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在漠北发布的求贤科举令,在漠南漠北引起了轰动。
毕竟这次科举不需要别人的推荐。中原现在虽然有科举,但是需要世家官员或者勋贵的推荐才有考试资格,不然是没办法考试的。而且每次招录的人数比较少,只有几人或者十几人,机会比较少。
现在草原隋国居然对科举进行了改革,可以说吸引了很多中下级别的人才,包括现在的很多吏员也都拿起了书本,准备按照科举报名的方式进行报名考试。
情报司近卫军和东厂的密探们也拿起了报纸,到中原各个村庄城市去宣传,短短一个月,关中地区山东地区也都收到了消息,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很多有想法的人都开始准备起来了。
长安城
立政殿
又一次上朝
“启禀陛下,现逆隋到处宣扬在草原进行科举的消息,很多人准备往草原赶考。臣以为当进行制止,封锁边界,禁止其参加隋国的考试。”长孙无忌上奏道。
“是啊,陛下。现在各地议论纷纷的,还有很多人准备前去,此举不当啊。”另一位世家官员也提出奏章。
周建武心里膈应的要死,老子要整科举,你们全反对。甚至因为这个还做掉了前朝。现在又要禁止,我禁止的了吗?这个是害人前程的事情,天下寒门数量还是很多的,惹毛了他们,自己也不好受。
想到这,看了几眼程咬金,程咬金接到暗号,立刻出列说道,“这有什么啊,他们是明年六月进行科举,我们明年三月也进行科举不就行了,先把好的人才选拔完,剩下的随便他们嘛。”
众位大臣一听朝廷也要大规模搞科举,立刻反对,
历史上,唐朝科举选拔的进士数量在科举大规模推行后是最少的,总共科举268次,招录的进士7448人。平均每科只有27个人。而且唐朝的进士大多是世家子弟,《新唐书》记载的830名进士中,士族子弟达到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出身的109人,占13.13%,两者合计84.10%。寒门进士共132人,占总数的15.9%。这里的寒门也不是老百姓,而是两代无官员的书香门第或者名宦后代。
这种情况一直到宋朝明朝才解决,通过大规模扩招进行,最高的时候每科录取三四百人。当然考上进士只是一个名誉,要有官位空缺才能填补上来。
“大周已经有科举了,也不需要改来改去的了。至于武举就更没必要了,现在朝廷强兵猛将这么多,不能穷兵黩武啊。”一名御史上前上奏说道。
“是啊,陛下,现在朝堂的官员已经足够了,再招录了,往什么地方安排啊。”
“陛下,朝廷这两年中央刚裁撤一大批官员,如果现在扩大科举的话,那裁撤的官员如何安排呢?要知道他们可是为朝廷立过功劳的。”
周建武也有些无奈,这两年朝廷为了节省开支,一直在裁撤官员,中央官员现在只有六百多人,一大半都被裁撤掉了。如果真的扩大科举的话,以前的人会有怨恨的。
“那你们说,该当如何啊?”周建武脸色不悦的直接问道。
“陛下,当通知各地官员,不准给科举人员开放路引,封禁边境,不准离开。”
很多大臣们听到了也纷纷赞成。
皇帝见到房玄龄不说话,问道,“房爱卿,你有何建议啊?”
