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周易哲学解读>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二)
  怎样认识《周易》一书对“君子”这一政治概念的建构,我们先看《周易》一书之前的典籍里对"君子"一词的表述。

  中国最早的典籍应属《尚书》,而《尚书》里可信的最早的文献是《西周书》。

  《周书》是西周初期的政治性文献。《周书》中有两处涉及到“君子”一词。

  《周书·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樯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这是《周书》中第一次出现“君子”一词,本句用现在的话说是:“周公说:‘啊,君子居身在世,不要贪图安逸,事先了解了种地的艰难,然后再安逸,就会知道劳动百姓的痛苦。”

  这里的“君子”是指谁呢?是指君王,或者王公贵族,还是指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呢?

  《无逸》是周公告诫成王的话,这里的君子是指在位者,即指在位的王,也指在位的官。这里的君子是对称小人(百姓)的身份者。

  《周书·周官》:“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

  这句话的意思是:“成王说:‘啊,我所有居官的君子,认真对待你们所负责的工作,谨慎你们的出号发令……。”

  这里的“君子”的称呼更是明确,是指百官的称呼,当然西周初的百官不同于后来的百官。西周初是分封制,是宗法下的分封,“凡我有官君子,”是与“周”有宗族关系的(即血缘关系与姻亲关系),还认可为宗族关系。凡受封而有国有家者,而称“君子”。而君子所分封下的百姓称“小人”,是隶属于君子的。《周书》中共有两处出现了“君子”称法,不过《周官》被认为是伪书,伪书就是说不是西周初期的东西,是后人伪作的。那么《周官》里的“君子”之说也就不可当成是西周初期的说法了。那么,《周书》中唯有一例,就是《无逸》篇里的“君子”称法是可信的。大抵《尚书》很有争议,作为史料恐怕不大可靠。那么在《周易》一书之前,可作信史的当唯有《诗》了。

  《诗》(后称《诗经》)里的诗歌被公认是大致最早创于西周初期,最晚的创作于春秋中叶。

  《诗》分“风、雅、颂”三类。按产生的时间排序,“颂”在前,“雅”次之,而“风”在后。

  “颂”诗里有“周颂”是西周王室的庙堂祭祀乐歌。是主要产生在西周初期兴盛时期,一些乐歌是产生在西周中期,这样来看,“周颂”应是早于《周易》一书了。

  《周颂》三十一首,并没有出现“君子”一词。这说明西周初期对“君子”称法是空白的(因为《尚书》很有争议)。

  “雅”诗;分大雅,小雅。“大雅”是西周中期和后期的作品,“小雅”在后。

  “大雅”是应用于朝会礼仪活动而制作的乐歌。“大雅”31首,又分颂祖德歌诗,颂时王歌诗,美刺时政歌诗。

  颂祖歌诗中的周族开国史诗主要有五篇,学者认为大体上是在西周前期根据流传的传说和神话写定的。

  “周族开国史诗”里也没有出现“君子”一词。而在开国史诗中的“公刘”、“皇矣”两诗中出现了“君”字。就是在“周颂”31首诗中,也没有出现“君”字。但“周颂”与“周族开国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都用的是“王”的称谓。如“文王”、“维王”、“武王”。

  “大雅”31首诗里,除去西周前期创作的“周族开国史诗”没有出现“君子”一词外,而在西周中期以后创作的《旱麓》、《既醉》、《假乐》、《洞酌》、《卷阿》、《桑柔》、《云汉》诗中出现了“君子”一词。

  这些诗中的“君子”一词的出现,既有比《周易》一书早,也有与《周易》同时代的诗。

  这样看来,在西周初期,已出现了“君”的称呼。在“周族开国史诗”里的两个“君”字,就是指君王的意思。《大雅·公刘》:“君之宗之。”(译:推戴他做君主和族长),按“周族开国史诗”来看这“君”的称谓为最早,是歌颂周族的首领,把周族首领称为“君”。周史诗中出现了“君”称,而未出现“王”的称法。“君”是早期的称谓,是早于“王”的称谓。“君”是对周族先祖族首的称号。“君”是一个部族中地位最高,有权威的族首的称号。部族时代的部族首领,是由族人推选的“君”,与“王”是不同时期的称谓与内涵。后来把“君”与“王”结合在一起称“君王”。奇快妏敩

  而在“周史诗”里第一次出现“王”,是给于“文王”。《大雅·绵》是歌唱古公壇父和文王。

  “周族开国史诗”《黄矣》出现第二个“君”字。“克长克君”(能做族长作君主)。这是歌颂太伯王季的德行福延子孙,因太伯王季让国于文王,文王受命,王季是文王(姬昌)的父亲。“王”是后来的尊号。《诗》里首给予“文王”。“文王”之前,周族首领即文王的祖辈称“君”。

  从《诗》里来看,“君”称早出,“王”称是晚于“君”称。

  “大雅”里的《旱麓》诗中出现的“岂弟君子”。

  《既醉》诗里的“君子万年”。

  《假乐》诗里的“假乐君子”

  《洞酌》诗里的“岂弟君子”。

  《卷阿》诗里的“岂弟君子”、“维君子命”“、维君子使”。

  这里的“君子”均是指周王,是指周开国文王,武王的后代。这些出现“君子”的诗作,均是西周中期及以后产生的。那么,这“君子”无疑是周族的“君”之后代之称谓了。“君子”即“君”的子孙。“君子”的初义就是周族开国“君”的后代了。西周那些受封的官,即有国有家者则称“君子”,而对其统治之下的百姓则称之谓“小人”。但“君子”概念随着时代而演变,从“大雅”诗里的“君子”来看,主要是指周王,还处在特定的指向。而产生在西周末期的《桑柔》和《云汉》两诗中的“君子”有泛指的特征,即泛指统治者。也自然是指周开国君王的后代。‘天下’是周王的,周王把‘天下’分封给宗族子子孙孙。“君王”拥有天下,而“君王”的子孙,即“君子”拥有封地。而到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产生的“小雅”诗作里出现的“君子”一词就多了起来。除一些特指周王,大多是泛称,指贵族,诸侯。

  而“风”160篇诗中有20篇出现“君子”一词,这“君子”一词也同样指先君,君王,国君,贵族等。

  从《诗》里的“君子”一词来看,早期主要是指君主,后期有泛指,即王公贵族有身份的统治者,本义是周族先君的后代,而称“君”的“子”,即“君子”。《诗》里的“君子”是一个身份概念,还没有赋予上道德内涵,但已包含着一种尊称以及情感的色彩。

  《周易》一书之前并没有对“君子”进行系统阐述与理论化,自《周易》始建构起“君子”这一理念,而影响了整个古代的中国。我们且看《周易》一书对“君子”的表述。​​​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周易哲学解读更新,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二)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