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大明1805>第四零一章 新战舰命名规则
  朱靖垣和朱仲梁爷孙两个,参观完了包括火炮厂、轮机厂、装甲钢厂等战舰相关配套工厂之后,又直接去了苏州的江南造船厂。

  朱靖垣在这里看到了完整的六万吨战舰大比例模型,也再次审视了整艘船的性能概况。

  完全空载排水量基本就是五万吨整。

  如果计算上辈子海军条约规定的标准排水量,应该在五万两千吨到五万三千吨之间。

  满载排水量六万两千吨。

  满载排水量,是将所有武器、装备人员,以及所有正常的燃料舱全都装满的排水量,船上其实还有另外的空间。

  所以战舰还有一个最大排水量。

  满载自后可以继续超载,最大可以在六万五千吨的状态航行作战。

  水线长度二百五十六米,舰体总长度二百六十六米,舰体最大宽度三十六米。

  正常排水量吃水深度十点五米,满载排水量吃水深度十一米。

  侧舷主装甲带厚度四百二十毫米,倾斜二十度角安装。

  主甲板水平装甲厚度两百毫米。

  动力系统功率二十万马力,满载状态下最大航速三十二节。

  满载状态下载油量九千吨,最大载油量一万吨。

  十五节航速下,最大航程一万五千海里,相当于两万七千七百公里。

  二十节航速下续航八千两百海里,相当于一万五千公里。

  主武器是三座三联装四百二十毫米五十倍径火炮。

  副武器是四座三联装一百六十毫米五十倍径副炮。

  防空武器有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炮。

  三十二门八十毫米高平两用炮。

  六十四门四十毫米高射炮。

  装有四架校射侦察用的水上飞机。

  这艘船的舰体的规模,介于历史上的衣阿华和大和之间。

  舰体长度与大和基本相当,但是宽度窄了三米。

  比衣阿华短了七米,但是宽度大了三米。

  单纯的看规模和形象,有点像是增肥的衣阿华,或者是瘦身了的大和。

  但是六万两千吨的船,火力性能却与七万两千吨的大和基本相当。

  航速还比大和高了四到五节。

  在设计指标逐步确定的时候,朱靖垣当初试图让设计人员把主装甲降低到三百六十毫米。

  因为朱靖垣觉得,在未来的海战中,战列舰的主装甲基本没用了。

  不如多留点重量和空间,增强舰体整体的结构强度。

  但是后来很快就意识到,主装甲用四百二十毫米还是三百六十毫米,重量上其实只差了一千吨左右,但是侧舷的防御级别差了一个等级。

  一千吨,在设计上当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现在又没有任何人和规则,能够能限制大明设计战舰的时候不能多加一千吨的重量。

  况且,如果只是为了提升装甲,根本也不需要超重一千吨。

  六万吨的范围内,就能实现四百二十毫米的装甲,只是其他功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朱靖垣一贯的习惯思路就是在吨位上放宽的限制的。

  这次干脆给新战舰的吨位上限又加了两千吨。

  最终的结果,设计人员对战舰设计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让主装甲厚度保持在四百二十毫米的同时,还把载油量从七千五百吨增加到了九千吨。

  真的是把这增加的两千吨的额度给彻底榨干了。

  朱靖垣拿着战舰的最终定稿的设计线图和报告,跟着朱仲梁一起,在汪莱的陪同下,去造船的船坞旁边,主持了新战舰龙骨铺设仪式。

  战舰动工切钢板的仪式是朱仲梁在去年主持的,今年铺龙骨就交给了朱靖垣。

  当礼炮声响起来,工人们进船坞工作的时候,朱靖垣祖孙两个和汪莱又回到了休息室。

  喝茶聊天的时候,朱靖垣问起了战舰的其他情况:

  “我看仪式的时候也没说,所以这艘船现在还没有命名吗?”

  汪莱直接说:

  “目前是还没有,如果殿下有什么设想,可以去跟两位陛下商量。”

  朱仲梁听了后反问:

  “靖垣你有什么想法?还用你那无字头命名吗?

  “这几年造了一批四万吨战舰,无字头比较好听的词早就用完了。

  “然后换了远字号,镇远、定远之类的选了几个,好用的也差不多用完了。

  “现在这第一艘新级别的战舰,可以换一套新的命名规则了。”

  朱靖垣下意识的摇头所:

  “我其实不善于取名,我问有没有名字,就是想知道名字而已。

  “而且我觉得,现在大明的战舰命名有点随意了,不如制定一套命名规则。

  “提前做好一个选择范围,同时确定好命名的时间点,以后按部就班的来就行了。

  “每次随时想名字,应该不方便管理登记吧?”

