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崇祯呢?这位老哥无论从秉性还是从见识上讲,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嘛,可是他偏偏还特别勤政!还想着大权独揽!玛德,这特么就要命了!”
这时徐志也在旁边接茬评论道,此话一出,人群里顿时评论四起:
“没错!没错!咱们都知道一个常识:一个人如果见识有限,也就罢了,但是见识有限还特任性,那就前路危险了!然而见识有限、特任性不说,还特么拥有别人制约不了的无限权力!那就不是仅仅危险,而是要自取灭亡还会连带着家国一起陪葬了!很可惜,崇祯这位哥,三个要素占齐了!只是他个人自取灭亡也就算了,可怜了亿万百姓,也可叹我中华数百年的国运……”m.xqikuaiwx.cOm
“所以说啊,刚愎自用加上志大才疏,这样的人身居大位,迟早药丸!”
“是的,历史学界早有此论,说崇祯的勤政其实也是大明过早被断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嘛,现在看来,真的还不如前几任皇帝的惰于朝政呢!”
“哪怕交给九千岁也好……”
“那些年皇帝不理朝政,大明朝还多少打赢了几场大战呢。”
“就是啊,甚至还能为君主立宪制创造条件呢!”
于是朱北国点点头,高声总结道:
“当时,大明的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都昭示着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也能沿着正常途径跳出历史循环的怪圈,但清军入关使这一切都化作了泡影……”
“朱哥高见!”
“这满清鞑子是真卑鄙啊。”
“这鞑子来的可真不是时候啊……”
“问题是……还是搞不懂,《天工开物》这种明明是一本利国利民的书嘛,为什么要禁呢?”
人群里又有人发问。
“唉!你们呀,还是太年轻看不透……”
“还请朱哥不吝指教!”
“朱哥,早听说过您还是专攻明清史的,教教我们呗!”
“哎,指教不敢当!好歹我也是学历史的,咱们话赶话都说到这里了,那我也告诉你们一些在你们的历史书里未曾明示的另外一些东西吧。”
朱北国此话一出,众人立刻安静了不少,都饶有兴趣地想听朱哥给大家换口味“讲古”。
于是朱北国轻咳一声,一脸正色道:
“让我先从刚才的话题——大清禁书说起。
首先,大清朝禁书和搞各种文字狱是必然的,甚至就是人之常情使然!
你们都知道的,大明所代表的王朝是中华汉文明的延续……嗯,尽管从整体的文明程度上讲,大明的政@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如大宋高。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大明之前还隔着一个野蛮的大元朝,话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指出--崖山之后,中华文明被那个野蛮政权蹂躏了几十年,从而导致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大明朝有不少元朝的痕迹,在其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中多多少少融入了胡人的野蛮风俗和形式,相关的历史考据非常多,在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有许许多多的特征,小的方面比如说分餐制、饮食、服饰、卫生习惯等等,大一些的比如学术、礼节、言谈举止甚至戏剧等艺术形式等等等等,好了,这些也太过专业琐碎,我就不再赘述了。
然而,不管怎样,大明一朝从总体上来说,仍然是典型的中华汉文明,这一点是无疑的。
好了,因缘趁会,她居然极其偶然地被大大落后于自己的满人给征服了!
满人居然入主了中原了!这是连征服者自己当初都没有料想到的事情啊!
但是说老实话,这一次民族征服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因为,当时的世界正在开启大航海时代,稍微开放一点的民族都在满世界的抢地盘,再过不到百年,整个世界就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欧洲从文化科技到社会制度都将有质的变化,使其终于站在了历史进步的最前端,成为世界潮流的引领者。
然而这一切,对于一个刚刚脱离奴隶制社会的游牧民族及其统治者来说,确实是太超前了,不,简直就是太魔幻了——他们那个时候连自己的文字都才刚刚创立不久,突然就要面对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汉文明,根本就来不及消化嘛!更别说还有更加陌生的西方文明了。
但是人家就是胜利了、就是征服了咋地!不服也得憋着啊!
