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快文学>都市小说>多功能科举考生>第 39 章 第 39 章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想学写诗,黛玉便话:“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就相当于是曹雪芹借黛玉之口,倾情推荐的一套写诗作赋初学者必读的经典书目。而其中《王摩诘全集》的王摩诘,便指的是王谨的老乡王维。

  至于说为何要先读王维,在王谨依着曹公所言的顺序细细读了好几百首诗之后,倒是觉出了一些味来。

  苏轼曾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以诗著称,其画也是相当有名,被后人誉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并且,他同时还兼通音律,是一位真正的“诗书画音四绝”的艺术大家。

  王维最出名的山水田园诗,便结合了诗、画、乐这三种艺术元素,用词简洁淡然,从不刻意铺陈,写的也都是随处可见的风景。读他的诗,就像欣赏一幅简单的工笔画一般,极容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同这位“诗佛”相比,“诗圣”杜甫的诗过于沉郁,“诗仙”李白的诗又有些过于豪放,并且这二人的诗都要花时间去领悟,且极难模仿。

  先读王维,再读李杜,就像学书法先临颜体,学绘画先学素描一样,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多读多诵,细细揣摩,自然能写出好诗。

  身为一个依靠逻辑行事,且上辈子也从未正经学过写诗的人,刚开始学诗的时候,王谨也不是不紧张的。

  可渐渐地,他就发现,前世阅读过的大量书籍,已经让他对文字产生了极强的敏感性。庞大的阅读量,搭配上他绝佳的记忆力,每每尝试作诗时,许多典故都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再加上,那被困在病房的二十多年,得益于网络的发达,王谨着实接受了不少古今中外的艺术熏陶,也培养出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曹公这样从王维读起的方法,对他来说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在通读过几百首诗之后,王谨已经对作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方法和理论了。于是,他便又从系统的数据库里找到了后世著名的吟诗作对三基——《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训蒙骈句》,开始研究起了平仄和对仗。

  由于脑海中已经有了大量的诗词储备,在这个过程中,他能不断将从前读过的诗与理论相结合,并总结出自己的规律。

  甚至,他还会时时对比那些同一主题的诗,仔细揣摩,诸如那些流传后世的名篇究竟妙在哪个字,那些不为人所知的词句又是否有可取之处,这一类的问题。

  而至于诗的内容,前一世被迫足不出户的王谨,对外面的世界也不是不向往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些对曾经的王谨来说,都是遥远且陌生的。

  有幸重活一世,来到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还没有被破坏的时代,他能闻到雨后草木和泥土的清香,触到雪花在他手心中融化的冰凉,听到一片鸟鸣声中夹杂着的家人的谈笑,还能在夜深人静之时一个人飞身爬上山顶,静静体会那一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谨虽然有着成年人的芯子,但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而这些激动的情绪,也让他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气呵成”,什么叫“有感而发”。

  从前还曾羡慕齐佑时常会“诗兴大发”,后来他便发现,自己好像也渐渐习惯了这样表达情绪的方式。看到美丽的景色,吃到好吃的食物,读到有趣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想要赋诗一首。

  不过,王谨到底不是一个情绪起伏很大的人,因此,从一开始他就确定了自己的风格,那就是模仿他的本家王维,这一位“诗佛”。

  上辈子习惯置身事外,以旁观者身份探索世界的王谨,如今重新拥有了孩童般的好奇心,加上他自身极强的观察能力,不俗的艺术触觉,扎实的基本功,庞大的阅读量,再加上齐秀才的引导,同齐佑的切磋,王谨这向“诗佛”看齐的路子走得极为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他打算等日后有时间了再去研究研究佛理,把这种风格贯彻到底。

  此刻,在考场上看到王维的诗题,王谨自然是毫无压力。

  这诗题“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出自王维的早期作品《桃源行》。而这《桃源行》则是取材于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并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这“桃花源”的意境。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极具画面感。

  看到这两句诗,王谨的思绪不禁飘到了两年前。

  两年前,王家人在后山上度过的最后那一段日子,便正是早春,桃花盛开的季节。

  他们居住的山洞附近也恰好有几棵野桃树。平日里,温氏和王蕙最爱坐在桃花树下绣花,临走之前,王菀还剪了几枝桃花,在王谨的帮助下,成功把那桃花枝插在了县城宅子的后院里。

  不问世事,安宁和乐,怡然自得,那一段在山上的日子,在王谨心里,就是真正的桃花源。

  那些温馨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中闪过,王谨嘴角轻翘,提笔蘸墨,一首五言八韵诗顷刻便成了。

