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大家也都没有太在意,很多人都知道治理黄河是多么大的一个工程,他们也都能明白这样的耗费人力物力的工程,说不定也就是吃力不讨好而已。
大明朝现在还在高丽用兵,梁国公蓝玉在西北练兵许久了,很多人多少能猜出来大明朝的下一个计划。更何况也不算是小道消息,很多人也都听说英示皇帝对于南洋诸地有想法。
再加上大明内部的治理,关于荆湘的进一步开发,或者是稳定辽东,甚至包括很多人有些刻意忽略的迁都北平等等,这里哪一项不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呢。
更别忘了大明朝现在在修两座帝陵,洪武皇帝实际上不是一登基就修陵,而是等到了洪武十四年才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只要洪武皇帝没有驾崩,孝陵就需要继续修下去。同样的道理,给英示皇帝修建的陵墓看似不需要着急,不过也确实在建。
包括升级为帝陵的大朱的东陵,现在也是需要配得上帝陵的规格,这也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这里头,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银钱。
其实不管是老朱还是小朱,要说小气也是小气,但是有些事情也不能小气。
已经修建二十年的孝陵,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可以说模宏大、建筑雄伟,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还有长生鹿千头。
老朱对于自己的陵墓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最初修建孝陵的时候,曾经先后调用军工十万人。现在不是修陵的高峰期,但是在那里依然有超过三万工匠。
朱允煐也没有标新立异,帝陵的修建有些时候也是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实力。
历史上曾说刘彻登基后开始修建孝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
朱允煐没有那么奢侈,他也不敢这么做,老朱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奢侈。但是孝陵的建造成本,肯定是要超过百万两白银的,甚至百万两白银也就是其中一部分。
老朱不得不重视啊,孝陵是他和马皇后的合葬墓,他最爱的大儿子就葬在旁边的东陵。若干年后,他最疼爱的嫡长孙也是要在孝陵附近安寝,这就不能马虎了,祖孙三代人的陵墓。奇快妏敩
大明朝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哪怕看起来大明朝现在国力强盛了不少,可是如果要说去治理黄河,那无疑也是一个浩大的功臣。
甚至在一些人的心里,觉得这样的工程并不逊色于隋时的大运河,那也是隋朝灭亡的一个原因。造福后代的工程,对于现在的王朝、皇帝,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情。
要说黄河,无数人对于黄河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
它滋润了黄河两岸、华夏文明的发展和黄河息息相关。也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或者典故,比如说‘黄河清圣人出’这样的一些说法。
只是很多人也都知道,黄河越来越不受约束,不断的决堤等等,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治理黄河,这可不是随口说说就行的事情,很多人都清楚这件事情的难度。
所以现在也就是小道消息,很多人并没有特别在意。但是据说,翰林院那边确实准备了很多,英示皇帝也垂询过。就算是看似不问朝政的洪武皇帝,也召见过翰林学士。
尤其是那个工部尚书严震直,这一位皇帝心腹好像对于这件事情非常认真和重视。
先不管这些人在想些什么,朱允煐现在也看似顾不得那么多的事情。不是忙着教育自己的子女,而是高丽那边的一些消息,从各个渠道也传了回来。
这对于朱允煐来说也是值得关注的大事了,他必须要认真对待才好。高丽那边的战事今年必须要解决,朱允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耗下去,今年在那边就会建立那个大明宗室的藩属国。
至于琉球中山国就不需要特别在意了,大明王师只需要派出几条水师战舰就足够了。朱允煐现在只需要等着,中山国国主很快就要都大明朝入朝请罪了。
中山国这样的小国,在大明朝跟前真的没有半点反抗的余力。
大明的实力强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情。只是就算大明朝国力强大,不过大明也需要应对很多的事情,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甚至有些时候也需要精打细算。
所以很多人会去怀疑英示皇帝治理黄河的决心,毕竟那件事情绝对不是什么小事情。很多人都很清楚,一旦开始治理黄河,那么就要牵扯到海量的资源。
这些事情还是让皇帝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去操心吧,他们需要治理好大明江山。
小小朱就不需要操心这些,坐在文华殿椅子上的小小朱看起来意气风发。
“二舅,咱的羽林孤儿这一趟可能去一些人?”小小朱毫不客气,看到徐膺绪后直接问道,“咱不只是要京营将士,咱更想羽林孤儿护卫中军。”
徐膺绪虽然有点为难,不过还是坚持说道,“回殿下,羽林孤儿到底年岁尚幼,此前抽调不少羽林孤儿随军北上,依臣看来,羽林孤儿难堪护卫中军之大任。”
小小朱也不逞强,不管是老朱还是小朱,都传授过小小朱一些概念。小小朱也知道他的身份特殊,他自然也知道很多的事情他根本不能去冒险。
小小朱点头,说道,“那就算了,羽林孤儿这一趟就不去了,还是留在营内演训。这一趟,还是让锦衣卫随行,中军都督府这边也是该拿出章程里。”
既然小小朱不要求必须带上羽林孤儿,徐膺绪一下子也就有着足够的底气了。
他最害怕的事情,无疑就是皇太子一意孤行。如果真的是那样的一个局面,很多人估计就要头疼了。
不过现在看起来还算不错,皇太子还是听得进忠言、劝谏,皇太子看起来也没有想要为难其他人的意思,这让不少人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周王朱橚也来了,虽然他是小小朱爷爷辈的。但是哪怕是周王,不过在面对小小朱的时候,朱橚也是可以摆正自己的位置。他现在是大明境内洪武皇帝最大的儿子不假,也颇受老朱的喜爱。
可是那又如何,他到底只是大明朝众多亲王之一。要不是洪武皇帝还在,朱橚也不会看来身份比较特殊了。
现在很多人都只认识大明朝的吴王殿下,知道那一位是英示皇帝的胞弟。周王,很多人差不多都给忘记掉了,或者说有意识的给忽略掉。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显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宗室里头也是这样,虽然现在是‘最长’,宗人令这个身份也确实让朱橚看起来更加的尊贵。
到了文华殿,朱橚干净利落的行李,“臣拜见太子殿下,太子千秋。”
朱橚这么做没问题,老朱在祖训录就规定了,亲王见到了皇帝、太子,先要叙君臣礼。没办法的事情,这是天家,有些事情就是不能马虎。
皇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在储君跟前摆身份,那显然是不合适的事情,朱橚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五王爷,不用多礼。”小小朱笑嘻嘻的站起身,朝着朱橚走去,“双全,给五王爷搬张椅子。快些,你就是不如王大伴有眼力,怪不得皇爷爷这些年一直不喜欢你!”