因此,满清统治者们的文化自卑心理和征服中原后的洋洋自得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对这个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的汉文明既鄙视又害怕!
乾隆皇帝重修《四库全书》,篡改古书,销毁古籍,大肆摧残古代汉文化、又大搞文字狱,钳制思想,就是这个心理的直接反映。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像《天工开物》这类书籍的命运了。
没错,从发展社会生产力、积聚社会财富的角度讲,《天工开物》这类书籍确实是利民的,也是利国的。
但!是否有利于人家的八旗的政权那就两说了!
你们想想啊,《天工开物》这种实用性工商科技书籍一旦流入民间,肯定对民间工商业有促进作用,说不定还会极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呢,这一点像康熙乾隆这样的帝王们肯定是心知肚明的,因为人家并不傻!
然而,民间的工商业发展起来后的后果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人们的各种交流逐渐增加、民间逐渐富裕。
而民间不断交流和富裕的后果又是什么?
显然,会让人们的眼界和思想逐渐开阔和变化,各位想想,是不是这样?
稍微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最的低层次叫安全地活着——有句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哪怕做奴隶做奴才也只能接受现实,默默地忍辱偷生。
那么往上一点点呢?叫吃饱穿暖,哪怕吃的是猪食槽里的残羹剩饭,毫无人格人权!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吃饱穿暖了就好,至于人权人格?多少钱一斤?能吃吗?
那么再往上一点的需求呢?好吧,对于一个拥有正常心智的人而言,就有质的变化了。
人嘛!一旦有了一点钱,有了一点闲,眼界也开阔了,什么面子啊、尊严啊,什么社会认同啊,什么自我实现啊,这些超越最基本的生理和物质需求的东西就冒出来了,人就要开始胡思乱想了,这里有一个词汇很能说明这种现象——民智开启。
好了,民智渐渐开启了,特别是人数众多又勤劳无比的汉人们的民智开启了,我就问你们,那些满洲统治者们害怕不害怕?!
害怕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清的政权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枪杆子打江山没问题,但是靠枪杆子坐江山就难了,这个政权一直没有走上、也不可能走上政权民授的道路,因此这个政权就一直处于合法性不足的状态,毕竟自己是靠暴力得到的江山,那么从理论上讲,别人也可以靠暴力抢走你的江山,这就好比过去你打碎契约,靠暴力从别人手里夺走土地财富,那么你和你的后人的私有财产也会被暴力剥夺一个道理,这叫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好吧,不扯远了,总而言之,因为这个政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合法性的问题,因此统治者们自然就会没有安全感,会时刻提防着谁跳出来把自己的江山夺走。
所以,对于专制统治者而言,最应该防范的正是治下的老百姓,显然,老百姓一旦手里有钱了,变富裕了,讲究什么尊严人权了,那就不好管了!就更难防范了!
所以对于专制统治者而言,老百姓最好一辈子都在低层次的需求中循环挣扎,这样才无暇胡思乱想,哪怕偶尔胡思乱想一下下,也会被现实中的柴米油盐淹没,这正是统治者们追求的结果——因为思想是最危险的乱源嘛。
各位可以读一读《商君书》,这本书告诉统治者,老百姓越愚昧越困顿就越容易控制——对于统治者而言,理想中的老百姓最好是终日劳做无暇它顾,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给一个小甜头立刻就三呼万岁,鞭子抽下来就缩头忍着,各位,这是一个多么理想的奴役群体啊!
现在回到大清,这厢有一群人想要永世当政做贵族,那就必须有另外一群人永世为奴做贱民对不对?
好吧,请问,世界上哪里有一个富裕了的、开启了智慧的阶层,愿意给别人永世为奴做贱民的啊?
所以还是那句大白话实说得在:老百姓有钱了富裕了就不好管了!
为此,就必须让其治下的老百姓顶多处于小康不足的境况,这里面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所以统治者一旦发现,社会活力增加,民间财富的积累和治下百姓的自由度提高到某个程度,最终将让整个社会突破这个“度”或者叫“结界”时,那就一定要开始折腾,就一定要开始走回头路——这是千百年不变的帝王术!
