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了考卷之后。
先是把考卷浏览了一遍。
发现和传言所说的一样。
儒学的内容只占了一小半。
倒是其他的内容占了一半多。
李岩是天启朝的举人,并没有参加今年的院试和乡试。
不过院试和乡试的内容。
李岩可是仔细打听过了的。
因此,对于新科举的考试内容,李岩并不陌生。
考卷上有关于朝政的考题。
如:请问在现行制度下,如何防止士绅和商贾偷税漏税?
如果朝廷收复辽东,如何才能让辽东长治久安?
如果朝廷开海的话,如何从海外获取更多的利益?
这样的考题还算好的。
不管会不会,多少能写出一点人云亦云的东西出来。
至于是否会因为这样的考题。
暴露了朝廷将要对辽东用兵的意图。
崇祯是一点都不在意。奇快妏敩
出兵辽东灭建奴,崇祯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除了涉及政务和时政的考题。
还有些考题则一看就让人头大!
比如:一个三丈长两丈宽,一丈深的池子。两根水管一根注水,一根放水。
再给出两根水管的放水量和注水量。
然后让考生算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池子注满。
崇祯直接把后世的运用题,给搬上了科举的考卷。
这些考题让大部分他考生。
看得直接头脑发晕。
李岩却看得精神一振,仿佛遇到了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开始认真的阅读考题,并思索着如何解答……
科举的事情。
由孙承宗和孙传庭他们主持。
崇祯则在皇家兵团学院这边,主持武人的考试。
武考也有笔试。
不过笔试在总分之中的占比很少。
更多的则是骑射功夫,行军布阵,以及沙盘推演的考核。
武考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考试。
初级对应的是基层官兵,培养的是类似于后世的士官。
中级武考筛选和培养的,就是中低层职业军官了。
高级武考,那就是要培养带兵打仗的将官了。
兵团学院参加武考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军中。
考上了还得留在兵团学院继续学习。
待到学成并考核合格之后。
又会继续回到兵团当中去任职。
也就是说武考所录取的人,将来会成为各个兵团当中的骨干。
崇祯要抓住兵权。
自然就不会错过武考这样的大事。
并且在兵团学院正式开学之后,崇祯还会抽时间来给学员们讲课。
以崇祯的武学造诣,讲一讲武道方面的课程肯定是没问题的。
毕竟境界在那里摆着的嘛。
而崇祯对世界格局的认知,要比这个时代的人领先太多。
给学员们讲一讲战略方面的课程。
那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
反正崇祯也就是偶尔讲那么一两堂课。
作为穿越者的见识和知识储备。
忽悠这个时代的人。
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崇祯在皇家兵团学院呆了一整天。
观看考生们的分组考试。
比如骑兵小队之间的对抗,步兵在平地和山林中的对决,火枪兵的战术对抗等等。
直到天黑了才回皇宫去。
第二天一早又来到兵团学院,继续观看武考……
武考在考完之后第三天,就公布了考试结果。
考上的人留在皇家兵团学院学习。
没考上的人则回原部队。
不管考上还是没有考上的人,都在皇家兵团学院见到了崇祯皇帝。
崇祯主持这一次武考,就已经在兵团中收买了一波人心……
武考结束之后。
又过了十多天的时间。
科举会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李岩获得了会试第九名,这个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李岩的意料。
李岩自认博学多才,并且对朝廷发行的《格物学手册》深有研究。
李岩自认就算不能拿第一。
那也应该名列前三才是。
没想到却只考了个第九名!
李岩看着榜单上排名靠前,他却一个都不认识的那些人名。
后来经过一番打听。
才知道名列前茅的那些人。
基本上都是宋应星,徐光启两位格学大佬的学生。
《格物学手册》就是在皇帝陛下的亲自指导下。
由宋应星和徐光启带人编写的。
他们的学生也参加了这次会试。
李岩没能名列前茅,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李岩并没有气馁。
而是反思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并找来更多的专业书籍继续研读。
朝廷既然要发展格物学科学。
就不会只出版一本《格物学手册》。
除了《九章算术》之类的古籍。
宋运星和徐光启还编写了两本,格物学方面更高深的手册。
分别是《格物学运用案例》的上下两册。
李岩把这些书籍找来之后继续研究。
可谓是废寝忘食地挑灯苦读。
而李岩的功夫也没有白费。
到了殿试的时候,虽然考题的难度又增加了。
但是李岩却感觉考下来更加的轻松。
到了放榜的那一天。
李岩果然金榜题名。
不过还是没能进入前三甲,这回李岩考了个第4名。
成为了崇祯朝的新科进士……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崇祯一航更新,第90章 新科进士李岩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