  汪莱听了非常赞同的点头:

  “确实……”

  朱仲梁呵呵笑着反问:

  “你如果不善于取名,那多半是善于制定规则的,对这个命名规则伱有什么想法?”

  朱靖垣恢复记忆七年了,人生经历再次增加了七年。

  朱靖垣的心态,相比几年前又有了一些变化。

  朱靖垣看了看窗外的厂区,又看了看手中的说明战舰的小册子:

  “与其每次搜肠刮肚的想好词,不如直接全部地名来命名吧。

  “以前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大部分都是地名命名的。

  “以后战列舰和航母,也都可以用地名命名。

  “将战舰的名字,和大明各地对应起来,也方便各地的拥军工作。

  “如果是大明某一地的百姓,对用自己家乡命名的战舰,应该会有天然的亲近感吧?

  “同时规定好对应规则,不同级别的战舰,采用对应级别的行政区名字。

  “巡洋舰以前最常用的是府名,驱逐舰多用卫所和县名。

  “以后可以明确下来,舰队巡洋舰用正式的府名,巡逻护航的次级巡洋舰用州名。

  “舰队内的高速驱逐舰用县名,护航驱逐舰用卫所名。

  “那战列舰和航母就可以直接用省份名。

  “以后得战列舰和航母越来越大,现在就已经跑到六万吨了。

  “这种规模的战舰总数量都不会很多,能有三十多个就是极限了。

  “就算是加上四万吨的战舰,所有的本土省份加上海外省份名,肯定是完全够用的。

  “老战舰退役,新战舰可以继承舰名,循环使用就行了。

  “为了对不同舰种做出区分,可以用内陆省份命名战列舰,用沿海省份命名航母。

  “现在这第一艘六万吨的战列舰的名字,可以用在北直隶基础上成立的河北省。

  “这个最特殊的新省份的名字命名超级战列舰,对战列舰和省份和海军都是一种宣传。

  “战舰命名的时间,设计的时候实在太早了一点。

  “可以是放在正式下单的时候就定名,这样方便船厂直接用舰名当工程代号。”

  朱仲梁听着不住的点头:

  “不错,这个规则逻辑清晰,无论是海军还是地方都方便。

  “河北也不错,第一艘六万吨战舰,用北直隶的省份名,很合适。”

  现场的官员和工匠们,大部分都跟着默默地点头。

  朱靖垣这套规则要是定下来,对他们这些相关工作的实际负责人都是好事。

  否则每次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去申请命名,也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命名类型。

  船厂设计和建造的管理项目上,其实都要另起一个内部编号。

  比如这新船的编号直接就是六万零一。

  但是也有几个工匠的表情有点古怪,甚至有人在憋着笑。

  最终还是工匠中地位最高,同时性格也比较直接的李锐开口了:

  “这个……陛下,殿下……那个北直隶,河北省它其实是沿海省份啊……”

  好多人一下子反应过来了。

  朱靖垣说是用沿海省份命名航母,内陆省份命名战列舰。

  然后马上提议用河北来命名第一艘六万吨战列舰。

  关键是赢得了太上皇和大部分官员和工匠的赞同。

  他们倒也不是故意附和,而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河北其实也是沿海省份。

  朱仲梁顿时有点茫然:

  “啥?河北也是沿海省份?”

  汪莱跟着说:

  “河北省的天津港,是咱大明北方最大的海港啊……”

  朱靖垣差点反问:啥,天津是河北的?

  朱靖垣的脑子已经回过味来了。

  今天自己这是现场表演了一次河北也是沿海省份的笑话……

  朱靖垣差点以手扶额:

  “我竟然没有意识到,河北他是沿海省份。

  “那只能用在航母上了,或者是把航母和战列舰的命名规则反过来。

  “所以这第一艘六万吨战列舰,到底用哪个省好?”

  年级最大的朱仲梁也终于明白过来了,也是忍不住笑出了声:

  “河北……哈哈……

  “我觉得沿海命名航母,内陆命名战列舰挺好的,这个规则不用反过来。

  “不过真的用不了河北了,南直隶也不行。

  “大家都想想,用哪个内陆省份合适?”

