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月一回到宿舍,就听到同宿舍的李雪在哭。
李雪跟自己一样,都是知青考上的大学,虽然遭遇不同,但在做知青的期间都足以用艰难来概括,考上大学是真真正正的改变了命运。
也因此,两个人一向十分亲近。
宿舍一共十个人,能有一个人跟自己有这样相似的际遇,就是很难得的缘分了。
她一看到李雪在哭,就以为是她是受了什么委屈,于是连忙走过来,问:“怎么了?是你家里人找过来了?”
说两个人际遇相似,其实最相似的就是家庭构造,以及整个家族的重男轻女风气。
李雪都已经考上大学了,本身也是很坚韧的女同志,张明月实在想不到有除了她家人以外的人能伤害到她,所以第一反应就是问出了这句话。
张明月却没想到,李雪就擦了擦眼泪,说:“没什么,我家里人没找过来,他们可能都还不知道我考上大学了,怎么找过来?我是看了一篇文章,它写的太好了,我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地就开始掉眼泪了......”
说到后面,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是觉得因为这种事情掉眼泪实在是太丢人了。
张明月却松了一口气:“没事就好,我就怕是你家里人找上门来了呢。”
别说李雪,就是张明月自己都很害怕被家人找上门来。
当初虽说已经跟父母闹翻,在家里那边几乎人人都知道她这个“反骨”的事迹,她便不在乎在家乡的名声,但是现在来到了全新的环境中,她马上就要走向全新的人生了,张明月一点儿都不想被人打扰了。
知道了李雪家人没找上来,她是真情实感地松了一口气的:“你这是看了什么文章,还能哭成这样?”
这心放下来了,张明月也就有心情调侃李雪了。
于是她就看到李雪从自己的床铺位置上拿起来一份报纸,递给张明月:“就是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就跟真实发生过一样,我一不小心就代入成我自己了。”
她拿出来的是百花报。
张明月跟李雪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过两个人是师范大学的,读的也是师范方向。
虽然也要学习教育专业方向的知识,但是李雪本身对文学的喜爱还是很浓厚的,所以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几大文艺报纸,她有空都会买来看看。
她是没有家庭方面的助力,但也摆脱了家庭的累赘,学校给的补助都可以自己收起来,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宽裕的。
张明月看到了是百花报,也不稀奇——她作为好友,在李雪这儿可蹭了不少报纸看。
但是看到了李雪说的那篇文章,她就是真的觉得稀奇了。
文章写得很有代入感,也正是因为太有代入感了,张明月看着,仿佛就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夜晚那个临上火车前的瞬间,仿佛在文章中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也是看完后,在文章尾部看到了出处是《明天》才恍然大悟——对哦,这就是写的自己的故事呢!
祝蹊当初的请求她没有忘记,相应的,也还记得以自己为原型的故事会刊登在京市大学的校刊《明天》里。
不过,就跟当初《至情》里自己的那一集播出的时候自己没有特意找地方去看的道理一样,现在她也没有特地去找来《明天》看,哪怕她现在想要也不过是跟祝蹊说一句的事儿,比当初找台电视看节目方便简单太多太多。
这是张明月的人生态度,她可以记得过去的那些苦楚,但却不会特意去回忆那些过去,她已经走向了美好的新生活,那些就可以被抛到身后了。
一直以来,她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现在才看到这篇文章,甚至是在百花报上看到的。
单单是这篇文章登上了百花报,就足以让张明月知道祝蹊的厉害了,现在再加上她已经看完了祝蹊写的文章,她对祝蹊的厉害的认知,就不仅仅只在厉害这个词语上了。
别人不知道,但张明月自个儿是很清楚,当初她面对这些事儿的时候,内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想法,而且祝蹊这篇文章里描写的剧情,其实跟自己遇到的已经有很多不同之处了,但自己看下来,还是能一瞬间就想到自己,想到那些曾经,这对人心洞察的本领,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饶是这样了,张明月也没有跟李雪似的苦出来。
她只是十分珍重地把报纸还给了李雪:“这篇文章写得真的很不错,虽然充满苦难,但也充满力量。”
现在还没有爽文的说法,所以张明月也不知道,这种生活处处皆陷阱,但对主角却充满希望的写法在后世其实很普遍了。
她只从自身出发,认为从文章中汲取到了力量,于是极尽夸赞。
李雪也很赞同她这种说法:“之前我还在犹豫是固定订百姓文艺报呢还是订这个百花报,现在为了看完这个故事,我也要订一份百花报!到时候你跟我一起看!”
