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终明一朝>第164章 水运仪象台
  关于因为一个勾而杀了大书法家的桥段,在清朝流传极广,也极其符合清廷为朱元璋设定的一个残暴的形象,所以被相当多人记住。但是唐文郎却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实打实的谣言。

  首先,作为当时极其著名的书法家,更是大量达官贵人的书法老师,如果他是因为一个门字就被杀了的话,怎么会没有任何当朝的人进行记载,反而是几百年后出现了这样一个有鼻子有眼睛的故事呢?

  其次,朱元璋建立国子监是在洪武十四年,也就是明年。而后来的首辅杨世奇也在《东里集·恭题敕建太学碑后》写道:洪武十四年,改建宜圣庙国子监鸡鸣山之阳,明年成翰林学士。臣宋讷奉敕撰碑文。铸印局副使臣詹希元奉敕书并篆刻。”如果洪武十四年詹希元就被杀了,那解缙洪武二十一年中举后,又是谁教他的书法呢?

  再就是导游的说法其实并不对,紫禁城中的“门”字并不是都不带勾,故宫中有非常多的门额上的“门”字还是带勾的,比如前朝的熙和门、协和门,后宫的履顺门、昌祺门、皇极门、锡庆门、宁寿门等。

  这些匾额大部分都是乾隆或者乾隆之后皇帝写的,甚至嘉庆帝在书写乾隆的裕陵的隆恩门匾额时,门字上也带了火勾。而众所周知,乾隆帝是早期满清皇帝中最喜欢汉学的,如果真的有什么门字带勾阻塞言路的事情,乾隆怎会如此书写。更不要提什么乾隆觉得挂龙鳞的谬传了。

  詹希元见唐文郎问道,便笑呵呵地说道:“看来唐大使确实于书法一道有所研究呀!这门字于匾额之上,确实无勾。”

  唐文郎惊讶地问道:“那,这是为何呀!难道真是如民间所传,怕这勾是火勾?”

  詹希原抚须笑道:“唐大使也知道这传说?不过这传言真实与否,詹某的确不知,不过这门上无勾之事,自古有之,詹某也觉得,这匾额之上的门字若是无勾,似乎也更端庄威严一些,便也如此这般写了。至于火勾之事,这着火,与那匾额有甚关系?但是,既然大家都如此说,詹某又觉得庄严,岂不是正好?”

  唐文郎有些哑然,书法家的事情,自己的确搞不懂,但似乎火勾这个事情,自古便有谣传呀,连詹希原这样的书法家都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唐文郎无奈地笑了笑,对詹希原恭维地说了一声“大智”,便不再看那字了。

  门外的雷声愈发近了,哗啦啦地一声后,暴雨倾盆而下,像是在门外挂起了帘子一般。

  詹希原与唐文郎在堂上落座,詹希原向唐文郎问道:“不知道唐大使所说的漏刻之事是何事呀?詹某若能帮忙,定当竭尽全力。”

  唐文郎这才想起来自己找詹希原的目的,忙说道:“刚才看字一时兴起,倒把正事忘了。是这样的,我前日与伍博士、吴博士探讨天文地理之事,聊到如何判断这东西距离,便想到,若是可以造一个漏刻,可以放在船上还能计时如常,那么就可以去到别的地方,然后对比当地与京城的时刻相差,便可以知道此地相较于京城东西差距几何了。”

  “这怎么能知道东西?罢了,天文地理之事,我是搞不懂的,不过这漏刻计时之事,唐兄算是找对人了!”詹希原抚了抚胡须,微笑着对唐文郎说道。

  “虽然这漏刻上船,估计还有些难度,但是如果实验一二,或许可行。詹某以沙代水做的漏刻,如今几近大成,这种漏刻,无需担心北地结冰,也无需考虑水荡之差,甚是好用呀。更妙的是,詹某遇到了奇人,寻到些许多前朝的法子,在这漏刻上装了机关,每个时辰,都会有仙子报时,甚是奇妙呀!有时间唐兄可以来詹某府上,詹某演示于你呀,绝对让唐兄大开眼界!”詹希原显摆地说道。

  “仙子报时!”唐文郎惊讶地说道!

  “怎么样?唐兄没见过吧!不知道唐兄可知道国朝刚立的时候,圣上摔碎的那个水晶漏刻?那玩意就在我府上!唐兄可莫要说出去哈!”詹希原有些得意的说道。

  唐文郎此刻还惊讶于詹希原所说的仙子报时的事情。要知道,这种后世一直以为是西洋钟里才具备的玩意,实际上早在北宋的时候便已经出现了,之后偶见于各种史书之中。而最近的一次,便是詹希原提到的,洪武初年,朱元璋砸碎的那个水晶漏刻。奇快妏敩

  朱元璋用来警示后人的《明太祖宝训》曾有记载:洪武元年十月甲午,司天监进元主所制水晶宫刻漏,备极机巧,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鉦鼓。太祖览之,谓侍臣曰:“废万机之务而用心于此,所谓作无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岂至亡灭!”命左右碎之。

  朱元璋当时的想法是要杜绝官场上的奢靡之风,却不知道这种行为,让后来的人放弃了制作这种精巧的报时装置,直接断送了中国的钟表事业,甚至是自动机械的发展,想来确实是非常的可惜。

  而这种自动报时的机构,最早出现在宋代,早在北宋的元祐三年(1088年),当时的吏部尚书苏颂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同时,苏颂还将制造的详细过程和制造方法记录成了《新仪象法要》一书,并配有大量图画,可惜的是经过金兵与蒙古两次战争,书中图画基本上已经全部佚散了。

  书中描述的仪象台顶层的平台上置有铜铸浑仪,约重20吨,下面一层则为铜片制成的浑象。沿着钟塔的中线部位装置了一些木偶),它们以转动辰牌和摇铃、击鼓的方式报时。

  中国制作天文钟的历史并不是中国人的意淫,而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王玲、d·j·普拉斯等,在1956年3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称:“我们已可以确定在七世纪到十四世纪之间,中国有制造天文钟的悠久传统。”并且认为这种天文钟的擒纵器的装置,很像欧洲十七世纪锚状擒纵器的作用。“中国天文钟的传统似乎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终明一朝更新,第164章 水运仪象台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