  朱仲梁和朱靖垣,带着一群官员和工匠,讨论了好一阵子。

  最终把第一艘六万吨战列舰的名字锁定在了湖广上。

  大明的湖广省的范围,就是后世的湖南和湖北加起来,素来是内陆省份中比较富饶的。

  仁武朝之前有湖广熟则天下足的美称。

  同时当地的湘湖学派也是非常知名的地域性的传统儒学学派。

  敲定了新战舰的名字,朱靖垣和朱仲梁陪着工匠们聊了会儿天,中午在工厂吃了饭。

  午休自后,普通的工匠们各自去忙活。

  朱靖垣、朱仲梁祖孙两个,带着汪莱和李锐两个工部的官员,去了船厂掌柜的办公室。

  简单讨论和确认大明未来的造舰规划。奇快妏敩

  大明皇帝虽然不在,但是造舰规划的事情,朱靖垣这个特殊的皇子就能决定。

  汪莱首先询问朱靖垣和朱仲梁:

  “殿下,六万吨的战列舰开工量产之后,四万吨的战舰仍然要继续建造吗?”

  朱仲梁不置可否的看向朱靖垣,朱仲梁已经基本不参与这种具体事情了。

  朱靖垣非常果断的点头:

  “当然要继续建造,四万吨的战舰应该始终都是战列舰舰队的主干力量。

  “六万吨的战列舰成本太高,未来也不会大批量的建造。

  “我在战列舰上的规划,是未来所有高速战列舰,包括四万吨、六万吨,甚至未来可能会有的八万吨战列舰,总数最多的时候不超过三十二艘。

  “正常情况下,其中超过一半的数量,都应该是四万吨的高速战列舰。”

  汪莱稍微有点意外的追问:

  “但是……在六万吨的战舰量产之后,四万吨的战舰本身的定为,不就正好落入了殿下理论中的‘中型舰陷阱’了吗?”

  中型舰陷阱这个词是朱靖垣提出来。

  相关的设计人员其实本来就有相关的认知。

  只不过朱靖垣根据前世的经验,把这个概念明确了下来。

  由于朱靖垣极高的威望,工匠们也就理所当然的把这个概念挂在嘴边用了。

  这个理论的内容,大概是在吨位上折中的小型战列舰、轻量型战列舰,各种方面和参数可能看起来都很好。

  但是实际折算建造和使用费效比的时候,这种战舰通常会是最没有性价比的。

  因为在军舰的建造成本之中,最贵的东西其实是动力系统。

  同时根据流体动力学的理论,越大越长的战舰的舰体,就越是容易获取更高航速。

  六万吨的战列舰,需要二十万马力,就能跑到三十二节。

  一万五千吨的巡洋舰,也需要十万马力,才能跑到三十二节。

  决定战舰最终的重量的,各种框架和钢铁结构,是整艘船上最廉价的部分。

  最终的结果就是,军舰的整体排水重量越大,造价与成本就越是趋向于正比。

  增加吨位的边际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递减的。

  所以主力舰越大越划算,只要没有任何共同约定的限制,在对手完全跟不上竞争之前,肯定会越来越大。

  反过来,军舰的整体排水重量越小,单位重量的造价也就会越高。

  所以在主力舰队之中,平均每吨造价最高的船,不是大型的战列舰,而是要随舰队活动的高速驱逐舰,以及那些小型高速巡洋舰。

  不过各种中小型巡洋舰以及驱逐舰,是因为实际功能需要而不得不去造的。

  同时总体吨位较小的她们,实际单舰成本也不明显。

  于是,主力舰越大越划算,小型舰因为需求问题,不得不去建造。

  但是介于巡洋舰和主力舰之间的地方,在费效比上就很明显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

  两万吨的船和三万吨的船,需要非常近似的动力系统,所以成本相差不明显。

  但是两万吨的船的火力和防御能力,和三万吨的船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个出现在造价和费效比曲线上的坑,就是所谓的中型舰陷阱。

  历史上的阿拉斯加等大型巡洋舰,基本上完美的跳进了中型舰陷阱的大坑。

  得梅因、欧根亲王等近两万吨的重巡,也基本都在这个坑里面。

  两艘两万吨的得梅因级的造价,就能买一艘五万吨的衣阿华了,两艘欧根亲王号也能买一艘俾斯麦号战列舰了。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造价,差不多是衣阿华级的七成。

  但是两艘阿拉斯加也绝对打不过一艘衣阿华。

  衣阿华在防御力和火力上对阿拉斯加是绝对碾压的态势。

  现在大明的六万吨的战列舰,使用四百二十毫米的超重炮,四百二十毫米的超重装甲。

  面对四万吨战列舰的三百六十毫米舰炮,三百毫米的装甲,也是绝对碾压的。

  朱靖垣这时候也是直接点头:

  “单纯看成本的话,四万吨相对六万吨,的确是直接落入了中型舰陷阱。

  “但是就像是小型舰不得不造一样,造舰不能只看成本,也得看实际需求。

  “如果四万吨船能够满足所有需求,为什么还要花更多钱造六万吨的船?”

  (本章完)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1805更新,第四零一章 新战舰命名规则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