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我成了大明勋戚去读书>685 轩然大波 (二合一)
  纳哈勒是天圣汗也先的长子,放在汉人王朝的传统观念里面,几乎可能称得上是储君。虽说这个长子并不得也先的宠爱,他更期望次子阿失帖木儿继承汗位,但长幼有序这种东西不会随着人为喜好改变。

  目前纳哈勒身边兵力,武锐粗略推算大概在一万人出头的样子,就算有些强壮牧民被临时裹挟征召入伍,总体上数量最多也就两万左右。

  武锐的三千营跟冯正的福建卫,在这一场突袭中占尽上风,斩杀鞑虏万余人,自身伤亡估计不会到五千。而且只要能得到及时救治,大部分伤员能存活下来,实际与蒙古的阵亡比能达到一比五。

  当年大汉王朝宣称的一汉敌五胡,如今在大明王朝已经无比接近实现。

  当然,这里面占据着了突袭的优势,以及纳哈勒部本身就算不得蒙古精锐,又经历过一场大战逃亡千里,双方实力其实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

  纳哈勒部目前就是一条落水狗,追杀痛打他们有着极高的收益。可问题是从博罗的话语中,武锐认为天圣汗也先的蒙古主力,恐怕已经非常接近八河地区这块瓦剌部族的祖地。

  如果被纳哈勒部拖住,那么之前博罗等蒙古兵马逃亡千里的场面,会在武锐跟冯正两人身上复现。带出来的这两万大明将士们,有多少还能活着回到漠南蒙古,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说实话,就当前的战果而言,已经不需要去冒这种没必要的风险。可是身为一名军人,天然有着一股冒险主义精神,武锐期望能乘胜追击,彻底剿灭蒙古的辽东三万户以及叛臣女真三部!

  见到武锐脸上犹豫的神情,冯正大概能猜测到对方心中的担忧,于是乎开口说道:“武将军,三千营刚才跟博罗部进行了一场血战,很多将士身上负伤需要喘息的时间,不适合再继续追击纳哈勒部。”

  “福建卫的弟兄们相对来说状态要好上许多,要不由我们来追击纳哈勒,武将军率部暂且留在这里修整一番。”

  冯正给出了解决办法,同时眼神之中流露出一股期待。要知道八河地区一战,他刻意把舞台留给了武锐跟他的三千营,甘愿当一個从旁协助的配角。

  但福建卫的将士们可不是什么软柿子,相反丘陵多山的地形造就了他们坚毅跟冒险的性格,从古至今去挑战海洋等未知地带的省份中,福建的百姓始终占据着多数。

  武锐已经斩杀了博罗茂洛海,帮助定襄侯郭登完成了复仇,那么接下来该到了福建卫兵马的表演时刻,蒙古大济农纳哈勒就是下一个狩猎目标!

  说实话,面对冯正的话语跟请战,武锐的心中有着一丝犹豫。这倒不是说他不相信福建卫兵马的实力,相反这一路千里追击下来,对方的纪律森严跟执行力,完全不输于三千营。

  要知道三千营可是京师,换种说法能称得上禁卫军,福建卫仅仅是大明十三省中的地区卫所一员,却能拥有如此惊人的战术水准,着实是让人有些惊叹。

  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年沈忆宸出镇福建布政司,给当地兵马精神面貌带来了多么大的改变,就如同京师三大营从最初纨绔子弟的镀金地,变成了真正能征善战的虎贲一样。

  不过抛开这份信任,站在客观角度上面,福建卫终究是一支沿海的卫所兵马,丘陵山地也跟北方的广袤草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单独让他们去追击纳哈勒部,并且兵马还要少于对方,其中难度跟危险可想而知。

  但武锐心中更明白,冯正已经刻意成全了自己跟博罗茂洛海的对决,自己要是出言反对的话,那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思索再三之后,武锐还是点了点头道:“好,那就由冯将军率部追击纳哈勒部,我们两部要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稍有不对就得赶紧选择撤离。”

  “没问题。”