所以嘛,别说《天工开物》这本书了,所有那些能开启民智的文化科技类的东西、所有那些有利于发展民间工商经济、繁荣市场的举措,一切让民间更加开放、更加有活力的政策,从本质上讲,都是包括大清在内的一切专治统治阶级不能搞的!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反正人家大清朝的前面好几代皇帝都属于圣明君主,个个贼机儿聪明!人家老早就把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了!
这些君主们把外圣内王、外儒内法的帝王之术玩的溜熟,当然了,在明面上,做得直白粗鲁的叫平庸之主,做的巧妙隐晦的,那就叫“圣君”了。
那位被满清奴才们誉之为“千古一帝”的康熙,不就被称之为“五百年一出的圣君”吗?
然而,这一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里面还延伸出一个“什么是好皇帝”的问题,你们知道康熙晚年到最后为什么不把帝位传给聪明合群的八阿哥,却传给了阴鸷孤寡的四阿哥的原因吗?
各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认真读一读康熙的御批、起居录之类的第一手资料就明白了,四阿哥确实是个适合做皇帝的人,因为他深知上述道理,所以在父皇眼里,老四会成为一个英明君主。
而八阿哥呢?没错,此人相貌堂堂,学识广博,人也很合群,接人待物温文尔雅,所以深受朝臣甚至下人的拥戴,可见这位老八很会做人,然而缺点也正是这个——太过人性化了!
因为,有人性的结果,就有可能看不到或者容忍那个社会的“结界”被突破——这对整个统治阶级而言是很危险的,至于道理嘛,在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因为历史上有实例——想当年,那位英格兰的国王如果是个“圣君”,不,哪怕沾一点“圣君”的影子的话,各位,你们觉得能看到历史上那个著名的《大宪章》吗?如果没有那个《大宪章》,请问,英格兰会有君主立宪制的诞生吗?请问,会有各种民间自由的诞生?会逐渐让民间的工商经济发展?哪个不列颠会成为日不落帝国?
我知道,有人会说历史的必然什么的,但那是在漫长的时间段上说的,对我们而言毫无意义,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这百年,对于我们而言,历史是不存在什么必然的!对于我们而言,历史充满着偶然!是偶然创造了历史,而我们就是激发这些偶然的关键因素!”
朱北国一席话说得大家有些面面相觑,显然是有点消化不良,于是朱北国赶紧打住话头,硬把主题拉了回来:
“好吧,毕竟,有人性与做皇帝经常是矛盾的,会做人与会做皇帝也是两回事!因此康熙认为,老八不能当皇帝!各位,如果站在奴才们的立场上看,这位爱新觉罗•玄烨的见识,果然称得起“圣君”二字呢……
总之历朝历代,那些英明或者不那么英明但也不太笨的统治者们,都是深知外圣内王、外儒内法之策,遇到挑战,都会下意识地选择闭关锁国和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以此掐掉一切可能在民间产生任何经济的、思想的活力苗头,希望以此回避、消除民间出现的威胁因素——这是专制郑权的属性决定的。
所以呀,各位不要以为过去的统治者们动不动就搞闭关锁国,总是玩重农抑商是因为‘观念守旧’、或者是什么‘愚昧’,更不是什么因为‘传统文化’落后!
传统文化----不!背!这!个!锅!
根本原因就是利益使然嘛!就是事关江山根基的利益使然嘛!
所以,我每当看到历史上的一些文化人、精英们向皇权、向专治统治者呼吁放活经济、发展民生时,向这些统治者呼吁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放弃重农抑商国策时,向皇帝呼吁‘变法图强’时,在我眼里,这些所谓的文化精英们,都非常可笑,也可悲!
因为,这帮人天真地以为,咱家皇上是不明白道理呢,是受了蒙蔽呢,以为这是观念更新的问题,甚至还自作多情地以为咱家皇上需要自己的‘启迪’,以为自己的呼吁是为了国家好,是为了民族好,自己就占在了天道一边,而咱家皇上也应该、理所当然地与自己站在一起。
其实啊,这些人就是一群小清新傻白甜!他们万般激情地向上层呼吁、呐喊,有些时候还很悲壮!
