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说到,翻云覆雨逞机变,急流勇退登仙籍。
说起中华的文武双庙,当然还是文庙圣人的名气大些,孔孟之道嘛,文庙十哲七十二贤抢破了头,连苏东坡都混进去过吃冷猪肉。不过这武庙也不差多少,十哲六十四将,竞争非常激烈。但这双圣嘛,从来没有换过,至圣吕望,姜子牙没办法,占着先发优势呐,三代之上,圣人辈出,文武周召,那是不可尽数,子牙公与圣人们站在一块儿,自然也是圣人。这亚圣张良,子房兄,就是今天要说的主角了。(这两位能占双圣,与孔孟的《论语》《孟子》盛行天下一个道理,子牙有《六韬》,子房有《三略》,虽说《三略》号称是黄石公写的,但大家没见过黄石公,眼见着是子房兄传下来的,这托古也不是什么罕见套路,大伙儿都懂的。虽说《孙子兵法》在军事上价值更高,但是,孙武的战绩差点成色,仅凭五战五捷灭楚一战很难服人呐。)张良不但是兵家圣贤,也进了道家的神仙谱,被尊为“凌虚真人”。(真人算尊位了,龙门道祖师丘处机,就是“长春真人”。)张良在功成名就之日急流勇退,访道寻仙,一直是中华自古以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典范,他的后世子孙张道陵,开创了中华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教。(所以,张良等于一人报两门,兵家、道家双圣,也是后世同类人物的天花板,比如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李世民称赞房玄龄为“吾之子房”,而朱元璋的“吾之子房”是刘伯温,而石勒的谋主张宾,年轻时自比张良。。。不过,在张良自己的那个时代,道教还没有兴起的年代,故事里他动不动就穿上道袍、碰到老道,我总觉得怪怪的。)
从历史上看,张良与刘邦的相遇很平淡,远没有韩信与刘邦那么有戏剧性。演义也没有玩出什么花来,说是刘邦派手下第一谋士---郦食其去说韩王韩成想骗张良过来,而张良本人也非常配合。(张良本来就是韩国公子,是反秦的中流砥柱之一,早年“博浪沙一击”使他名震天下,后来“桥下三纳履”又使他名声上了一个台阶。在反秦风起云涌的岁月里,他扶持了一个傀儡韩王成招摇过市。看起来当时的豪杰都深谙自己不挑旗的套路。只不过这也有利有弊,项梁扶立楚王心就玩砸了,给项羽挖了个巨坑!所以说,张良与刘邦,一见如故也罢、从前有私也罢,反正是对了眼了,从此鱼水之欢。但是张良还是灵台清明,没有被眼前的热络迷花了眼,一捱天下底定就飘然而去,羡煞了后世的名利中人。他是深知被权力侵蚀的可怕呀,再亲密也防不住呀!)一直说汉三贤是萧何张良韩信,其实韩信是军事专才,论政治一塌糊涂,真正可以一起比较的是萧何张良陈平。(历史上陈平归汉是很后来的事,他的事迹也主要是刘邦身后了。但演义不管,演义把陈平弄成身在曹营心在汉了。)于是,为了突出戏剧性,三大谋士以奇怪的布局开场了。萧何一直留在刘邦身边;陈平一直留在项羽身边;然后张良在两边窜。就这个阵容,亚父能耐再大也顶不住呀。(当然,韩信还在当他的执戟郎,连观看棋局的资格也没有。)
这三智---张良、萧何、陈平,正好代表不同势力,张良代表旧贵族;萧何代表丰沛从龙集团;陈平代表寒门。(这三位可谓当时智谋是巅峰,韩信与他们一比,如同稚儿一般!这里既然说张良,不如将另二位一并表过。萧何没什么可说的,就是一乡党,网上有神论,说为什么一个小地方会出很多大神?明显指刘邦的丰沛集团与朱八的淮西集团。看起来就是千里马常有而平台不常有。很多站错队的牛人泡也没得冒就灰飞烟灭了。大内卷国,人才有的是、卷得起!至于陈平这货,一直以来都是有才无德的典范,朝魏暮楚、昧金盗嫂,还偏偏就是这种人混得最好,到后来旁人都完蛋了,他还有本事扫诸吕,真是待机时间超长!祸害遗千年嘛。这种人自己没有下限生存率高,旁人知道他没有下限又怕他,真是出场自带光环呀!这就是一个毒士人设、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后世看来,萧何的名声要比陈平好太多,后来的兰陵萧氏,即认萧何为祖,出了两朝皇族---南齐南梁。大辽后族,也以萧何为祖。其实后世多数皇族,基本都会在汉朝认个祖宗,这个也是大汉的牛逼之处,比如,“非刘不王”后,光姓刘的就建了很多朝代。再比如,曹魏认曹参、夏侯婴,司马家世代汉臣,大隋认杀项羽的杨喜为祖,大唐认汉将李广为祖,大宋认汉朝神仙赵元郎为祖。。。独独元明清。。。所以这仨都有蛮夷气息是说得通的。)