  冯正同样点了点头,福建卫是对于草原战争不太熟悉,可他们不是什么没见识的新兵蛋子,终究会在战场上证明自己。

  草原上战事打的火热,大明京师朝堂这边同样没有闲着,临时担任内阁首辅的商辂,按照沈忆宸离开之前的部属,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官场改革。

  首先便是内阁成员进行扩张,分别挑选了一名勋戚跟一名武将担任阁臣,并且为了防止出现武人当国的局面,明确规定内阁首辅一职必须由文官担任。

  勋戚人选上面,沈忆宸在离开京师之前,曾与商辂交过底。那就是不要选用德高望重的老家伙,比如说

  勋戚人选上面,沈忆宸离开京师之前,曾经跟商辂有过商议。首先不要选用位高权重的老家伙,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化,很难接受内阁主导的改革变法。

  另外绝对不能让徒有虚名的纨绔子弟进来,沈忆宸毕竟是在世家子弟圈子里面长大,非常清楚这群官二代们是什么德行,大多数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奇快妏敩

  商辂遵循这两点原则思前想后,最终推选了相对比较年轻的定西侯蒋琬。

  蒋琬为泾国公蒋贵之孙,因其父蒋义有病不能袭爵,他直接承嗣祖父的定西侯爵位。正统朝末期担任军职都督,奉命掌左军都督府事,随后又佩平羌将军印充任总兵官,出镇甘肃戍边。

  这份经历意味着蒋琬有边疆经验,不是什么纸上谈兵之辈。但真正让商辂下定决心推选的原因,在于蒋琬与一般只会打打杀杀的武将勋戚不同,他自幼聪慧涉猎书史,诗词歌赋什么的都能信手捏来,为武臣能诗者之冠,外界把他称之为“儒将”。

  要知道内阁终究不是什么军事部门,而是一个行政决策中心,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是很难担任阁臣。能文能武又年轻的蒋琬,毫无疑问是最为符合目标的人选,甚至没有之一。

  至于另外一名作为军方代表的武将人选,那相对来说就要简单许多,商辂毫不犹豫推选了五军营都督同知范广!

  范广是辽东人,正统年间世袭宁远卫指挥佥事,到了土木堡之变期间担任了辽东左副总兵,还曾在沈忆宸的麾下与鞑虏进行过数场大战。

  正因为范广表现较好,兵部尚书于谦把他给调回京师,提拔为都督佥事。天圣汗也先兵临京师城下的时候,范广担任了九门守将之一,冲锋陷阵英勇无比,极大提升了部下的士气。

  如果不是忠国公石亨表现的实在太过于亮眼,光芒遮掩了京师守卫战中的一众大将,可能范广将会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不过哪怕被石亨遮盖住了光芒,后续对蒙古的反击战中,他率兵追至紫荆关斩杀鞑虏数百,也足矣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嘉奖进升为都督同知。

  再后来范广奉景泰帝御命充任总兵官,一直就驻扎在边境的居庸关。单纯从履历上看,商辂觉得他作为军方代表简直挑不出毛病,并且范广为人正直这些年口碑极好,选他不会引发旁人的非议。

  扩充阁臣这项官场改革,很快就得到了包括皇帝在内的各方同意。毕竟这是一项做大蛋糕的举动,凭空多出来两块要是能落在自己头上,那简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说实话,商辂这么快推动官场改革,特别是首先拿内阁开刀,着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要知道权力这东西,越集中就越有价值,对于群臣而言最好是集于一身。

  阁臣扩充至七人,哪怕多的这两个人是内定人选,可谁又能保证坐上了这个位置上之后,还能维持着乖乖听话的状态,不想着更进一步生出自己的小心思?

  不管这个官场改革是沈忆宸的主意,还是商辂自作主张,恐怕这种无事惹是非的举动,到头来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虽说阁臣扩充很顺利就得到了各方同意,但是在阁臣人选上面掀起了很大波澜,特别商辂还把这两位新晋阁臣名额全部给了武将勋戚!