朱橚不说话了,以前在他父皇跟前的太监,哪能那么容易的伺候十来年呢。这何况这一位,还是当年朱允煐给安排在老朱跟前的。
大明朝的这两代帝王要是不讲究起来,一些外人看到了都会觉得心惊肉跳。
王承恩在朱允煐跟前伺候了十多年,但是这个英示皇帝身边的掌印太监,是洪武皇帝安排的。而跟在洪武皇帝跟前十来年的双全,是当初朱允煐给安插到老朱跟前的。
洪武皇帝要求机灵的王承恩伺候好当时的皇太孙,随时汇报皇太孙的行动。而皇太孙也不客气,安排了勤勉的双全在老朱跟前,要随时向他汇报洪武皇帝的一些事情。
老朱不觉得忌讳,不认为朱允煐在他身边安排人有什么不对,更不觉得朱允煐是在刺探什么消息。朱允煐也不排斥王承恩,他知道这是老朱关心他的表现之一。
这一下好了,其他人就只能傻眼了,老朱家的皇帝们真的不在意一些事情。
小小朱也不在意朱橚想些什么,看到朱橚落座后说道,“五王爷大概也是知道,咱过几日要踏青。除了已经去了北平府的宗室,咱这一辈的能出去的都给咱接出去踏青。”
朱橚立刻回答,说道,“臣领旨,臣回去立刻翻阅玉牒,年岁符合宗室,尽皆随行。”
小小朱开心了,不过还是说道,“到时候让宝庆姑祖母也跟着一倒过去,咱家还是要个长辈跟着。”
作为老朱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现在只有六岁。只不过对于这个小女儿,老朱不是特别关注,在老朱心里女儿一直不如儿子受重视,所以宝庆公主的母妃也只是‘美人’。
而其他给老朱生育有子女的,基本上都是‘妃’,这也可以看得出来宝庆公主实际上不是很受老朱的待见。
小小朱这个时候还继续说道,“五王爷记得让咱的姑母辈的要随行,都要适龄、未嫁的。这一趟咱姑母也要过去,说不定要指婚了。”
这一下朱橚也认真起来了,他的女儿,或者说他兄弟姐妹的一些女儿,有些实际上还没有适龄。但是老朱家已经开枝散叶了,也确实要考虑婚嫁的事情了。
婚姻自由是不存在的,先不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宗室子女很多的时候也需要考虑‘门当户对’。最重要的,很有的还是有着联姻的性质。
老朱的女儿清一色的下嫁开国元勋的子孙,大明朝皇储的正妃必然是在勋贵人家挑选,这一点大家都心里有数。就算是勋贵人家的嫡女,也普遍是嫁给老朱的子孙。
这一趟皇太子踏青,看起来是皇太子带着宗室子弟联络感情。可是让英示皇帝的小妹妹跟着,那可不是照顾皇太子或者震慑宗室,因为这是要准备考察宗室子女,以及可能会去的勋贵子女了。
这样的事情朱橚必然要无比重视,他这个宗人令可不是摆设,是真的要做不少事情的。
想起来了什么,朱橚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殿下,臣之次女,也该是到了婚嫁之龄。说来惭愧,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和中山王府先勋卫之子有些往来。”
朱允煐立刻看向徐膺绪,徐膺绪也一下子傻眼了。
天地良心,要说先勋卫那肯定就是故去的老三徐添福了。老三留下来的徐茂先,多老实的一个孩子啊,怎么就和周王殿下的次女有往来了?
朱橚可不管这么多,说道,“咱此前也看到了徐茂先,颇为识大体,也是勤勉。若是殿下允准,臣觉着可请殿下赐婚。”
让小小朱给他姑母辈的赐婚,这没什么问题。因为小小朱是大明朝未来的接班人,最主要的是朱橚的女儿,也只能是被册封为郡主。
徐膺绪这个时候哪里还反应不过来啊,这根本就不是他的侄儿和周王次女有往来,单纯地就是周王殿下认准了徐茂先,这是要抢先下手了。自家侄儿,挺出息的、也懂事,长相也是俊朗,肯定会很抢手。
小小朱开心了,说道,“那好呀,咱就赐婚了!这事,就这么说准了,咱表兄的事情咱来做主!”
徐膺绪欲哭无泪,他的外甥这是被坑了。而他的侄儿,这也是掉进了大坑里。
朱橚笑的很开心,给女儿找了个好女婿,值得开心。至于这是不是欺瞒太子,那都是旁枝末节不需要在意,太上皇和陛下都不会在意。
大不了溜出去一段时日避避风头,都说大明宗室吴王最擅长这一招,朱橚只会冷笑:这一招,可是咱教给允熥侄儿的!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皇明皇太孙更新,606 老狐狸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