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都市小说>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第133章 现代人「有读者视角」
  但现实情况是,虽然《我朝》才三万字,虽然才连载第一期,但是人家的影响力却远超其他的作品。

  如果说《青春》属于热度已经很高了的作品的话,那《我朝》就是不能用热度来衡量的作品了,完全可以被称之为是当下的现象级作品了。

  而且这现象级还很特殊。

  怎么说呢?

  其实从前也并不缺乏所谓的现象级作品,很多文章流传下来,最后都能达到全民都有所耳闻的程度,但是呢,那些作品大多都是经过了时间的历练,有了长期的人气积淀。

  但是呢,《我朝》那可谓是横空出世,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就这样突然却实在地爆火了。

  作为《我朝》的编辑,闫晴晴表示:我的确是有几分运道在身上的。

  《我朝》送到她手上后,立马就在百姓文艺报编辑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编辑部的编辑有一个算一个,纷纷入坑,这时候的大家能想到《我朝》会获得和《青春》一样的热度,却完全没有想到,《我朝》引起的读者热情远远比《青春》高上不少。

  七月中旬刊刊发第一天,整个编辑部的人都跟着闫晴晴一起紧张。

  别看这小说不是他们手下的,但是奈何大家都是《我朝》的书粉呢?作为粉丝,那自然希望自家“正主”能够获得好成绩,拥有好的待遇的!

  而作为编辑,他们这些书粉又很清楚,如果《我朝》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作为发行方,那肯定是会砍掉这部作品的,这是写在了合同上的内容,可不是讲不讲情分能够左右的。

  就算是他们这些编辑愿意讲情分,百姓文艺报本身也不会愿意讲这个情分的。

  所以啊,一群《我朝》书粉,现在是不可能不紧张的!

  这可关乎他们的“正主”将来在报纸可能获得的待遇啊!

  虽然他们都知道,市场反馈不可能第一天就能出来的......

  但是,《我朝》神奇在哪里呢?

  它就神奇在,虽然第一天没有市场反馈,但是第一天处处都有市场反馈。

  意思是说,百姓文艺报是没拿到统计的数据,但是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似乎都有《我朝》的影子了。

  就好比闫晴晴。

  她当天下班一回家就被她丈夫喊住了。

  张游拿着家里随处可见的百姓文艺报,兴致冲冲地跑到闫晴晴面前,指着上边的《我朝》就问:“晴晴!你是编辑,你手上有新的存稿吗?”

  闫晴晴:?

  她仔细一看报纸,才看到是《我朝》。

  存稿嘛,她当然有!

  不言是个很勤奋的作者,两天前就把下个月的更新交上来了,她和办公室的同事们已经提前看了一圈,后面那三万字质量一点儿没差,甚至因为剧情渐入佳境而更加令人欲罢不能,讲句夸张的,当天看完新更新,她们编辑部关着门讨论了一下午的剧情,是真的一点儿工作都没干......

  好在临近中旬刊发刊,那两天工作也不太忙,不然真是要加班赶进度了。

  但是,闫晴晴看了一眼张游,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你想什么呢?我就是有存稿也不可能让你看啊!你不要怀疑我的专业素养!”

  她可是专业编辑,怎么可能会做出提前泄露稿件这种事儿?

  最新部分连徐总都没能看到呢,她可是很严密地将稿件提前阅读范围控制在了他们办公室内——编辑部里的都是经验老道的编辑了,大家的保密意识都很充分,所以不用担心会提前泄露稿件。

  闫晴晴想到这儿,又看了一眼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丈夫——就张游这样的,那还是要稳妥保险为上,让他想都不要想比较合适些。

  张游好生羡慕:“所以你是提前看了存稿咯?”

  闫晴晴无语:“肯定的啊,这是我的工作啊。”

  说起来,她还觉得张游不对劲呢:“你怎么回事呢?你不是一直觉得我的工作很没意思吗?”