BC206年自从张良在鸿门宴大放异彩之后,刘邦被赶到汉中蜀地,项羽在咸阳建立朝廷的一段时间,依然可以称为“张良时间”,他在这段时间里的表演,远超他今后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可以说是把天下当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就站在舞台中间!自汉王因着陈平妙计逃离鲜艳前往巴蜀汉中、南郑褒中,张良是一路相送,(显然他是刘邦的铁粉、迷弟,把自己名义上的主子韩王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最后当他向汉王刘邦告别时,刘邦自然是万分不舍、不想让张良走,张良却一脸正色,“千岁是想一辈子呆在这里呢还是想得天下呢?”刘邦自然要装逼,张良又说“那么千岁打得过项羽么?”刘邦马上就萎掉了。张良才道“当务之急,项羽想干你怎么办?长远之计,日后想干项羽怎么办?”刘邦只有眼睛眨巴眨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张良笑着竖起了三个指头道:“良此去,要为千岁办三件大事:第一件,烧掉我们进川的栈道。彻底绝了项羽的怀疑!代表汉王部决意老死蜀中了!”刘邦大惊“那我们出去怎么办?”张良回“你出不去,项羽也进不来呀。你觉得你出不去比较重要还是项羽进不来比较重要?”看看刘邦不说话了,接着道“第二件,劝说项羽东归。这样一进一出,兵马锉动,才能搞得天怒人怨、民心慌慌,他自顾不暇才不会有精力对付你。同时将来汉军一出不必直接面对项羽。”刘邦喃喃道“能么?”张良不理他接着说:“第三件,寻访一位能敌得过项羽的英雄前来相助。”刘邦大喜“真有么?”“一旦寻访到,当持我角书前来相投。”说完就离开了,张良沿栈道出川,一路放火焚毁。(这是条古栈道,自古蜀道难,大概是古蜀帝修的,当年大秦以金牛入川骗得五丁开山。)早有看守栈道的三秦王军士前去报告,经探访得知入川道路全部烧毁,不但三秦王章邯、司马欣、董翳松了一口气,项羽也放下心来。(第一件大事,成!)
且说张良投了咸阳,一边在民间寻访高人,一边窥测朝廷。接着就得到消息,项羽恼恨韩王成的臣子张良去帮刘邦,就把韩王成给杀了。张良大哭祭拜了韩王成,从此就一心一意地与项羽作对了,也绝了从朝堂上影响项羽的心,只是在暗中窥测机会,一边扮成个疯道人,走街窜巷,结交孩童。果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项羽等诸侯祸乱关中,民情激荡,忽闻有人上疏《治安策》,一看是执戟郎韩信,顿时大怒,斥责下殿。韩信本想博一个出身,没想到项羽的倔脾气犯了,亚父越推荐本王越不用!张良暗暗找来《治安策》一看,心说大才呀!“此人是磻溪子牙、莘野伊尹,真大将之才,天下之奇士也!我若得此人,着数句言语,管教他弃楚归汉。”一打听,原来是鸿门宴上的执戟郎!(历史上,真实的《治安策》,是后来的贾谊所上。就是让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那人。)恰在此时,朝堂上范增被陈平撺掇到彭城去安顿楚怀王,留出了空挡,双方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m.xqikuaiwx.cOm
张良遂主意打定,开始用计。他在小孩中传唱童谣:“今有一人,隔壁摇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另一边,他准备了一口宝剑,好去见韩信。结果童谣理所当然地传到了项羽的耳中,并且不出意外地打动了项羽这个本质上是个文青的心脏中柔软的地方!“朕虽得天下,而不归故乡,就如着锦衣而夜行也。”一切不是以炫耀为目的的成功都是装逼!于是朝议迁都彭城,众大臣苦劝关中形胜之地,但项羽乾纲独断,谁也不听,亚父又不在,谁劝得住霸王!有谏议大夫韩生苦劝不听,忿而下殿,也是气急了临了咕了一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果然矣!”项羽不解意,问陈平“他什么意思?”毒士陈平不介意送项王的忠良去地府,因此说:“此讪上之言,其意以猴比王,说言猴虽着冠帽,心非人也;又言狝猴心不耐久,戴人衣冠,心实急躁也,冠子戴不破,非自己弄破不可!”这个话毒啊,这是诛心之论,这话一出,韩生活不了了!果然,霸王大怒,烹了韩生。迁都之事,谁还敢说半个不字?(第二件大事,成!)