她手头的确算得上宽裕,但要固定一份支出还是要左右权衡的,毕竟除了眼前的花费,她还需要考虑到将来的生活。
自从决定了不把自己考上了大学的事儿告诉家里面人时,李雪就决定放弃家庭支持了,她现在可以说是孤身一人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多。
张明月点点头,但过会儿又说:“你想要看完这个故事,其实也可以不订百花报的,我有个法子。”
李雪:“什么法子?”
“你没看到吗?这篇稿子的来源是京大的校刊《明天》,我有个认识的人就是这个杂志社的,我可以问问她能不能借给咱们看呀,这样你就可以订百姓文艺报了,你不是说文艺报上面的文章更有意思吗?”
张明月对华视台很有好感,尤其是对当初来找她拍摄的团队很有好感,祝蹊正是其中的一员,她爱屋及乌,便对支持祝蹊开办校刊的百姓报系统很有好感,所以更支持好友订百姓文艺报。
人就是这样的感性动物嘛。
李雪:“真的?那太好了!”
她又看了看百花报上面的这篇文章,还是觉得写的很好:“《明天》是京大的校刊,那就是说,这篇文章是京大的学生写的咯?”
张明月作为“不言”马甲的唯一知情者,当即就点头了。
李雪顿时感叹:“真不愧是考上了京大的学生,她可真厉害啊!”
“是啊,听说他们这校刊都还是大一新生开办的呢,都说给她们投稿还有稿费拿。”张明月最羡慕的还是后面这点了,谁不想要有个额外的收入补贴补贴自个儿生活支出啊?虽然她们吃住学校的,其实也没有很多地方需要花费什么。
李雪本来就是个文学控,这会儿听了,就更羡慕了:“我当时怎么就没有再努努力考上京大呢!”
她也想投稿!也不知道京大的校刊接不接受外面学校的投稿?
张明月:“那你考上了京大,不就没办法跟我做朋友了?”
“我就是说说而已,我的情况你还不知道吗?能考上京师大都是运气好了,你还跟我介意这个呀?”
李雪跟张明月说笑着,没注意到外面的动静,下一秒就听到了新回来的舍友问:“什么情况啊?谁介意?”
两人自有默契,当下就转移了话题,正好也有现成的可以说的事儿,便开始跟这新舍友安利起了《青春》。
“我们说刚刚看到的一篇写得很不错的小说呢,李雪都看哭了,就说她这情况来着。”
这么一说,舍友立马就来了兴趣了——
“拿来我看看。”
*
《青春》在百花报上刊登之后,更多的人来找祝蹊问《明天》售卖的事儿了。
这第一期搞得饥饿营销的效果这不就出来了?