然而,这群傻白甜喊着喊着,除了把自己感动哭了以外,什么作用都没有!
你以为当今的统治者们不明白你说的这些老生常谈陈词滥调?不明白这些变法成功后确实是对国家好对民族好吗?
废话!你当人家是傻瓜啊?变法、开放、搞活经济对国家民族是好,对老百姓的福祉更好,没错呀!但是,对自家独揽大权的江山社稷坏!这就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天朝历史上一切所谓的“变法图强”和“洋务”最终都归于人亡政息、走向失败结局的根本原因!
因为,只要那个黄泉专治体制还在,一切所谓的变法最终都是与皇权的安全相矛盾、相抵触的,所以都是不能持久的,都是必须除之而后快的!
因此,这些变法不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结论:只有放弃黄泉专治,一切变法才能成功!然而,大天朝一旦没有了黄泉专治,连所谓的变法图强这种事都不需要做了!
所以这群傻白甜根本就是没看透嘛!
更为可笑和可怜的是,如果这群小清新们侥幸遇到了一位宽容英明且聪明的主子,那还算走运,人家平日里对这群小清新傻白甜们的哔哔还算容忍,当然了,无论这群傻白甜怎么说,是哭着说还是喊着说,这些英明的主子们肯定都完全不为所动。
但是,万一遇到个心胸不那么宽阔的,或者是因为今天在跟嫔妃们互动时有些力不从心,正好心情有点糟糕,还恰好撞见这群没眼力见的在哔哔,皇上心里一烦,那就直接文字狱伺候了!
因此、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变法能臣和文化精英们,如果变革措施和言论的分寸没有把握好,那么结局就很难说了,想善终都难……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想借着变法名义上位的野心家们,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所以嘛,顺带推而广之一下——这也是为什么,每当大清遇到外来的强大势力危及自家政权又打不过时,肯定要对外妥协的根本原因。
因为外人只是跑来要利益的,给了利益双方就是朋友了。而国人呢?可能是要自家江山社稷的!
你们以为当年那些喊打喊杀的义和团们怀着什么心思?真的只是扶清灭洋?想少了吧?
所以,潜在的、真正的敌人是谁?你作为专制统治者,你要防着谁?不用动脑子想吧?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敌人在内部!那些成天想上位的,成天觊觎自己的妻妾财富权力的,恰恰就是自己治下的老百姓!
因此大清国历来是对外友善妥协,对内无情镇压,这很好理解嘛,因为人家这是在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朱北国刚才被一帮高中生架着求教,自己一高兴就说得忘乎所以唾沫乱飞,音量还越说越大,结果忘记了这不是在历史讨论会,而是人家冶金组的援助清单报告会。
不过因为这位历史学博士的即兴讲话内容也算有趣,包括华立全振海安衡通等人都开始安静地听讲,会场里居然鸦雀无声。
“所以说啊,这个满清入主中原,是中华历史的一个拐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劫数啊……”
此时的朱北国越说越深入,进入了某种忘我的状态,他居然离开了座位,一边渡步子一边侃侃而谈,就跟他平时在宿舍里给一帮年轻人讲历史故事那样:
“如果用一个形象词汇来形容大清的这个制度,简单说就叫‘族天下’。当然了,在这个族的内部,肯定也要分三六九等和高低贵贱的,但是你仍然不能否认,只要是抬籍入旗了,哪怕做的是最低等的包衣奴才,那也算是加入了统治阶层的,是其中的一员了,是统治阶级了,这就叫‘族天下’。
满人八旗永远当政,人数众多的汉人则被各种歧视,永远在野或者半在野,同时强调满蒙一体,优待拉拢藏回维等少数族群压制多数族群的汉人,此乃大清国之根本国策也!
所以,大清朝数百年来,汉人虽然人多,但政治地位底下,加上被有意识地治成愚昧贫困一盘散沙状态,于是这群人终陷于永世为奴之境地!各位,这是人家大清爱新觉罗家秘而不宣的祖宗家法啊!”