  读过一遍之后,王谨自己也十分满意,于是便接着去做前面两道四书文和五经文题。

  这些已经练习过千百遍的四书五经作文题,对王谨来说,其实并不比那些填空题难多少。只比昨日略晚了几刻钟,他便已经答完了这份试题,并将答案都抄在了答题纸上。

  下了一阵围棋,等到身边空出了几个位子之后,王谨便也起身交了卷。

  袁县令接过王谨递来的试卷,低头细看了一番,心下忍不住惊叹。

  这两篇文章作得极好,言之有物,平实又不失锦绣,用典也恰到好处。到底是世家后人啊,虽说是旁支,可家里指不定还有多少藏书呢,袁县令不禁感叹。

  而这诗题,本来他选王维的诗也只是出于无意,可第一场考完之后看到王谨的表现,又想到王谨跟王摩诘的渊源,他心里倒是对王谨的表现多了些期待。

  而王谨也果然没让他失望。这诗从容雅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倒真有几分王摩诘的风格。

  他原本想着,只要王谨这场答得不错,就把案首的名头给他。毕竟,他们清源县出了这么一个“小神童”,也算是他的政绩。

  他可不是什么迂腐的老古板,看到年纪小的学子就总想着打压。他们老袁家那几位把生意做到大江南北的老祖宗,甚至包括他爷爷和他爹,哪个不是十岁出头就能管一个分店,手下有好几十号伙计的人物,他可从来都不会小看任何一个孩子的能耐。

  而这王谨果然也没让他失望,这份试卷答得何止是不错,简直就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袁县令心想,如果这孩子在律法和算学上也这么擅长的话,那今年的府试和院试,他就彻底不用愁了。

  想到这里,袁县令笑着对王谨说道:“下一场要继续保持。”眼神中带着明显的欣赏和鼓励。奇快妏敩

  听到这话,王谨就明白,自己这个县案首,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因为,县试和府试严格来讲,只能算是一种入场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两场考试,才有考取秀才功名的资格。

  而这个入场考试,如果你只过了县试,没过府试,那就相当于在这个入场考试考到一半时中途离开,并没有任何意义,来年还是要重新从县试开始考起。考过府试还能勉强得个“童生”的称号,只考过县试,那真的什么都不算。

  一个县案首,尤其还是一个竞争算不上激烈的小地方的县案首,实在没多少含金量。

  等第二场的成绩出来之后,果不其然,王谨又是第一。

  不过,由于前两场的红榜上都只写着考号,并没有姓名,因此,也就王家人略激动些。县城里的其他人都还不知道,这个连续考了两场第一名的人,居然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

  等到第三场考试,依旧是中规中矩的试题,王谨依旧是不早不晚地交卷,袁县令看罢他的答卷之后,脸上的笑容更加真诚了。这一次,袁县令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微笑着朝王谨点了点头。

  王谨心下了然,也并无多少激动,恭敬地朝袁县令作了个揖便离开了。

  县试末场的发榜跟之前有所不同,这一次,考生们的试卷会被拆开弥封,直接用姓名发案,并且有先后排名,这红榜又被称为“长案”。

  放榜的这一日,正好赶上了县城里的大集。

  本来到第三场剩下的人已经不多了,按理说看榜的人也不会太多,可谁叫人的天性就是爱凑热闹呢,更别说还是这种能让自己也沾沾文气的热闹。

  县衙门口挤成一团,还有不少小商小贩们瞅准了商机,专门在县衙附近摆起了小摊子。别说,这些沾了文气的点心吃食倒真是格外受欢迎,好多人都专门带着家里的孩子过来买。一时之间,县衙门口的整条街都被堵了起来。

  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连王诚都有点发怵,但郑兴和朱三却并没有被吓退。经过前两次的锻炼,他们如今已经很有经验了。跟王家人打过招呼之后,便朝着人群挤了进去,一眨眼就看不到人影了。

  王谨很想说,其实真没这个必要,不过看他们这么积极的样子,便也把话压了下来,只带着王家人一起上了茶楼二楼。

  茶楼的掌柜跟范老爷熟识,已经知道这位小少爷就是前两场县试的第一名,齐秀才的得意门生,因此,这掌柜今日的态度便显得格外热情。只是到底成绩也没出来,他也不好直接贺喜,只是亲自带着王家一家人上了二楼。

  二楼的包间里,其他几家人都已经到了。

  范良笑着打趣王谨:“咱们的县案首来啦!”

  王谨没搭理他,跟几位长辈见过礼之后,便转身看向范良几人,开口道:“你们打算何时出发去府城?”

  这次县试的题目本就算不上难,以王谨对范良和周承悦二人水平的了解,再加上他们俩面上轻松的表情,王谨就知道这二人准是能过。至于齐佑,那就更不必说了。

  范良的脸顿时就垮了下来,他小声抱怨道:“离府试还有两个月呢,从咱们县城到太原城也就只需要一天时间,你着什么急啊!”

  他还想着考完县试能好好放松几日呢,谁知他这小师弟,连县试的成绩都还没出来呢,就开始惦记起府试的安排了。

  王谨继续无视了范良的控诉,瞧了一眼楼下的动静,转过身对着范老爷和周老爷,开口问道:“两位伯父可有门路能买到马?我近日想抽时间学习一下骑马。”,,网址m..net,...: 奇快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多功能科举考生更新,第 39 章 第 39 章免费阅读。https://www.xqikuaiwx1.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