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边这里开了新路,所以东边那里的入口处,就格外盖了一处门楼,上面还挂了牌匾,变成了秀水胡同。
之前宋皎买下这里时,就和林秀才商量了一下,把小棠棣胡同改名字,林文知自然没啥意见,毕竟这胡同里其余四座院子都是朱家的,人家想改个名字也是随意的,于是宋皎让他们去衙门换地契房契时,直接在吏房的文书上也改了名字,房契地契上的地址变更后,自然也变成了秀水胡同。
改名之后因为门楼上的牌匾一直没回来,所以大家也还是都习惯叫小棠棣胡同了,今早上胡木把牌匾拿回来了,宋皎让人挂上后,小棠棣胡同就彻底改名秀水胡同了!
虽然没装门,却又门槛,所以除了人走路,一般的驴车之类的也过不来。
而且因为有了门楼,就算是没有门,外人想过来时,也会斟酌一二的。
就比如现在,小棠棣胡同外的其他胡同的人们看到小棠棣胡同改了名字,又修了路装了门楼,想过来看看这边啥情况,看到崭新的门楼门槛,没人请他们,就有些不好意思过来了。
宋皎见那些人没进来,也就没理会,只是还没等宋皎和林兰知两人进林家院子,林母就满脸忧虑的走了出来。
“咋了林大姐?”
宋皎问道,又问她是不是有啥事。
林母便把她最近的发现,给宋皎说了说,她发现这个时日附近有人总是偷偷过来看小棠棣胡同,哦,今日改名秀水胡同了,而且那些人她还都认识。
“都是小棠棣………秀水胡同隔壁的几个胡同里面的住家,有的是租用的房子,有的是自家的房子,不过我现在买菜出门都走西边,没去那边他们也和我说不上话,就算我过去,也不理会他们。”
林母说完,又笑着指了指前面的院子,说道:“不过也没进来,一方面是没人搭话不好意思,一方面是这里多了朱大哥等厉害的汉子们,他们也不敢进来。”
宋皎听了这话,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看了看林兰知欲言又止。
聪明如林母,似乎立刻就明白了,对自家闺女笑着说道:“兰儿回去吧,灶膛里埋了红薯,现在快熟了,你扒出来和你弟一起吃。”
红薯自然也是宋皎带过来的,当作杂粮给林母做主食之一了,因为长得和这里的野芋头很像,所以林母也没多想,以为是北边来的的食物,毕竟野芋头这样的东西,能保存大半年呢,朱家妹子他们从北边逃荒过来这里,也不过半年时间,还有红薯这样的吃食,也是能保存下来的。
而且红薯甜糯香软,林家母子几人都很喜欢吃,特别是林兰知,最是爱这一口。
现在一听她娘说的,便立刻高兴极了,暂时也忘了刚刚在集市口那里的事情,欢呼着就跑了回去。
“墨知,快来吃红薯……”
因为这里太干净了,又修缮的十分整齐,在一众破烂胡同里面,简直是蝎子粑粑,独(毒)一份了!
小棠棣胡同总共五座院子听说都卖了四套,就连那座凶宅也被买下了,现如今里面就还有林家一户人家他们还算熟悉,可惜之前为了避嫌和他们家人不再来往了,现在就算是想厚着脸皮过去套近乎,问问这小棠棣胡同啥情况,人家也不予理会了!
这可把那边几个胡同的人们,弄得心头痒痒又火急火燎。
哎呀,大家都是一个巷子住着的街坊邻居,有好事咋就不说说呢!
跑去牙行,把小棠棣胡同挨着的另外两个小胡同,还有大棠棣胡同,全部买下了
末塘巷总共八个胡同,两大六小,并且呈v字形排列,宋皎买下了右边的一竖,一个大点的打棠棣胡同,另外三个包括小棠棣胡同在内的小胡同,再加上小棠棣胡同后面的路修好了,这下就完全可以在分叉路的地方,用高墙垒住,
(这是我之前写的剧情,后面都改了,今天时间有些来不及了先借用下)
这不是正文,需要修改的哈,小可爱们看到了别当真,一会儿就改……
………………………………………
土窑(老式砖瓦窑)的形状:圆形根基,下粗上细,远看像个馒头状,都留有烧火的门,留装坯出砖通道,上有烟筒相通。师傅们在码窑时留有火路,这是大型一些的窑。只能烧万块砖上下的窑,多是靠近路沟边,离水近的地方,借地形挖圈而成,简单一些。
火候烧成时,砖坯烧透,在师傅细心指导下,密封洇水,人工挑水缓慢洇渗(倒水猛洇,易造成窑体爆炸),大约四天洇成。窑顶打开,砖成青一色,皆大欢喜,
烧成红砖,说明洇水次数少,不够细致,但是也可用,只是没有青砖更加结实,使用年限长,但足够普通民房建造了!
那个年代房屋讲究青堂瓦舍,红砖是没人用的。“地上卧个獾,尾巴撅上天,秸秆吃几垛,井水能喝干”这个谜语就是青砖瓦土窑的真实写照。
选择泥土,加水反复和匀后,泥胚放置圆形台面,用旋子转动台面,手沾水制成大小盆胚(掌握泥胚数量,旋转出的盆子大小、式样基本一致),晾晒半干,盆胚内外用滑石粉涂抹(以确保烧制后的光亮),完全晾干后装窑烧制。
有五百字了…………
做盆的旋子一转,如变戏法,常吸引邻村大人、儿童前去参观。做瓦盆所用泥土和泥较为考究,选用相对细腻的泥土,不能用黄粘土(晾晒中容易干裂),不能有砂砾,盆泥比做青瓦用泥下的功夫更大。
除瓦盆外,还能制灯台、绣墩、花盆、便壶等日用品。现在瓦盆已没人烧制、没人使用,历史消失,不可再现。
记忆里,每一次看到父亲或者村里人开始挖土时候,就特别兴奋。因为我知道我们又有东西玩了。选好点后,父母开始挖土,挖出来的土要打碎,并要拣去里面的石头瓦片树根等所有杂质,堆成土堆后,就可加水,进行和泥,这正是砖瓦的第一道工序和泥。等水渗透后,父亲就赤着脚走上土堆,开始踩踏,边踏边用铁锨翻反复踏。让泥土和水充分混合,形成泥巴块(其实和我们和面粉一样的意思),让其有很好的粘稠和韧性。这个环节是最吃力的,你要和很多的。为了不让父亲辛苦,有时候我们也会拖了鞋,光着小脚丫进去踩,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是也非常开心。时不时被父亲喊着出去玩,别在这捣乱了。
砖坯。那时每家每户基本都有这么个模具。做砖坯的工具是一个用厚木板做的木案板(平台)和一个砖模子,每个地方还有不一样的叫法,我们那时叫“砖斗子”。砖模子是长方形的木盒子,有2种,一种是只有装一块,另外一种可装两块砖泥,就是一次可以“倒”两块砖。
刮板,底下有根绳子。用来切开泥砖
等泥巴和的差不多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制作砖坯了。那时候我记得父亲每次都把泥巴高高的举起然后用力砸进砖模里。然后用力压平,依稀记得还有用木板拍平。让泥在砖模中充分填实,不中空。上面一层多余的父亲会用刮板工具给刮平。老家管这种场面叫“扮砖”。这个“扮”,按方言的理解,有点甩的意思。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宋皎更新,第378章 寡妇门前事多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