另一边,张良则去寻访大贤韩信,他再次装扮成老道,挟宝剑、弹剑作歌,“红粉赠与佳人,
宝剑卖英雄,浩然一口气,当与天地同。”韩信正郁郁不得志,看到有老道用眼神撩拨自己,不耐烦道“你什么意思?”张良一恭到底,“我观将军,正是凌然天地大丈夫;此有宝剑,恰好给予将军。”韩信道“韩信自归楚以来,无人识某为何如人,今见先生持宝剑而见谕,深蒙过奖,信何敢当?愿求宝剑一观。”把来一看喝了一声彩“果然好剑!不知此剑何名?”张良道:“某祖上公卿世家,传下三口宝剑,一名‘天子剑’,一名‘宰相剑’,一名‘元戎剑’。”又道:“持‘天子剑’者,需‘仁、孝、聪、明、敬、刚、俭、学’八德俱全也。持‘宰相剑’者,需‘忠、正、明、辨、恕、容、宽、厚’八德俱全也。持‘元戎剑’者,需‘廉、果、智、信、仁、勇、严、明’八德俱全也。另两口已所售得人,此即为‘元戎剑’,正与将军得佩。”韩信听得心驰神往,不由道:“未知仙长将‘天子剑’与‘宰相剑’售与何人?可得闻乎?”张良曰:“‘天子剑’前卖与丰泽刘沛公,‘宰相剑’卖与沛县萧何。”韩信听罢笑曰:“先生已将宝剑卖与汉王、萧相国,可谓得人矣!今将此‘元戎剑’,欲卖与小子,但信素无重名,又无为将八德,不亦负此剑乎?”张良曰:“据将军所学所养,虽古孙吴穰苴,不能过也,但未遇识主耳。昔千里马未遇伯乐,杂于槽枥之间,遭入奴隶之手,与常马等也。即今将军碌碌人后,未遇识主,不知其为元戎也!苟得遇识主,言听计用,枢动天地,变化风三,坐镇中原,出警入跸享九袭之荣,极人臣之贵,则非今日之碌碌也。”
韩信见张良说到此处,不觉长呼慨叹,触动心思,张良又曰:“将军不必如此!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佐,以将军之抱负,岂可按迹衡门,为淮阴一钓叟耶?”信又长叹曰:“先生今晚来见,语言动人,议论出众,非独卖剑,决有深意也,先生非韩国之张子房乎?”子房离席起谢曰:“久慕重名,不敢遽见,今晚拜候,实有深意,将军看破,岂容自隐?小子便是张良。”韩信大笑,握良手曰:“先生天下豪杰,人中之龙也!我欲弃此归汉,但不知先生有何见谕?”良曰:“汉王实是长者,暂屈褒中,终成大事,将军肯从愚见,我有角书与将军为蛰。”(这就叫听君一席话,胜于一席话。等韩信归汉后,自然不会无聊到去看刘邦萧何的剑,这不过是张良的话术,韩信如果不上套,张良自然有其它方法引他上套,什么‘天子剑’‘宰相剑’听听罢了。大家都是聪明人,说破就没意思了。也就是韩信本就不满,张良不过借机推一把。第三件大事,成!其实,这种所谓名臣说良将的话术,也是评书老先生的套路,我们可以在“严子陵说邓禹”、“刘伯温说徐达”中找到类似的影子,但不管怎么说,“张良说韩信”,无论时间、实力、逼格均排第一,应该是没有人有意见的!)
张良心事得逞,就飘然离开咸阳,利用自己的名声,替汉王游说各地诸侯去了,纵横各国,替汉王捞取各种实利。真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一刻不得闲呀。此后于外替刘邦勾兑诸侯、坑项羽,于内替刘邦出谋划策、防韩信,作为刘邦鼎定天下的第一功臣,当之无愧。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烈火烹油之日,抛却尘世,在黄袍山寻得一处绝佳风景隐居下来,随后与神仙赤松子云游四海,寻访天机,据说登仙去了。不但逃过了功臣清洗,也不烦诸吕之乱,真是“但求本心、逍遥天地”,何乐而不为?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今河南开封东南)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间封为“凌虚真人”。这真是,“功名只在利上求,返璞归真终是道,多少世上权贵客,机关用尽未得好。”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人间百戰更新,第206章 楚汉相争之亡秦必楚4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