  张游是百姓报的记者,他写稿拍照的水平都很在线,一直都是百姓报的骨干记者,因为不是专门跟会议的记者,所以每次做新闻选题的时候都很注重新闻价值,出产的新闻作品都很有意义,他个人很是为自己而骄傲的。

  而闫晴晴之前待在百姓文艺报,手上的稿件全都是样板稿件,无论文笔多强,其实看来看去也都是一个套路的文章,张游也就追求闫晴晴的时候看过一两回,后面就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了。

  闫晴晴倒也理解张游的想法,但理解是一回事,丈夫对自己的工作这么嫌弃,那也让闫晴晴心里有点儿小在意的。

  张游却在此时理直气壮道:“那不是你们早就开始改革进步了吗?我总不能看不到你们的进步吧!”

  闫晴晴:“......你敢说你之前看到了?”

  改革都好一段时间了,你现在跟我说看到进步?闫晴晴表示,她不吃张游这套!

  这下张游屈服了。

  “诶,这不是被我同事引诱着看了两眼嘛,谁知道这一看我就出不来了!”

  这同事说起来,之前都还是不言的书粉呢。

  他呢,原本在京市附近的一座农场做知青,后面家里找了关系,让他回城了,然后顶了一个调到了组织部的同事的位置,加入了百姓报。

  人原本就是不言的粉丝,很喜欢《青春》这本小说,认为它激励了自己不断拼搏向上,同时也很推崇之前华视台的《至情》,为其中形形色色的知青所感动,从而鞭策了他更加努力地去生活。

  也因此,张游对这同事印象很不错——对方虽然做记者的功底不够厚实,但踏实并且热爱学习,进步很大。

  他这么奋力推荐一篇文章,张游寻思着就当放松放松了,也就看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张游又拿出了那份百姓文艺报,指着上面的《我朝》极其叹服,“你们上哪里挖来的好作品啊!这构建世界观的功夫真的是一流!”

  《我朝》的主角是女性,这导致了像张游这样的男性很难代入她的视角去阅读文本,但这一丁点儿也不影响张游这些“大男人”们爱上这本小说。

  没办法啊!

  谁让这个狡诈的作者不言,又是写朝堂又是写江湖的?文人之间的暗潮涌动,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这一个个的,不全都写在了他们的心巴上?哪个男人没做过加官进爵的美梦?哪个少年没有过浪迹江湖的幻想?

  反正张游很有。

  前三万字没什么江湖的内容,但是呢,张游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不言埋下的伏笔,从这三万字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壮阔世界的影子。

  闫晴晴可不知道张游内心的期待,她只微微抬起了下巴,十分矜持道:“那你也不看看我们报纸是什么报纸?”

  他们可是百姓文艺报!

  能够拥有国内最优秀的文章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她现在可扬眉吐气了!就很自豪!

  无独有偶。

  张子文回到家里被弟弟围着转时,心情也是十分舒畅的。

  张子武都快急坏了,他没有张游同为报刊编辑的经验,不知道作为编辑是不可能给别人透露未发布稿件的信息的,被心思焉坏的张子文吊着,还傻乎乎地想要知道《我朝》最新进展呢。

  “阿武啊,哥哥每天上班审这么多稿子,这感觉肩膀有点酸。”

  张子武就给他捏肩。

  “突然感觉有点口渴。”

  张子武就给他倒水。

  “这一下班啊,就饿了,要不我先去做个饭?”

  张子武连忙:“诶诶诶,这哪里用得着劳烦我哥,我这个做弟弟的不在家么,让我来!”

  张子文就偷笑。

  秦文丽回来就看到她这丈夫笑得跟只偷了腥的猫儿似的,说猥琐也算不上猥琐,但多少有那么点不端正。

  “你怎么了?怎么让阿武去做饭了?”

  也不是她这个做嫂子的有多心疼小叔子,只是呢,张子武当初自愿下乡,让张子文接了她公公的班,她家才松口让两人结婚的,所以秦文丽在生活上还是多有偏袒张子武的。

  张子文就说:“是阿武自己要去做饭的。”

  秦文丽只用眼神说:我信你个鬼。

  没想到张子武在厨房里喊:“是我资源的!嫂子你别说我哥!”

  张子文:憋笑,快要憋不住了。

  秦文丽给张子文翻了个白眼,觉得他这个做哥哥的真是一点儿都没有兄弟情谊,放下了包,自己去厨房,把张子武赶出来:“家里的粮食可不是让你嚯嚯的,你懂个啥,赶紧出去吧。”

  张子武不乐意:“我这出去了,我哥要是不告诉我《我朝》后续咋办?”