祝蹊就十分淡定地跟人说:“因为是新生事物,我们也不知道到时候大家伙儿的接受程度怎么样,第一期就只刊印了两千本,早些时候就被订完了,所以现在我们杂志社也没有剩的了。”
说完之后,也是十分自然地就开始推销起了第二期:“但是我们第二期在下月初的时候也会刊发了,虽然不是特刊,但这么一来,也算是我们《明天》正式版本的第一期了,如果你想要订的话,可以到我们杂志社的活动室,找苏志鑫同学预订,到时候杂志印好了,我们会根据你留下来的联络地址,专门送到你那儿去的。”
反正都是在京大范围内,要送也方便,就当锻炼社团成员了。
特地来问祝蹊的,一般都是带着组织的任务来的,一订就是一个班级的量,最不济的也是一个宿舍的量。
算下来,跟第一期的两千本比起来,数量直接翻了几番,预订的就六千了,几乎已经要覆盖京大的所有学生群体了。
但祝蹊也能猜到,这其中应该有部分是别的学校找到了她们学校的学生来订的,毕竟京大学生虽多,那也有一大部分是理科生,他们多半都对文学类杂志不感兴趣。
她也没有阻拦那些做外校生意的人,反正她的《明天》顶着校刊的名头,但目标是覆盖全国的学生群体,成为真正的“校刊”,现在先扩散扩散影响力没什么不好的。
什么时候时机成熟了,她还可以联合其他的高校办活动,搞征稿,到时候就可以逐步开放对外征稿的计划了,反正该办的事儿那也是落不下的。
百花报带来的影响,除了对《明天》的,还有对祝蹊个人的。
她收到的读者来信越来越多了,多到新招来的收发员苏志鑫同学已经有了意见,祝蹊安抚不能,只能承诺:“放心,我们第二期就直接附上不言同学的地址,到时候信件都直接寄到她那儿去,就不过你这边了,这样你的工作量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苏志鑫还是很幽怨:“社长,第二期发行后,我还得给各个班级送货呢!”
虽然有杂志社其他的人帮忙,可作为收发员的他成为主力还用想吗?wWw.xqikuaiwx.Com
怪不得这个岗位当时招聘的时候特地说了要男同学,他还以为是杂志社想改变一下女儿国的现状了呢......合着就是招个工具人啊!
作为一个拥有文学梦想的文青男,苏志鑫很受伤。
但祝蹊也没有办法呀。
她只能再给苏志鑫同学的心口上扎刀刀:“你写的诗咱们不都匿名投到了编辑部吗?这大家都认为还差一点火候,我也帮不了你的呀,不然咱们多多努力投稿?文学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呀。”
但是诗歌比较特殊。
反复练习或许可以让你写出一篇优秀的诗歌来,但肯定没办法让你写出一篇出彩的诗歌来。
苏志鑫同学还是缺少了一点生活上的苦难,写的诗歌基本上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有灵魂。
想到这里,祝蹊还是给了他一点儿建议:“或者咱们换个主题?写点儿快乐的、阳光的内容?”
不要为难没有受过伤的自己写伤痕文学了......
没想到苏志鑫同学却是个很坚定的性格:“不!快乐的事儿有什么好写的?大家都不写那样的!我要相信我自己可以!”
祝蹊:“......”少年人,我救不了你了,不耽误给我干活就行。
有良心,但是不多的社长只拍了拍这新来的小伙子的肩膀,然后拿着全新出炉的《明天》稿件单子,去找另外一个新来的成员了。
财会专业出身的苏师姐苏杏。
虽然都是苏姓人,但苏师姐人就靠谱多了。
祝蹊把单子交给她:“第二期的稿费可以准备一下了,核对好没有问题的话就去银行取一下款,到时候发给各位作者。”
苏杏拿过资料:“小事儿!”
然后又看了一眼稿费支出,再次感叹:“果然还得是咱们杂志社啊,别的社团哪里有这条件给我实践?”
这多健康的收入、支出构成啊!
没想,祝蹊接下来又给了个惊喜:“别的社团也不会给你们开工资。”
苏杏:???
什么意思?
祝蹊:“这份单子也拿好,咱们按劳分配,根据大家干的活,给成员们发点儿补助。”
苏杏:!!!
“文具厂的广告合作也谈下来了,你放心吧,咱们杂志社现在资金还算充足。”
百花报之后,给《明天》投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大家伙儿看到不仅有稿费,还有登上百花报的机会,可不都蜂拥而上了?想的都是,她可以,那我也行!反正试试又不吃亏。
这样一来,可就忙坏了社里的编辑们了,就连美工都被祝蹊拉来做编辑了,可见工作量之大。
总不能稿费给够了,却看不到编辑的付出吧?
为爱发电可不长久,想要杂志社有“团魂”,自然是要好处给够呀。
祝蹊:胡萝卜给大家伙儿挂上了,接下来的日子就都给我兢兢业业地忙碌起来吧!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七零之穿书后我绑定了作家助手更新,第121章 我看看「有读者视角」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