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杨承应早有充分准备,就算没有这波补给,队伍的粮食完全够吃。
但他们的到来,还是让远征的士兵感到兴奋。
新鲜的蔬菜,美味的猪肉,那种管吃的感觉,实在太爽了。
在轻松了一天后,大队再度开拔。
不过,不是去长春堡,而是向南,沿着艾河(东辽河)往南,前往赫尔苏城。
赫尔苏城,历史上又叫南苏城。
曾经是叶赫部的城寨,被努尔哈赤焚毁。
原址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修建水库而永久沉入水库。
杨承应到这里来,是要搞清楚一件事。
如果自己也在那里修水库,将那里变成水稻种植地,合不合适。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杨承应也不担心迷路,因为距离赫尔苏城不远就是伊巴丹(今伊丹镇),担任向导的将军巴奇兰世居于此,由他带路,准不会出任何问题。
孙定辽带来的船工和经验丰富的艄公,也要一起前往。
等在长春堡确定了造船的情况,他们再和孙定辽一起回去。
大队人马往南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固穆的耳朵里。
固穆是郭尔罗斯部首领之一。
在他的大帐内,台吉们聚在一起饮酒取暖。
面前的火盆里烧着熊熊大火。
一位胖台吉抱怨道:“大王所在的邓子村距离咱们仅百余里,为什么不直接来见咱们,反而去了伊巴丹!”
“就是这话!大王也做事太不公道,让我们在这里白白挨冻。”
另一个瘦一点的台吉,同样满是抱怨。
固穆觉得不妥:“喝酒就喝酒,怎么那么多稀奇古怪的话。伊巴丹是叶赫部故地,与我们无关,在这里等着就好。”
“诺颜老爷,我们是替您觉得不值当。大老远的从北边跑来,人家却东游西逛,不来见您。”
胖台吉说道:“他一个明廷都厌恶的人,封的王爵还是流爵,凭什么对您吆五喝六!”
这话,一下子引起固穆的警觉。
他问道:“你是从哪里听来?”
“这个传言像草原上的鸟儿,传遍了每个蒙古包。”
胖台吉说道:“小人不相信,诺颜老爷没听过。”
固穆沉默不语。
他当然听到这个传言。
说给他听的人,也是一位台吉——来自科尔沁部右翼,名叫噶尔珠塞特尔。
据噶尔珠塞特尔说,是一个明廷官员私下告诉他。但具体是明廷的哪个官员,是什么职务,噶尔珠塞特尔不肯说。
瘦一点的台吉嚷道:“诺颜老爷,咱们受明廷的敕书,凭敕书入京朝贡所得,要比跟着杨承应多得多。”
薄来厚往,是中原王朝的一大传统。
“胡扯!”固穆说道,“进京朝贡要经过沈阳,人家能允许你经过沈阳。”
“这可不是胡扯。”
胖台吉说道:“有人说了,杨承应表面上要尊奉朝廷,不敢拦截朝贡队伍。”
瘦一点的台吉点头附和。
固穆瞧出来了,他们有些动心。
“你们不会是想背叛大王吧!”固穆诧异的问道。
“嗐,咱们这点力量够干什么,还得依靠诺颜老爷。”
胖台吉神秘兮兮的说道:“不过我听说,索伦部的首领博木博果尔不打算向杨承应臣服,已经开始在串联各部落。”
“这个我知道。”固穆说道,“他交给大王使者的貂皮,只是在迷惑大王。”
“诺颜老爷要不您和大诺颜老爷商量,然后一起……”
胖台吉指了指东北方向。
意思是郭尔罗斯部和索伦部一起独立,不听命于杨承应。
固穆听罢,果断拒绝:“我告诉你们千万别乱来,科尔沁左翼的绰尔济已经自食恶果,你们别被褫夺部众。”
“郭尔罗斯部一起对付他,他还能把我们怎么着。”
胖台吉不相信。
固穆道:“告诉你们吧,我派去的使者回报,大王的船已经开到了邓子村,运来了不少的粮食。”
“什么?”
台吉们被这个消息震惊到了。
以前听说明廷修过造船厂,在吉林那边。
但是距今已经很久远。
所以才会那么吃惊。
“大王在那里等候,其实是在找合适的地方建粮仓。”
固穆说道:“以后船只便能到邓子村,把粮食运到那里。
我派去的使者回来说,这是大王为了方便招垦百姓而建立,另外方便与我们各部做生意。”m.xqikuaiwx.cOm
“真奇怪,大王居然没想到驻守军队!”
胖台吉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
固穆笑道:“怎么会没有想到呢,他是提前规划。你们好好地看着吧,大王这次带出来的军队,会让你们大吃一惊。”
众台吉面面相觑。
“博木博果尔的下场,一定不会好。”固穆断言道。
因为他听到亲信回报的消息,已经很清楚,这支仅有七千人的部队在东北所向无敌。
他老实点,还能得到贸易和赏赐的好处。学绰尔济闹事,下场只会很悲凉。
远在伊巴丹的杨承应,不知道关于自己的传言,已经流传甚广。
他还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勘察当地的土质。
伊通大米在当地小有名气,据说是高句丽时代就在种植。
随着气温的骤降,和战乱的影响,粮食规模已经大不如以前。
杨承应在当地老农的带领下,去了百姓私人的粮窖。
老农吃力地拿手势比划着,说明了当地的情况。
“这里平均气温太低,温差颇大。得寻找更合适的种子,才能种植出想要的产量。”
杨承应听懂了,心里在想。
等老农说完,杨承应才说道:“老人家,我会从北边给你带一些稻谷的种子回来,您种下试一试。
等稻谷成熟后,我再派人花钱来买走。”
说罢,他看向索尼。
索尼先把杨承应的话翻译成女真语,说给巴奇兰听。
巴奇兰听完,再用当地的话,说给老农。
老农不认得杨承应,但知道巴奇兰,当即点头同意。
从老农家出来,杨承应又请老农带他到附近转转,看一看其他家的水稻种植情况。
粮食,是一国之根本。
如果当地的粮食产量上来了,就不用费那么多心思,从别处转运粮食,费时费力。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明末:辽东雄狮更新,第七百七十三回 蠢蠢欲动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