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朱元璋平复了一下心情又问道:“刚才你说户籍制度,卫所制度,都有问题,问题何在?”

  “父皇的政策,都是按照开国之初的情况制定,此时百业凋敝,让百姓各安其职,自然是有好处。”

  “可坏就坏在,一旦入籍,便无法摆脱。军户的子孙永远是军户,匠户的儿子永远是匠户。”

  “比如军户,每个卫所辖区都是固定的,现在的军户分的田多,几代之后,军田远远不够。”

  “军户无地可种,又不能从事其他行业,若是父皇,父皇又该如何?”

  朱橚反问道。

  “若是咱的话,……”

  朱元璋说不下去了。

  “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造反,要么逃籍。不管是哪条都会造成大量的流民,这也是儿臣方才所言大明国运最短百年的缘故。”

  朱元璋说不下去,朱橚干脆挑明了说道。

  “五弟,不可胡言。”

  朱标没想到平时看起来柔柔弱弱,都不敢大声说话的五弟,今日居然口出惊人之语。

  “是不是胡言,太子殿下,岂会不知?”

  “除非那些军户、匠户们各个都是君子,君子固穷,宁远饿死也不铤而走险。”

  说道到最后,朱橚面露不屑之色。

  “狗屁君子固穷,饭都吃不上了,谁会管你是大元还是大明。”

  朱元璋从乱世中走来,怎么会信君子固穷这种鬼话。

  “我中原百姓,都是良善之民,只要有一线生机,非到迫不得已,都不会造反,也不愿意离开家乡。”

  “父皇的政策眼下看都是好的,但并不适用于后世。”

  朱橚对朱元璋的话十分赞同。

  “若是咱的政策不好,后世子孙后代改了便是。”

  朱元璋对此倒是十分看得开。

  “祖训有言: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有了父皇这话,子孙后代便是想改,顶多只能小范围调整,治标不治本啊。”

  可惜打脸来的太快,朱橚立刻将他组训里的话背了出来。

  一听这话,不但朱元璋脸色尴尬,其他众人也都不知道说什么。

  一时之间,大本堂静了下来。

  “对了,方才咱听宋先生说,你有经济学,那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轻飘飘的一句话,便把这些事情给带过去了。

  经济学?!

  三个字,立刻让大本堂的众人齐刷刷的看向了朱橚。

  此时的经济与后世不同,经济是简化而来,经邦、经国,济世、济民,是为经济。

  有一句著名的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就连胡惟庸这个丞相都不敢说自己真的懂什么经济,更不用说后面加了一个学。

  儒学、农学、医学,在古代加了这个字,可是自成一派的意思。

  吴王不过十五岁,居然敢说自己有经济学?!

  “没想到宋先生果真大才,吴王年方十五,便已经懂得经济学。”

  胡惟庸阴恻恻的开口说道。

  朱橚微微一愣,胡惟庸这个时候怎么突然跳出来了,紧接着明白过来,这家伙是感受到威胁了。

  在他想来自己这个年纪,哪里能懂得什么经济,肯定是宋濂等人教的。

  “胡大人,吴王之经济学并非我等所教,他所言之经济与三纲八目截然不同。”

  宋濂当然不愿意背这个锅,当即微微拱手,开口说道。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可以认为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能达到的基本可以认为是圣人。

  八目,是实现三纲的途径。

  从格物致知,到意念真诚,端正心思,修身养性,然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八目,说的都不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先不说其他,格物致知,可都做到了?”

  “天下士子每天在学堂熟读四书五经,十年寒窗,一朝中举,又有几个知道如何做官?”

  朱橚看了一眼宋濂说道。

  “殿下此言大谬,先知而后行,乃是朱子倡导,不知如何能行?”

  结果宋濂还没有说什么,胡惟庸身后一个官员,便开口反驳道。

  “朱子所言也不全是对的,我有两个例子。”

  “赵括熟读兵法,长平一战战国大败,留下纸上谈兵的笑谈。”

  “我朝魏国公,出身行伍不懂兵法,却能将百万之众,攻灭大元,辅佐父皇建立大明。”

  “既然你说,先知后行,为何赵括大败,魏国公却能建功立业?”

  朱橚反问道。

  “这赵括虽然熟读兵法,可不知变通,是个无能之人。魏国公乃是天纵之才,自然能够大胜。”

  那个官员立刻回答道。

  “人云亦云,赵括虽然留下纸上谈兵笑谈,可并非无能之人。”

  “长平之战乃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秦国以武安君白起为将,赵括虽然中计,可被围四十余天,依旧能够阻止突围,若是无能之人,早就在乱军中被杀了。”

  “本王以为,知与行不可分割,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

  “婴儿在学说话的时候,也是每日听到大人说话,开始模仿,他们不知何为说话,也不知是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是从模仿开始。”

  朱橚随便举了两个例子,便驳斥了那人的观点。

  “吴王此言不对,我等初入蒙学,便是从三百千开始,读熟之后,先生才开始教写字。”

  “这岂不是正说明,先知后行才是正理。”

  另外官员出列说道。

  “你举得例子不错,可惜你忘了,得先有三百千,才能教授给学生。”

  “没有前世之人作出三百千,如何教授学生?”

  “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先民通过多年的劳作,总结出了二十四个节气。”

  “若是没有先民的劳作,如何能总结出二十四节气?”

  “这便是行而知之,岂有先后?方才宋先生说格物致知,先格物才致知,若是如你等所言,岂不是先致知而后格物?”

  朱橚反问道。

  “这……”

  那个官员被朱橚说的哑口无言。

  “吴王殿下,格物致知顺序并没有错,不过先人已经替我们格物,我们只需致知便可。”

  胡惟庸虽然不知道为何宋濂等人,要把朱橚推出来说今天这番话,不过他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觊觎他的位置的。

  “那依照丞相之言,天下之理先人都已经掌握?”

  朱橚反问道。

  “自然不是,不过虽然没有全都掌握,不过也都差不多了。”

  胡惟庸当然不会把话说死。

  “天高几何,地厚几分?太阳为何东升西落,太阳究竟是什么?”

  “满天星辰高挂天空,为何不坠落于地,扫把星七十余年出现一次,每次出现的扫把星是不是同一个?”

  “人皆言天圆地方,太阳落下去了哪里?大地可有边界,我大明距离边界有多远?”

  “人为何会有生老病死?”

  “若是丞相能回答本王的问题,再试着回答一下屈原的天问。”

  胡惟庸这话简直可笑,朱橚随随便便就可以问倒他,更不用说还有一个屈原的天问。

  “你少东拉西扯的,咱问你的是,你说的经济学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见胡惟庸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作答,心中大爽,不过现在还不是收拾他的时候,便扯开了话题。

m.xqikuaiwx.cOm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四哥挺住!妙云被我截胡了更新,第4章 知行之辩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