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朦胧,大雪纷飞。
莺莺燕燕、人声鼎沸的秦淮河畔,并没有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而变得人烟稀少。
相反。
高阁煮酒,携美赏雪,更加的吸引人。
在这醉人的美景下,仿佛让人忘记了胡惟庸造反案带来的恐惧。
…………
两日后。
京城。
这一场大雪来得快,去的也快。
仅仅几天的时间,早已没有了雪的踪迹。
午后的阳光带着一缕秋意,凉爽怡人。
应天府外。
一条官道上,一架华贵的马车正缓缓向着城门靠近。
在城门口左边,一群百姓正围在一起看着官府张贴的告示。
就在这时。
马车缓缓接近,周围的百姓也不自觉的让开一条道路。
“让开,让开,相国要看告示。”
马车旁边的小厮一边驱赶着旁边的百姓,一边驾着车靠近,趾高气昂,有一种飞扬跋扈之感。
“老爷。”
李善长在小厮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来到了城墙上贴着的告示面前。
然而,下一秒李善长便愣在了原地。
告示上写着的赫然是胡惟庸造反的事,并且还有全国通缉李存义的通缉令。
就连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他一时间也没有注意到。
眼睛里就只剩下了那一句血淋淋的话。
“胡惟庸犯上作乱,聚众造反,诛九族,择日行刑!”
“快走!”
“走!”
李善长身体有些发软,立即转身坐上了马车。
饶是他经历过大风大浪,心里也被如今胡惟庸的事吓的不轻。
“是,老爷。”
不一会儿,马车便匆匆忙忙的驶入了城门,回到了李善长多年不曾回来的相国府。
如今的李府。
…………
胡惟庸造反案,如今抓捕涉案官员已经进入了尾声。
除了在逃的李存义以外,全部落网。
而李善长身为李存义的亲兄弟,却没有被抓。
而是悠哉的在原来的相国府里喝着茶。
与世无争,不问政事。
仿佛就是来京城养老的一般,没有丝毫紧张的情绪。
………
是夜。
大雨滂沱,哗哗的雨声掩盖了属于京城的繁华和热闹。
平原侯府。
任岁月蹉跎,世事变迁,侯府依然在。
依旧灯火通明,炙手可热。
几经变换,蓦然回首,这才发现平原侯府,已在京城之中屹立多年。
如今,仍旧是炙手可热,如日中天。
长廊之上,李锦行和杨林相对而坐。
煮茶听雨,油灯相伴。
“侯爷,今日下官前来,有一事向侯爷请教,还望侯爷指点。”
杨林看着李锦行,拱手行礼,躬身作揖,姿态放得极低。
李锦行闻言,笑了笑,挥手屏退了左右。
端起方桌上的茶壶,给杨林和自己倒了一杯清茶。
“杨公,你且说来听听,你我共事一场,我自然不会有所隐瞒。”
杨林的为人李锦行还算比较了解。
他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没少和杨林打交道。
杨林学识声望上或许不如宋濂和刘伯温,但是为人正直刚烈,心怀忠义,门生故吏不说遍布朝野,也算是德高望重,称得一声杨公。
杨林看着李锦行谨慎严肃的样子,也立即正了正身形。
“侯爷,今日一早,工部尚书冯落来到了我府上……”
说着,杨林也陷入了回忆。
………
杨府。
杨林被正式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每日登门拜访的大臣不在少数,不过都吃了闭门羹。
但今日的杨府却是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工部尚书,冯落。
如今朝廷的实权派,六部之一,位高权重。
所以杨林也不敢怠慢,立即亲自出门相迎。
“哈哈哈,冯大人,今日怎么想到来我府上,快快请进。”
杨林看着冯落,脸上露着职业性的笑容,乐不可支。
“杨大人,今日突然登门拜访,多有叨扰,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杨大人不要怪罪才是。”
冯落说着,身后的家丁也适宜的递上了礼盒。
“哈哈哈,哪里哪里,冯大人光临寒舍,我高兴还来不及,请进。”
不一会儿。
二人便来到了杨府正厅。
“杨大人,下官想送大人一个礼物,还请大人过目。”
说着,冯落便将一个信封递给了杨林。
杨林见状,原本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
“冯大人,本官虽然穷,但也没到以权谋私的地步,冯大人还是收回去吧。”
杨林语气有些清冷。
冯落看着杨林,也顿时明白杨林误会了他的意思,连忙解释道:
“杨公,您误会了,我自知杨公高风亮节,怎会侮杨公清白,杨公您还是打开看看吧。”
杨林闻言,这才冷静了下来。
若不是冯落和李锦行有些关系,杨林恐怕早就把他轰出去了。
他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公正廉直是他的坚守。
也是立身之本,为官之道。
如果不能保持这一点,那他的名声和官场,都将双双葬送,甚至为此丢了性命。
杨林拆开信封,将信将疑的打开信看了起来。
然而,这一看便是惊在了原地。
片刻后。
杨林这才放下信件,挥手让周围的丫鬟和家丁退下。
整个正厅只剩下了他和冯落二人。
“冯大人,这信上所言,可是真的?”
杨林端起旁边有些微凉的茶,轻轻喝了一口,平复了一下心情。
“所言非虚。”
杨林见状,闭着眼睛,点了点头。奇快妏敩
“杨公,那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
“侯爷,今日情形便是如此,那封信上写着,李存义如今就在老相国府上。”
杨林说完,看着李锦行,神色凝重。
“杨公,你可知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说着,李锦行也没有等待杨林回话,而是继续开口。
“这次与其说胡惟庸造反,实则倒不如说是一场改革。”
“皇上常自比始皇,一心渴望大明经久不衰。
然而纵观历朝历代,王朝颠覆,宰相在其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王朝最大的祸根。
甚至君主软弱时,每每有宰相架空皇权的情况。
所以皇上心里在意的并不是胡惟庸造反一案,而是如何消除反对声音。
废宰相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谋远虑,思索已久。”
“内阁制,是一个削弱版的中书省,协助皇上处理政务。”
“然而这个机构却时刻在皇上的掌控之中,随时可以撤销,既协助处理了政务,又不担心出现类似于宰相专权的情况。”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士子风华更新,第153章 杨林的疑惑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