至此,朱北国已经是满脸严肃,他看了看窗外半晌没有继续说话,然后长呼出一口气,语气放平缓了一些,回头继续对大伙说:
“……若论起统驭之术,如此精妙的算计,比起以往秦汉唐宋明之一家一姓之治,自然是棋高一招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家一姓之治的统治基础,完全不能跟一族的统治基础相比嘛!后者的统治基础要广泛了一些,所以拥护者就多了一些,因此统治也就稳固了一些。
各位,说穿了,大清并不是爱新觉罗氏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以爱新觉罗氏为首的全体满人的天下!
回想起大清前几代皇帝,如果站在人家的立场上看,果然都称得上英明二字,他们对这些事关国本的东西都是心知肚明并且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的,而乾隆皇帝则是此统御之策的集大成者,所以人家自号‘十全老人’,果然很是得意啊。
本人纵观此君一生所作所为,后人虽多有诟病,但若论起他的人生和政绩,咱们也不得不承认,人家勉强也算是对得起这个称号的……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后来西风东渐,让这个本来有望千年一统的大清江山,遇到了李鸿章当年给西太后奏折里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洋人来了。
在大清的统治者眼里,洋人不仅带着厉害无比的洋枪洋炮,最可恶的是,特么的居然还带着扰乱人心的西学!什么普世价值啦,什么平等自由啦,简直就是乱人心扉的毒药嘛!
所以形势逼人啊,后来拜上帝会兴起,天下大乱,于是从咸丰朝起到西太后,都不得不重用曾左李张等诸汉臣,注意,这是动摇国本之举!但也是无奈之举……
不过呢,你们别小看那西太后,人家老太婆看人的眼光是很准的,用人也算得当,因为她深知那些个只知道提笼溜鸟抽大烟的八旗勋贵们是不能依靠的。
顺带再推而广之一下下——各位知道不知道?作为汉人的左宗棠率军平定西北之事?一路上其杀戮之重,足以动摇大清满蒙一体优待回维的国本之策,但朝廷为了救燃眉之急,也只能容忍。
那时西学入境,大清为列强所环视,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做起了洋务,而这些汉臣们呢,果然多是才智之士,人中翘楚,糊裱匠的功夫也十分到位,搞洋务数十年下来,这个大清国居然出现中兴迹象。
各位,当时大清国的鸡滴屁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呢!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北洋水师还是亚洲第一!俺就问你们,那个大清国牛叉不牛叉!
但是,糊裱匠的功夫再高也是糊裱匠,从本质上讲,这群人也只能顾得了面子,改不了里子,更挡不住里子的糜烂!
待中日甲午一战,大清国的巨婴本质就原形毕露了,国人终于开始逐渐觉醒,直至庚子国难,东南互保,这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等这位老佛爷一走,由于形势所迫,一群皇族们从后台遥控变为直接到前台执掌权柄,于是那一群汉臣精英糊裱匠们也被迫离开了朝堂,然而,那帮皇族虽然位高权重,身份高贵,但果然如当年老佛爷所评判的那样:他们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
还因为当权者不学无术,若论统御之术,朝堂里其实就是武大郎开店——不能有比自己高明的人,于是在这个大清国的官场上,一帮马屁精身居高位,越是聪明有能力的越在下层——而最有能力且顶级聪明的人,则在民间,于是短短不到十年,天下诸事糜烂,大清是内外交困啊。
最终大权自然就旁落下移,终于落到那位实际掌控了北洋新军的袁大人和他的将佐幕僚的手里。
此时的大清朝堂上,除了皇族内阁那几个酒囊饭袋,就只剩下幼儿宣统和年青的裕隆皇后这对孤儿寡母了,此时,民间又是离心离德,乱党四起,显然这个大清国再也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了。
果然,因为一个偶发的金融危机事件,导致川人保路,武昌枪响,泱泱大清,党人据有地方,北洋逼宫朝堂,于是这满人的花花江山,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更新,151 无可奈何花落去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