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和尚,本名叫做姚广孝,出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年),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人,从小敏尔好学,热爱吟诗作画。十四岁时削发为僧,法号道衍。奇怪的是,作为一个和尚,他原本应该每日在寺庙内诵经念佛,可他偏偏却又拜了一名道士为师。更奇怪的是,他的师傅却也不炼丹修道,而整日研究阴阳纵横之术,因此姚广孝跟着他学到的也就是这些。
所谓阴阳纵横之术,其来源已久,乃诸子百家之一,其所涉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算卦占卜、阴谋权断等,可谓是包罗万象。wWw.xqikuaiwx.Com
可是,自西汉时期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阴阳学说就被当作为歪门邪道,而学习之人也不会是什么正经人。确实,相比于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阴阳家们往往心怀改朝换代之谋略,对于统治者来说,这实在是不利于天下之太平,所以被一再贬低也在情理之中。
就这样,姚广孝身为一名和尚,却不务正业,整日研究阴谋决断之术,在别人眼里,他简直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
可他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找到朱棣,并为其出谋划策,就是为了实现那个在他心里掩埋已久的理想。
另一个梦想的实现
据报,北元蒙古的残余势力屡犯边境,图谋不轨,严重威胁到周边的安宁,于是,朱元璋决定给他们点教训。
可是,派谁去呢?
这个时候徐达、冯胜、李文忠等名将已相继去世,汤和年事已高,不堪此任,蓝玉狂傲自大,目中无人,朱元璋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更不会派他去。
那究竟该让谁去好呢?朱元璋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终于,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定能忠于朝廷、忠于自己的人,他一定能堪此重任,这个人就是朱棣。
这时的朱棣已经驻守北平十年有余了,他虽然和蒙古人打过了大大小小无数次交道,可他还从未真正意义上地作为军队主帅率兵出征。在此之前,朱棣曾多次参与征战蒙古,但军中主帅皆是徐达、冯胜、常遇春等开国元勋,朱棣对此毫无怨言,他也没有摆出过我是皇子,是朱元璋儿子的架子,因为他知道,在这些人面前,他不过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所以,他的做法是虚心听教,唯命是从。
因此,当圣旨传到北平时,朱棣再也坐不住了,他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那个埋藏在他心里的梦想终于有机会实现了,这一战,将是他向世人展示自己能力的绝佳机会。
出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燕王朱棣奉命征讨北元,他的对手是北元太尉乃尔不花,这一年,他三十岁。
在准备好粮草辎重,鼓舞完军心士气后,朱棣亲率大军出发了,可是,刚出发不久后,朱棣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敌人在哪儿?这看似是一个很搞笑的问题,可对于朱棣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蒙古有多大,看过地图的朋友都知道,而且元军是游牧民族,没有城池,居无定所。面对这广阔无垠的沙丘荒原,朱棣陷入了沉思。
三月,哨骑探报,乃尔不花的部队驻扎在迤都(在今天的蒙古国境内)。在摸清了敌人的确切位置后,朱棣立即挥师前进,不料,第二个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
当天夜里,天降大雪,能见度极低,且路面湿滑,极不利于行军,诸将领皆建议原地扎营,等大雪过后再度前行。可朱棣并不这样认为:“天降大雪,乃是天然的隐蔽装备,敌军断不料我军的来袭,因此他们的警惕性也必然大大降低,所以当加速前进,直奔敌营。”
到了目的地后,虽是重兵压境,可朱棣并未立即一举歼敌,而是派了部下指挥观童前去招降,自己则亲率大军紧随其后,奔向元军帐营。
这观童本是蒙古降将,与乃尔不花乃是故交,两人在相见后相拥而泣,不料身后喊声四起,朱棣出现在了两人的面前,乃尔不花见势不妙,急忙想夺马而逃,可他已经被明军团团围住。观童向乃尔不花提出了朱棣的招降之意,朱棣还以礼款待,并提出为了草原生灵的安定,愿与蒙古永结同盟,不再交战。
乃尔不花同意了,面前这个人英俊威武,气势不凡,他原本可以轻松地杀了自己,可他没有这样做,这使得他心服口服,表示愿与明朝和平相处,不再来犯。
就这样,没有大费周章,朱棣顺利地劝降了敌军。他本可以一举歼敌,可他并没有这样做,此时已经三十岁的朱棣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会喊打喊杀的楞头青了,他已经变得成熟了,他不愿再看到百姓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他只想以理服人。
孙子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现在的朱棣是极为强大的朱棣,他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还明白敌人是杀不完的,最重要的是收服人心。
消息很快就传回了京城,朱元璋高兴地说道:“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说完,还赏了朱棣一笔巨款,一张百万大钞。
对于朱棣来说,钱倒是无所谓,毕竟他也不缺钱,而且钱怎么印归老朱说了算,他就是印一个亿朱棣也管不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此他的地位将在老朱的心目中提升,他所扮演的角色将更为重要。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朱棣朱允炆更新,第4章 建功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