  秦文丽奇了:“什么《我朝》?”

  每一个书粉都听不得这样一句话,张子武也是,身上的安利之魂就熊熊燃烧,也不管做饭不做饭的事儿了,拉着秦文丽就开始安利起来:“就是不言,那个写《青春》的不言的新书,发表在百姓文艺报上,讲的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的故事。”

  “现代人?”

  张子武:“对!现代人!21世纪的人!嫂子你都不知道,这个不言写的21世纪真的是太吸引人了!真希望咱们国家到了这个21世纪能够发展成她书里写的那样。”

  只是好可惜,在《我朝》里,不言对这个所谓的21世纪着墨不多,主要剧情还是在写古代。

  但是古代的剧情也十分精彩!

  张子武的劲头很快就回来了!

  他又开始跟秦文丽说:“但是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角穿越到古代后的故事,她穿到了一个冷宫.......”

  书粉上头的时候,都是激动非常的。

  具体表现在,不仅张子武把做饭这件事给忘了,秦文丽也跟着张子武的描述,逐渐沉浸到剧情中了,也给忘了。

  张子文:?

  他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可怜他怕不小心把后续剧情给透露出去,连参与妻子和弟弟的讨论都不行!m.xqikuaiwx.cOm

  于是乎,张子文只能捡起两人丢下的围裙和锅铲,默默地进入到厨房忙碌去了。

  热闹都是他们的,他只有煮饭和炒菜罢了。

  《我朝》就在这样前无古人,后应该会有来者的热烈氛围中,攀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首先是以病毒蔓延式的速度在京市火爆起来,后面又以京市为原点,迅速往全国范围扩散,到七月下旬,就基本上覆盖了全国范围的潜在读者群体,可以这么说,只要认字、平时有看报习惯的人群,基本上就看过了《我朝》了。

  而对于百姓文艺报来讲,《我朝》的意义更为关键!

  徐凝七月中旬来,那可真的一天比一天更加容光焕发,一天比一天更加春风得意。

  无他,《我朝》的爆火,直接带动了百姓文艺报的销量!

  这可是十年混乱后开天辟地头一遭!

  从前百姓文艺报的销量基本上都是依靠单位订阅,改革后倒是多了不少读者群体,但这部分群体更多的是学生以及一些有阅读习惯的文化人,而且数量不多,集中在京市,京市之外的范围触角基本上是触碰不到的。

  的确,改革之后销量的确有所上升,但从整体的数据来看,变化不大,没有好拿出来说的意义。

  但是!

  《我朝》一经推出,百姓文艺报就收到了两次加印的好消息,销量直接翻倍,成功把报纸卖到了更广阔的人民群体当中。

  徐凝也知道,这是因为《我朝》第一期刊登,意义比较重大,许多书粉会买第一期做纪念——这都还是拖了《明天》的福,也就是她们先搞出了第一期两千本的限量政策,让报纸杂志都逐渐拥有了收藏价值,所以才有了现在百姓文艺报的盛况。

  知道是知道,但是没有关系啊,虽然这样直接翻倍的销量可能只有这一期,但换个角度想,后期销量虽然会下降,但也不会降到一开始的程度了。

  百姓文艺报,这回是真真真正地飞升了!

  徐凝好几次在京市报刊大会时听到百花报那付总编的酸话了,怎么说呢?风水轮流转啊!

  谁让这家伙当初天天拿《青春》说事儿?

  想不到吧!

  人家不言是他们百姓文艺报的就是他们百姓文艺报的,这大招呢,那自然也是憋给自家了。

  越想越开心的徐凝想着,自己得请祝蹊吃个饭,这要逐渐加强来往,虽然说现在有消息说宣传部看上了祝蹊,等人毕业了就招走,但是谁说得准呢?说不定祝蹊就更爱他们百姓文艺报!

  维系好双方关系对徐凝来说又没什么损失。

  说干就干,徐凝当即就给华视台的刘台长打电话了。

  倒是联系上了祝蹊,但这顿饭到底没请成。

  祝蹊十分抱歉:“明天跟别人约好了,徐总,咱们改天呗。”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更新,第133章 现代人「有读者视角」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