房玄龄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首先边境太过漫长,大路没有还有很多小路,如何封禁的了啊?其次选拔当官乃是士子们的期望,朝廷如何能够强制制止呢?只怕到时候会闹出什么乱子。”
这些事情皇帝也是知道的,你阻挡了别人的前程,自己又不用,总不能让别人受苦受累一辈子吧。这样得到的只能是怨恨。想到这,不由得又对杨政道产生了不满。
“萧瑀你说呢?”李世民又问道萧瑀。
萧瑀让唐俭给姐姐带信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再加上也不想和草原闹翻,所以恢复了官职。
“陛下,臣以为封禁措施不当。自古以来断人前程的事情不能做,何况是这么多人的前程。不过臣认为可封锁消息,严查散布消息之人。至于得到消息的人,暂时臣也不知道如何处置。”萧瑀缓缓的说道。
周建武也是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萧瑀的意思,封锁消息肯定是下面的世家去做,这个事情对他们影响是最大的。但是要有一个好理由。
“陛下,臣以为隋科举居然招录女子,实乃大缪,还说什么男女平等。报纸上面还说开设一些学校,行政方面的就算了,居然还给工匠们的奇淫技巧开设学校,实乃昏庸不堪。我们也要加强宣传,让百姓们认清事情的真实情况。”杜如晦站出来说道。
众位大臣这才想起来,报纸上说科举男女不限,刚开始没注意,现在经过提醒才想起来。于是又是对隋朝的一番抨击,有人甚至要出兵草原,剿灭逆隋。
皇帝也是很无奈,虽然上位以来,用关陇集团压住了世家,朝廷大都是关陇世家的人,但是这个事情他们两方利益都受损了,自己也不能在这么多抗议声中推行方略。
前段时间提出的建立军校都被关陇世家驳回了。本来大家就是世袭的军职,现在学校培训了,那子孙后代岂不是不能顺利的当军官了。
兰陵萧家和杨政道联姻的事情也知道了,不过也没有办法。自己不嫁女儿总不能让别人也不嫁吧。再说了,自己想给儿子女儿们找个世家的,他们都不同意。
见到朝堂议论纷纷的,周建武也有些心烦,御史出来大喊,“肃静!!!有事启奏,勿要扰乱朝堂秩序。”
众人听到御史的话,也纷纷安静下来。
见到也商量不出来什么了,周建武便让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负责此事,便退朝了。
长安城内也是众说纷纭。
随着几期报纸的推广,特别是上面书写的《三国演义》故事书籍,长安城内也催生了一门说书人的营生。很多酒楼也都安排了专门的人给客人读报纸以及说书,来增加客流量。
再加上隋国密探的大力宣扬,长安城内倒是传遍了隋国发生的事情。
一处酒楼,几个学子模样的人就在聊着此事。
“你们听说了吗?北朝居然要科举。而且还让女子参加,真是荒谬。”
“听说了,说是不限出身,那岂不是奴籍都可以去了。他们还真是缺人啊。哈哈。”说完几人嘲笑了起来。
“别说奴籍了,说不定妓女都能当官呢?哈哈”旁边的一个人猥琐的说道。
又是一阵笑声传来。
随着时间的推广,长安城也分成了两派,一伙人认为不限出身是对科举的侮辱,一帮下等人如何能位列朝堂之上,这些人多以世家贵族后代为主。另外一伙人则认为这是普通老百姓往上爬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推荐直接报名就可以参加考试。而在中原科举是需要权贵推荐才有考试资格的。m.xqikuaiwx.cOm
所以很多底层老百姓也是蠢蠢欲动,因为百姓也知道,刚开始肯定是比较好考一些,等过几年人招齐后,必然会压缩名额。现在漠南漠北那么大的地方需要多少官员啊,可以说去了就有机会啊。
平康坊
北门之东
平康坊分十六个区,其中北门之东是烟花女子聚集之地,分南曲、中曲、北曲。其中南曲中曲多是优妓,来往的多事王公贵族、官宦世家之人,北曲也就是一曲,来往的都是寻常百姓,姑娘也多是逃田的无籍户。
南曲的女子多以才华著称,要能和王公贵族,进士官僚谈天说地,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可是在这才华的背后,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严厉的鞭打。
平时的外出也收到严格约束,除了受客人邀请出行外,每月仅可外出三次,而且要向假母或者都知缴纳一缗钱的押金。
很多人也想要逃跑,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跑的出去的。要么就是年老色衰后找一人嫁了。就像白居易诗词中描写的一样,“名属教坊第一部,”可是却“老大嫁作商人妇”。
潇湘馆的霍小玉也看到了隋国发布的报纸,是一个士子带进来没有带走的。看到上面的科举说是不限男女,不限出身。她也知道了,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可以说一辈子唯一一次机会。如果抓住的话,就逃离了苦海,如果抓不住的话,一辈子就完了。
霍小玉从小就被卖到潇湘馆,都知看到她清秀可人,奇货可居。便每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进行学习,不仅这些,还要学习时政策论,因为要和科举士子谈天说地。
很多士子有很多问题都向南曲的仙女们请教。
吃了那么多的苦,才华霍小玉从来就不担心,她担心的是如何能够到达定襄。现在手上地图都没有。路途遥远,如何远行呢。
眼看就要到了梳拢了,现在只是陪酒唱歌,再不走的话,就真的要接客了。
想到这,忧愁再次爬上了眉梢。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杨正萧太后漠北剑客更新,第85章 科举消息公布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