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穿越小说>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缺人口 缺人才
  辽东那里有三个问题。

  第一就是人口,辽东面积很大,包含了现代的整个辽宁省和一部分的内蒙古,却只有不到二十万的汉人和十万多点的乌桓人,太少了,只能军屯自守。

  刘襄觉得光凭辽河平原,养活五十万人一点难度都没有,东边的大、小凌河流域也能养活二十万人,这都不用深度开发,直接在河水流域种地放牧就行,稍微开发一下,百万人口,安居乐业。

  那里不缺平原不缺水,就是缺人。

  缺人是幽州的老问题了,地广人稀啊。

  前年从冀州裹挟了一百四十万人,基本安置在了广阳、渔阳、右北平和辽西,一部分招入了各处工坊,大部分在四郡开荒屯田,他的治下人口终于超过了三百五十万。

  幽州的中部人口充实了,可东边的辽东和西边的上谷郡、代郡,仍然是人烟稀少,最惨的就是西边,如果不算在塞外放牧的难楼部,两郡之地只有七万多人,现有的田地都种不过来,大部分都被收做备用勋田,明年春天之前必须移民十万以上,否则就得撂荒。

  如果想开发一下的话,至少需要三四十万人口。

  幽州东西两面,至少有五十万人的缺口,即便是百万人口也能消化。冀州方面不能有大动作,新任刺史王芬跟护蛋的老母鸡一样盯着幽州,所以刘襄打起了青州的主意。

  从辽东半岛走渤海海峡,两百多里的水路就能到青州东莱,这条路线是清末民初闯关东的两条主要路线之一。

  云帆营负责打通航线,南下拉人,辽东得做好接收准备,需要跟阎柔讨论一下具体的安置计划。

  虽然杨槯是辽东太守,可他要盯着高句丽和乐浪郡,刘襄没让他来。再说了,跟杨槯也没法讨论,那家伙比哑巴强的地方就是他能听懂你说的话,跟他最好的沟通方式,是直接下命令。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逼降乐浪郡。

  乐浪太守张岐贪财索贿,但他很有骨气,就是不投降。当初刘襄打辽东的时候,他刚上任没多久,根本使唤不动郡兵和当地的胡夷部落,等他能出兵的时候,辽东早就打完了,他就在番汉附近驻兵与安平军对峙。

  张岐是冀州清河国甘陵人,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直接杀了他容易激怒袁家,惹来朝廷大军。

  最好是逼降他或者让乐浪内乱,具体办法还没想到,需要听阎柔分析一下当地的状况。

  第三个问题就是怎么趁鲜卑内乱捞取好处,东部鲜卑、扶余、高句丽,拉拢谁?打击谁?这些也需要与阎柔讨论。

  都是长期规划,不急在一时,阎柔迷迷糊糊的,也不是谈正事的时候。

  今年下半年的军事方向,就在辽东和太行山,现在势力大了,就算两线开战也没什么问题,乐浪的实力有限,难的是不能惊动朝廷。

  至于太行山,他始终想不明白,周仓为什么敢叛他?他不信那些兵卒会跟随周仓自立。

  这事处处透着蹊跷。

  传令的缇骑没出发多久,最快也得三天之后才能到达井陉附近的黑山军主寨,周仓所部就驻扎在井陉到中山国的各处山谷之中。

  等等他们的反应吧。

  刘襄继续翻阅呈文之时,将作监工官携铸币工师求见,带来了平安通宝的样币。

  黄澄澄的方孔圆钱非常好看,正面是平安通宝四个钱文,背面有钱文标注半两,钱币边缘有凸起的边郭,是为了防止有人剪边盗取铜料。

  新币重半两,约为8克,汉代一斤是247克,一斤为十六两,一两重15.5克,一两为二十四铢,五铢钱就是重量为五铢的铜钱,大约3克。

  刘襄拿着钱币在条案上划了一下,看着划痕,皱了皱眉头,又递给赵景:“试试能不能掰断。”

  “喝呀。”赵景暴喝一声,铜钱咔叭一下断成两半。

  刘襄把两半的钱币扔给工官:“重铸。”

  条案上的划痕带着星星点点的黄色,不耐磨,一掰就断,不耐用。

  这样的钱币不适合流通。

  工官捡起钱币,惶恐不安:“启禀将军,末吏就是按照六分铜、三分铅、一分锡的配方令匠人铸造的,不敢违逆将军的命令,未有半点阴私,求将军恕罪。”

  刘襄眉头紧锁:“死脑筋,让你用这个比例去寻找坚固耐磨的配方,你原封不动的拿过来,是在嘲讽我吗?”

  “末吏不敢,末吏绝无此意。”工官腿都吓软了,抖成了一团。

  “行了,不会治你的罪,钱币不能只是好看,我要的是坚固耐磨又好看的铜钱。”刘襄不再理会工官,看着铸币工师问道:“不耐磨,脆,你觉得是何原因?”

  “回禀将军,应是铅多了。”

  “嗯,回去探寻新的配方,务必要坚固耐磨,其次是美观,明白了吗?”

  “谨遵将军令谕。”两人行礼告退。

  将作监的摊子越来越大了,几个工官、曹长良莠不齐,虽然有缇骑监督,至今没有什么贪腐的事情,可缺少能总揽全局之人,这样下去不行。

  而且矿藏、工坊、铸币这些事情全都由将作监管理,权力太大了,不是长久之计。他倒是想设立水衡都尉管理铸币,设立少府管理山林渔矿,但他手下没人可用,有什么办法呢?

  将作大匠倒是有人选,左军校尉王兴就不错,得尽快找一个能接任左军之人了。

  刘襄在烦恼缺人口,缺人才的问题,田畴递上一卷竹简:“使君,将作监关于矿区的呈文”

  呈文中禀报:军都山中的金矿、铜矿,西山的煤矿,渔阳北部燕山之中的银铅伴生矿,还有各处铁矿,增加了八万多矿奴,产量提升很大。金矿预计能年产一千斤,银矿与铅伴生,不好预估,铜矿至少年产十万斤。

  各路探矿匠人还在继续搜寻矿脉,以期增加采矿数量。

  看着这个呈文,刘襄心情好了点,但也有限。

  幽州矿藏不少,就是探矿和开采的技术不够,有宝山但挖不出来。

  汉代勘探的匠人主要靠地表的植物、矿物寻找矿藏,挺有讲究。

  比如:草茎赤秀,下有铅;草茎黄锈,下有铜器;山上有葱,其下有银;山上有薤,其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

  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

  讲究挺多的,但刘襄觉得他们效率太低了,自己把大概的范围都给他们圈定了,还得等一两年才能等到他们找到矿脉,真的挺想见见那些传说中的采金人。

  汉代所说的采金人,放到现代大概就是地质勘探人员的意思,不是那种只挖黄金的淘金客。

  刘襄知道辽东的襄平县周边有铜、铁,现代的鞍山铁矿、本溪铁矿、红透山铜矿,就在那附近,可在舆图上画一圈,那就是几十上百里,没有金属探测仪器,就靠肉眼在地表寻找植物、矿物,效率可想而知。奇快妏敩

  知道与得到,天渊之别。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更新,第二百四十五章 缺人口 缺人才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