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修真小说>凌瑶凌轩>第60章 水土不服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凌家族人从安徽休宁出发的第十八天傍晚,我们到达了鄱阳莲湖乡的瓦屑坝。

  父亲、三叔、四叔下船后,就拿着相关文书,立即赶到官府在瓦屑坝专门设立的移民管理机构进行登记;其他人则有序站在一个空地上,一边等候,一边守护着行李。

  这个时候,日已黄昏,从船上走下来的人很多,人们下船后,都先赶往登记,以快一点有船安排转运。

  过了大约半小时,五叔、六叔回来了,他们找到了客栈,还租了牛车、驴车,我们就把行李往车上搬。

  因为需求太旺,能租的车不多,除了一些老人家上车坐外,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跟着车的旁边走路过去。

  六叔留了下来,去找父亲、三叔、四叔,通知他们客栈位置。

  我们沿着林道走了大约一刻钟的路程,就看见了一个小镇,走进镇里,只见街道上,人们拖家带口、摩肩接踵,往来不绝。

  这个小镇,也许就是为了移民应运而生的!

  街道两旁所设,均是应移民需求设立的营生,食店都是以饱腹为主的家乡美食;客栈都是最简单的房间;有很多修补衣服的小摊,路人甚至不用脱下衣服,摊主就即时为他修补;有些小店售卖可以装载行李的工具,如独轮小车和用竹子扎成的蔑器;也有许多是卖布袋和麻袋等。

  在现代一些湖北、安徽人家的祖传族谱中,有这样的记载:先祖于明初自“江右饶州府鄱阳莲湖筷子巷”迁来。

  现代时无鄱阳莲湖筷子巷,它完成历史任务后,就消失于岁月的烟尘中;那些外迁的江西移民,却记牢了瓦屑坝附近的莲湖筷子巷就是自己的故乡。

  我们到了客栈,放下行李后,留下了足够的人员留守客栈,以看管行李。

  越是这种人员集散地,各色人等越是聚集,必须要小心一点。

  我们就在客栈旁边的食店吃晚饭,伯父为我们每桌,都叫上了豆腐和青菜同煮的一道菜。

  食店旁边有许多凉茶铺,伯父嘱咐我们等会儿饭后,每人都要喝上一碗茶才回客栈休息。

  伯父此举,是怕我们会水土不服。

  人漂泊在外,很容易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症状,是因为人的生理机能未能及时调整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

  古人应对水土不服,自有妙方。

  凌家人长年在外行商,自然对许多预防水土不服的方法有所收藏。

  一路上,我们都很注意预防“水土不服”。

  例如清晨起来,必定互相督促穿够衣服、不可贪凉;必须是吃饱早饭,再赶路;合理安排行程路线,保证休息、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身体陷入抵抗力弱而感染风寒。

  长辈们更是常备六味地黄丸,如果发现谁有不适情况,则以开水冲服些许,这样就可以治疗舟车劳顿引致的不适。

  “六味地黄丸”是数千年中医的智慧结晶,它的诞生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在唐高宗年间,怀川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药圣孙思邈赶至查看疫情,用当地的四大怀药配制屠苏酒,成功遏止了瘟病的流行。

  后来,孙思邈总结经验,采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这六种药材,配制成丸药,此药药效高,且没毒副作用,一时迅速成为了民间圣药。m.xqikuaiwx.cOm

  “六味地黄丸”,除了指用了六种药材外,还有就是指药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俱备。

  不过,上述故事均只是民间传说而已。

  据现代中医历史考证,则认为“六味地黄丸”的真正配方出自宋代名医钱乙。

  宋代名医钱乙被召到汴京,治好了太子的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赐,也因此受到了许多同行的嫉妒。

  人红是非多。

  一天,一个当地名医拿着钱乙开的儿科药方来质问钱乙,说:这个方子不是应该八味药么,怎么少了两味?

  钱乙一看方子,微笑着说: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确需要八味药,就是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但是小孩本就是纯阳之体,故减附子、肉桂辛热燥亢之品,而制成六味地黄丸,这样能避免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

  名医听了,顿时心悦诚服。

  后来,此事由钱乙的弟子阎孝忠记入《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丸”一直沿用到现代,成为民间滋补肝肾、养生保健的平价良药。

  而我们刚才吃完晚饭后,在食店旁边每人喝上一碗的凉茶,我问了凉茶铺的老板,就是藿香正气汤,也就是后世广为人知的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汤的药方,最早出自唐代药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的藿香正气散,主要是由藿香、紫苏、厚朴、茯苓、陈皮、白芷、半夏、桔梗、大腹皮、白术、甘草组成。

  藿香正气汤,用来预防或治疗寒热往来、伤寒头疼、增寒壮热、偶感湿气、霍乱泄泻,常年在外商旅,常服此能除山岚瘴气。

  中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充分利用。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凌瑶凌轩更新,第60章 水土不服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