  文官集团可以忍受沈忆宸这种“非主流”出将入相,却无法接受纯正的勋戚武将入阁登坛。毕竟沈忆宸再怎么文官掌武事,他好歹是三元及第出身,走了翰林院这条传统晋升路子。

  一个粗鄙武夫,却轻轻松松站上了阁臣的巅峰高度,那简直就是对于文人十年寒窗苦读的侮辱!

  如果说商辂推动的内阁扩充改革,已经在京师引发了很大的争议,那么接下来他制定的官员致仕制度,堪称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七十致仕这项规定,放在明朝官场实际操作上面早就已经“荒废”,文武百官已经默认终身制。甚至就算自己主动上疏乞骸骨,皇帝如果不驳回几次挽留,都会被视为对于这名大臣的轻视。

  结果商辂把这项已经尘封的规则搬出来,以何文渊为首的文官集团,很难不把它往排除异己方面上联想。毕竟沈党官员基本上是一群年轻后辈,传统文官大多年龄在六十左右。

  要是按照七十致仕的规章强硬推行下去,有很大一批身居高位的传统文官将致仕回乡,显然这是对整个文官集团的巨大削弱。

  当得知这项消息之后,何文渊立马召集了刑部尚书俞士悦、工部侍郎赵荣、通政使乐恽等人议事,就连曾经被摆了一道了阁臣都御使王文,此刻都尽释前嫌邀请了过来。

  这些年何文渊跟沈忆宸之间,其实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那便是沈忆宸不再进行政治斗争,进一步削弱传统文官集团的势力。

  至于何文渊这边,同样不再找沈忆宸的麻烦,更不允许在政务推行上使绊子。于是乎双方就这么安稳度过了一年多时间,谁能想到沈忆宸率兵展开北伐,一向温和儒雅的商辂却主动挑起了战火。

  沈文渊就算再怎么不想跟沈忆宸为敌,到了这一步也不得不召集成员展开反击了。

  “诸位,想必内阁商中堂推行的官场改革,尔等都已经知晓了吧?”

  坐在主位上的何文渊,首先向到场的众大臣询问了一句。

  他的话音刚刚落下,性格相对比较火爆的刑部尚书俞士悦,立马就接话道:“京师都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吾等当然是知晓。”

  “这一两年来,吾等算是跟他沈元辅相安无事,却没想到对方却没有打算就此罢休。本官听说商中堂推行的官场改革,实则就是沈元辅离开京师之前制定的谋划,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对方想要赶尽杀绝,难道我们还束手就擒吗?”

  俞士悦这次算是动了真怒,要知道他可是历经数朝的老臣,单论资历在场众人里面,仅次于礼部尚书何文渊,如今已经年过七十五。

  按照商辂推行七十致仕政策,像俞士悦这种高龄官员,必然是第一批要求告老还乡的人选。俗话说人走茶凉,不管在位期间有着多么大的权势跟威望,一旦离任回乡就将一落千丈。

  更何况这些年朝廷新晋官员,基本上都是被沈党把持,远的不说,最近这一届科举的会试总裁,便是沈忆宸的铁杆成员徐有贞!

  面对俞士悦的怒火跟不满,何文渊并没有直接回答,相反把目光望向了阁臣王文,朝他开口问道:“王中堂,对此你怎么看?”

  王文要比俞士悦年幼几岁,不过明年也将年满七旬,按照新政的规定要致仕回乡。要知道王文担任阁臣可没多久,相比较当初的“三杨”内阁,完全可以称得上屁股都没有坐热。

  很明显在这一点上面,哪怕抛开传统文官集团的羁绊,何文渊跟王文都有着共同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遭遇了背刺,何文渊依旧不计前嫌把王文邀请过来的原因。

  现如今文官集团势弱,需要团结一切力量来对抗商辂,亦或者说沈忆宸推行的官场改革。王文身为阁臣中的一员,地位已然不下于礼部尚书何文渊,他将在这件事情上有着很大的话语权!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我成了大明勋戚去读书更新,685 轩然大波 (二合一)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