策略,展现了自己极其宽容的胸怀,不仅将这些部队原样收编。

  不仅没有打散其编制,还让原本的将领统帅。

  之前平薛举的时候,对宗罗睺等降将是这么处理的。

  后来打刘武周的时候,对尉迟敬德等降将也是这么处理的。

  这也是秦王的一贯作风。

  然而,宗罗睺和尉迟敬德都对他忠心耿耿,突厥人却根本不吃这一套。

  王世充听说梁军中有一群突厥人,立刻暗中派遣使者以重金将他们收买,让他们临阵倒戈。

  这个计策还真的发挥了作用,神机妙算、看起来算无遗策的齐王,竟然在这种阴沟里翻船了。

  李鸿运很生气,在他重新开始试炼将这些突厥人尽数斩杀之余,也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

  用人不疑,也是要有前提的。

  而这个前提,就是知人善任,能够看穿人心。

  对于宗罗睺、尉迟敬德这样的将领,知荣辱也知仁义,故而以仁义笼络,就可以让他们忠心耿耿地为自己效命。

  但突厥人呢?wWw.xqikuaiwx.Com

  夷狄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这句话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偏激,但确实是事实。因为突厥人与中原人并不是同样的道德标准,所以想要掌控他们、让他们忠心耿耿地为自己效力,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鸿运也纳闷,梁太宗是怎么做到的?

  不仅突厥人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甚至在他驾崩的时候,还有很多胡人将领自请殉葬。

  更魔幻的是,梁太宗在死前就料到了这一点,还特意留下遗诏,让这些胡人将领不要殉葬,好好活着。

  这次事件,让李鸿运明白了一个道理,单纯的仁义是没有用的,在乱世中很多人各怀鬼胎,若是你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和智慧,他们不会觉得你是个仁德之君,只会认为你是个懦弱的蠢货。

  于是,李鸿运再次选了提升自己知人之明的天赋,再次来到了虎牢关之战。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赵海平孟原更新,第324章 哪来的突厥骑兵!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